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322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docx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三中心、三基地”,推动增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增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近年来,增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增城市围绕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目标,按照“两城三中心”五大组团和“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环境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增城市实现生产总值5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919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0133美元,同比增长13.22%。

增城市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二)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竭尽所能加大投入,全市建成文化广场44个,每年广场文化活动超过百场,镇“六个一”(一个达标文化站、一间戏院、一个体育场所、一座公园、一个广播电视站、一条艺术长廊)和村“三个一”(一间图书阅览室、一个灯光球场、一间有线广播室)工程基本实现,镇级文化站全部达标,现增城市已拥有特级文化站2个,一级站4个,二级站5个,达标站5个。

增城市还对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现有文化设施进行了更新、维修,市图书馆在200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投资6500万元的市广播电视大楼已于2007年11月落成启用,广播中心有8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实现了播出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创造了集广播电视节目拍摄、制作、传输、发射等为一体的工作条件;正在建设投资达9300万元的图书馆和增城歌剧院、增城市博物馆。

(三)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增城继续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白水仙瀑、小楼人家、湖心岛等核心景区已成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热点,并建设了鹤之洲、增江画廊、莲塘春色、白湖水乡等一批绿道网和生态景点。

锦绣香江温泉酒店、金叶子酒店二期、三英温泉酒店、白水寨会议中心、白水寨文化艺术村、西境星级酒店、蒙花布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一江、三线、六大景点”的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已现雏形。

先后推出了生态文化游、水上文化游、古村落文化游、温泉养生游、度假休闲游、民族民俗文化游、体育健身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和美食游等47条“一日游”、“两日游”的生态旅游线路,增城旅游整体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全市2009年累计接待游客1189.9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6%,其中,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58.18万人次,同比增长90.2%。

实现旅游业营业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151.48%。

(四)文化产业资源丰厚

增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

增城建县已有1800多年,依唐志,其名有“美好之城”意。

增城以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厚。

增城是广州东部最大的“绿洲”,旅游资源以荔乡风情和水乡风光为特色,有“荔乡仙境”之称,几百年树龄的荔枝树比比皆是,全市荔枝林面积逾20万亩,已开发建成的旅游景点20余处。

每年的荔枝文化旅游节、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白水寨旅游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旅游经贸等节庆活动尽显荔乡特色和文化底蕴。

目前,增城市有历史文物线索500多条,有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个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增城历史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古遗迹、古建筑、古村落、古街道、古桥梁、古墓葬、古牌坊等,遍布城镇、乡村、河道和山冈,增城犹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二增城市发展文化产业遇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增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应当看到,增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际山水文化产业城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还不十分清晰明确,文化产业形态还不够鲜明,发展重点还不突出。

二是增城市直部门和乡镇的文化资源形成条块分割和部门垄断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三是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偏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

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文化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强,缺乏能够形成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企业。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以文化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政府培育环境”的发展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许多国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还没有转型成为具有生机活力的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依然存在。

民营文化产业尚未得到有效发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还在逐步完善,文化市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六是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创意、经营和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市民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都市文化的创造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增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定位与思路

(一)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以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为目标,着重利用现代文化发展理念和现代文化产业模式,从不同侧面对增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现代新型创意文化”等资源进行挖掘、推广和开发,打造三大文化产业链,全面提升增城市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通过实现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对接,通过打造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链,积极参与区域文化产业竞争与合作,立足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的定位,把增城市建设成为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广州东部生态文化会客厅和现代文化产业先锋。

大力发展以“历史文化”为内核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盘活增城市历史文化产业资源,为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奠定文化基础。

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文化”为内核的文化产业,突出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和城乡大统筹一体化战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生态休闲产业,展现生态乡村公园魅力,打造增城市绿色休闲生活体验圈。

大力发展以增城市休闲文化为内核的现代创意产业,吸引大批现代文化企业和新型文化创意人才集聚增城,把增城打造成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2.具体定位

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要求,增城根据自身实际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三大中心”和“三大基地”。

——生态旅游中心:

围绕增城市全区域公园化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广州东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及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市)”的总体目标,以打造“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旅游整体形象为工作主线,以培养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大产业,把增城市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文化旅游的中心区。

——广告会展中心:

创新广告会展活动,把增城建设成为广州市广告会展活动的分中心。

——休闲娱乐中心:

发挥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把增城建设成为广州东部体验现代休闲生活的休闲娱乐中心。

——文化艺术基地:

发挥人文历史和文化优势,建立艺术村,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并将其和市场相结合,打造广州地区文化艺术基地的品牌。

——动漫游戏基地:

发挥增城市发达的区位等各种优势,建立动漫产业园区,形成动漫产业链条,为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把增城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基地之一。

——文化产品物流基地:

利用增城市与广州市区、东莞、深圳等的距离优势,建设文化产品物流基地,从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做起,逐步扩展经营,举办文化交易会,抢滩国内文化交易市场,把增城建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物流基地。

(二)发展思路

1.构建三大产业链

以增城市启动全区域公园化战略为切入点,根据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的内涵、意义、定位,开创增城市文化产业新局面,全面构建增城市三大文化产业链。

增城市在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中心的产业链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中心的产业链方面具有一定基础,除应该继续巩固提高外,还应当大力发展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型创意产业,构建创意产业链,利用创意产业盘活文化资源,带动历史文化产业链和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1)弘扬仙道文化,打造历史文化产业链

利用增城市1800多年来形成的独有的历史文化品牌——“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充分挖掘增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打造历史文化产业链,为增城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提供原创性资源。

对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品牌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立起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开发、数字内容产品开发、相关历史文化氛围下的娱乐表演、标志性建筑建设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增城独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并通过举办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各类节庆、会展活动,展示增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形成增城市的城市名片,促进文化产业整体进步。

加强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市场主体建设,利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原有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渠道建设功能的“历史文化”相关产业开发和运作的产业链,提升历史文化产业的开发和运作水平。

(2)开发生态资源,完善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链

要大力开发生态资源,完善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链。

增城市以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初步形成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增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增城市全区域公园化战略,着力建设花园城市。

构建生态文化产业链,主要以现代城市人对回归自然的巨大需求为契机,通过展示山水景观、绿色风光,培育消费者对特色山水文化产品和生态养生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从而推进生态休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其涉及的产业包括:

旅游、摄影、文学、绘画、体育健身、数字技术、教育培训等。

通过生态休闲文化推广和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链建设,建立以森林公园、风情农庄、农家乐体验中心为主体的生态休闲产业链品牌,促进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的建设。

主要从增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出发,建立以山水、湿地公园、农业园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文化品牌,推动增城休闲娱乐、健身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优越生态环境的推介和生态观光园、农业采摘园的品牌开发,建立起增城市生态优越、环境养生的形象,建立本地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的生态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要以现代城市人对回归自然的巨大需求为契机,通过对独特地质地貌、生物植被和水文水系的展示,引发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从而开发休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市场。

(3)创造未来动力,构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

大力发展以增城市休闲生活文化为内核的现代创意产业,构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为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名城提供动力。

要为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空间,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足工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入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的新型文化企业,通过引入和培育会展、体育、广告、影视、动漫、游戏、演艺、艺术和资讯科技服务等在内的相关行业,整合增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生态休闲文化资源,鼓励与新型创意活动相结合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实现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强大的文化聚集力和产业推动力。

2.培育支柱产业

从区位、自然生态条件、科教资源、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出发,增城市应在文化旅游、广告会展、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动漫游戏、文化培训等方面形成自身的文化支柱产业。

(1)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为主题公园、自然生态、都市风情、滨海休闲、乡村观光、人文历史、购物美食以及高尔夫体育休闲等八类主要旅游产品所带动的产业。

依托现有基础和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休闲型旅游为新亮点和再次腾飞的引擎,以荔乡文化游、新塘工商文化游、小楼仙姑文化游为支撑,合理规划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

北部重点开发山水风光、农业生态等资源,派潭、正果、中新主动配合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搞好生态观光游、古村落文化游和少数民族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