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929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docx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

其中男生3人,女生25人。

他们经过前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能量》、四个大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概念”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世界》单元引导学生从放大镜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地球的运动》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季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工具与技术》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使用的技术,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能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明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实验验证电能和磁能的互相转换,懂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科学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1.放大镜

1

1

第一单元2.怎样放得更大

1

2

第一单元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2

第一单元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3

第一单元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3

第一单元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

4

第一单元7.微生物与健康

1

4

第二单元1.我们的地球模型

1

5

第二单元2.昼夜交替现象

1

5

第二单元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

6

第二单元4.谁先迎来黎明

1

6

第二单元5.影长的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8

第三单元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

8

第三单元2.斜面

1

9

第三单元3.不简单的杠杆

1

9

第三单元4.改变运输的车轮

1

10

第三单元5.灵活巧妙的剪刀

1

10

第三单元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

11

第三单元7.信息的交流传播

1

11

第四单元1.各种形式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3.电和磁

1

13

第四单元4.电能和磁能

1

13

第四单元5.电磁铁

1

14

第四单元6.神奇的小电动机

1

14

第四单元7.能量从哪里来

1

15

综合复习

2

16

期末测试

2

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 草履虫                                      B. 蚂蚁                                      C. 船形硅藻

【答案】B

【解析】【解答】草履虫、船型硅藻属于微生物。

蚂蚁属于昆虫。

故答案为:

B。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发绿,其原因是(   )。

 

A. 绿色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池塘                                

B. 绿地上的绿草、绿树倒映在水中

C. 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D. 水中苔藓植物大量繁殖

【答案】C

【解析】【解答】A.绿色工业废水流入池塘不会使池塘全部发绿,不符合题意; 

B. 倒影在水中只会是一小部分 水还是清澈的,不符合题意; 

C. 水中绿色藻类生长在水中大量繁殖经久不衰 会使池塘保持绿色,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大量繁殖只会停留在水底不会使水色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春季藻类会大量繁殖导致池水发绿。

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木耳                                 

C. 酵母菌                                 

D. 青霉

【答案】A

【解析】【解答】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

大肠杆菌是细菌。

故答案为:

A。

【分析】真菌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属于单细胞,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的真菌。

4.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放大镜靠近指纹时图像变小,下列做法能看到更大的图

   像的是(   )。

   

A.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B.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向放大镜方向靠近

C. 眼睛和放大镜不动,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C。

【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如图所示为蝇的复眼,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可能(   )

A. 高倍显微镜                                

B. 放大镜                                

C. 电子显微镜  

【答案】B

【解析】【解答】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故答案为:

B。

【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6.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B. 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C. 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

【答案】A

【解析】【解答】肉眼只能看到昆虫等大小般的物体,无法看到更多的东西,而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让人们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在同样的环境下,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更多。

【分析】肉眼最多只能观察到虫子左右大小的物体,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

7.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 粉末状物质                    

B. 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 液体                    

D. 什么也看不到

【答案】B

【解析】【解答】盐是晶体,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

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结晶。

B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

B

【分析】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

8.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 食盐                                     B. 雪花                                     C. 石蜡                                     D. 味精

【答案】C

【解析】【解答】食盐、雪花、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它们是晶体。

石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具有规则几何形体的固体,人们称它们为晶体。

9.下列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

A. 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问的距离

B. 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 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答案】C

【解析】【解答】当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放大倍数远远超过移动放大镜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分析】当肉眼无法观察到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当放大镜无法观察到时,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0.看图回答问题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液泡                                 

D. 细胞质

【答案】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类似于一间间房子,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细胞核最大,所以黑点是细胞核

【分析】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体积较大,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1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步骤;1用手撕下洋葱表皮2擦拭载玻片3用刀片把洋葱切呈薄膜状4放在载玻片进行观察。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类口腔上皮细胞是较容易观察的两种细胞。

12.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  )。

A. 气孔                                    B. 叶绿体                                    C. 细胞                                    D. 叶脉

【答案】A

【解析】【解答】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存在于两个保卫细胞之间。

【分析】气孔主要存在于指物体的表皮细胞,下表皮较多

13.下列(  )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 医药                                    B. 食品                                    C. 克隆                                    D. 重工业

【答案】D

【解析】【解答】医学,食品以及克隆都会利用到细胞等微小生物的作用,重工业属于大型加工产业,不属于微生物的利用。

【分析】重工业不属于微笑生活探索的领域,重工业属于加工产业。

14.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   )才会有的。

 

A. 微生物                                        

B. 酵母                                        

C. 细菌

【答案】B

【解析】【解答】在做馒头、面包等糕点时,会在生面团中揉入酵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二氧化碳排出时,就会留下气孔,使面包疏松可口。

故答案为:

B。

【分析】酵母在面团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要从面团中溢出来,就会造成疏松多孔的现象。

 

15.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

A. 克隆牛                                      B. 克隆羊                                      C. 克隆猪

【答案】B

【解析】

【分析】世界上第一克隆动物的出现市克隆羊多利的出现。

16.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   )。

 

A. 两块都是凸透镜                 B. 两块都是凹透镜                 C. 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答案】A

【解析】【解答】光学显微镜中的镜片是两块凸透镜。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17.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大小的微小物体。

A. 3分之1毫米                             

B. 5分之1毫米                             

C. 10分之1毫米

【答案】B

【解析】【解答】5分之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是人的最高视力看清楚的大小。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8.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问的距离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解答】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问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故答案为:

C。

【分析】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放大倍数比较大的一种实验室器材。

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19.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③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视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A. ①②③                                

B. ④②③                                

C. ②④③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

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部。

对光时有四转:

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故答案为:

B。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的方法。

20.关于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量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B. 1663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橡木树皮的细胞

C. 所有细胞的形态结构都是一样的

【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

C。

【分析】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1.下图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示意图,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步骤是:

将洋葱洗净切下一块;在洋葱的内表皮刮几下,刮出薄片;将薄片放在玻片上,滴几滴清水。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步骤。

2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

A. 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 用滴管把水滴在载玻片上          C. 用滴管把水滴在载物台上

【答案】B

【解析】【解答】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用滴管将水滴在载玻片上,这样可以使微生物保持活性,还不会运动过快影响观察效果。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的正确操作。

23.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 食盐                                     B. 雪花                                     C. 玻璃                                     D. 味精

【答案】C

【解析】【解答】A.食盐具有晶体结构,不符合题意;

B.雪花具有晶体结构,不符合题意;

C.玻璃不具有晶体结构,符合题意;

D.味精具有晶体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4.(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列文虎克                                       B. 牛顿                                       C. 培根

【答案】C

【解析】【解答】应该学者培根在清晨的露水中,发现透过小水滴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由此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可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发现史。

25.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 bdca                                   

B. bacd                                   

C. bcda                                   

D. abcd

【答案】A

【解析】【解答】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是:

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最清晰物像的距离;将此距离固定。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26.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取(   )做成玻片。

A. 果肉                               

B. 洋葱根                               

C. 洋葱叶                               

D. 干枯的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在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择细胞数目较多的果肉,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时,应选择细胞数目较多、细胞饱满的结构或组织。

这样才能便于我们观察研究。

27.下列选项中,不用显微镜来观察的是(  )

A. 洋葱表皮大液泡                B. 河水中的微生物                C. 味精的晶体                D. 植物的叶子细胞

【答案】C

【解析】【解答】显微镜适合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单位,味精晶体用肉眼可以看见,不需要借用显微镜。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显微镜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