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16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docx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

第一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

审查细则

一、发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槟榔包括所有以槟榔干果为主要原料,经泡制、切分、点卤、干燥、包装等主要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的槟榔产品。

食用槟榔纳入28大类食品中的其他食品单元。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申证单元名称和产品名称,即其他食品(食用槟榔)。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28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槟榔干果→分选→清洗(煮沸)→泡制→烘烤→上表(胶)皮→切分→去核→点卤水→加核(或不加核)→干燥→杀菌(或不杀菌)→包装→入库

2.卤水的配制:

槟榔加工用石灰+水→过滤→石灰乳+饴糖+食品添加剂→熬制→卤水

(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处理(槟榔干果的分选与清洗)、卤水配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包装。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2.非食品用添加物的添加;

3.微生物超标(尤其是霉菌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槟榔食品生产企业除必须的生产环境外,还应当有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验收场所、原辅材料仓库、原料清理场所、生产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和检验室。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剔选分级设备(设施);2、清洗设备(设施);3、发籽设备(设施);4、切果(籽)设备(设施);5、烘烤设备(设施);6、上表皮设备(设施);7、卤水配制设备(设施)8、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DB43/132-2021食用槟榔;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食用槟榔产品生产加工所用的原辅材料、原料及成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及有关规定。

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料和非食品用添加物。

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则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天平(0.1g);﹙二﹚干燥箱;(三)灭菌锅;(四)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五)微生物培养箱;(六)生物显微镜。

七、检验项目

食用槟榔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

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食用槟榔质量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备注

1

标签

2

外观

3

香气

4

滋味和口感

5

净含量

6

游离碱度

(以NaOH计)

*

7

氟(以F计)

*

8

总砷(以As计)

*

9

铅(以Pb计)

*

10

脱氢乙酸

*

11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

12

乙酰磺胺酸钾

(安赛蜜)

*

13

糖精钠

*

14

甜蜜素

*

15

富马酸二甲酯

*

16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DDV)

*

17

黄曲霉毒素B1

*

18

细菌总数

19

大肠菌群

20

致病菌

*

21

霉菌计数

*

八、抽样方法

发证检验抽样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1种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进行发证检验,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50公斤,抽样数量不得少于40个最小独立包装,样品总量不少于1公斤。

将所抽样品分为2份,1份检验,1份备查。

样品经确认无误后,由核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和被抽样人员签字、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

第二部分《食用槟榔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实用说明

一、行业发展概况

槟榔,实为棕榈科植物槟榔树的种子。

其形状呈梭形,比红枣略大,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表皮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

原产东南亚,我国主产于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福建有栽培,其中以海南地区所产槟榔为最佳。

槟榔作为食用,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西汉年间就作为贡品进呈。

在我国的台湾省和海南省,至今仍保持着鲜食槟榔果的习俗。

湖南人加工和食用槟榔的习惯,始于三百五十多年以前的清朝顺治年间,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湖南湘潭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广东人)谙医理,明药性,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

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并逐渐扩大到全省。

湖南人加工槟榔的方法与台湾、海南人不同,台湾、海南人吃的是鲜果,湖南人嚼的槟榔为槟榔干果制作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南、台湾、越南等地的槟榔干果大量进入湖南,人们嚼食槟榔的习惯开始普遍起来,槟榔的加工制作也开始走向市场化,手工制作、销售的摊点遍布湘潭市及周边城市的大街小巷,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把槟榔作为必备的上等佳品招待客人,这个时期,食用槟榔的制作全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呈作坊分散型,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进入槟榔加工业,从而带动了槟榔包装的自动化,行业内相继涌现了小龙王、胖哥、宾之郎、皇爷、友文、口味王、七妹等一批大型规模加工企业,拥有了近20万从业员工,年产值20多亿元,生产企业遍布全省湘潭、长沙、益阳、娄底、衡阳、邵阳等主要城市。

生产工艺、生产设施、生产环境也开始出现飞速提升,大型机械化加工设备开始进入槟榔加工企业,工艺水平也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加工开始向现代化自动流水线加工模式过渡。

大规模集约化的加工企业越来越多,最多的年产值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

槟榔产业焕发出的生机和快速发展,带动了槟榔种植行业、槟榔包装行业和槟榔专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槟榔需求量的增加,海南省槟榔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槟榔包装行业也在发展壮大;一支以庞大的科研力量为支撑的槟榔专用食品添加剂科研生产企业群初显雏形。

一条以湖南湘潭为加工基地,湖南为中心的槟榔产业链业已形成。

随着湖南民工的渗透,湖南特色的食用槟榔也逐渐开始了全国性蔓延,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甘肃、陕西、辽宁、湖北、江西等省市均已有湖南食用槟榔的销售。

目前,外省市场占槟榔总销量的20%,并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增。

按照湖南槟榔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22年,全省槟榔产业年产值将达到80亿元,成为全国性的特色产业。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整个行业内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参差不齐,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的企业与手工作坊式企业并存,大型的规模企业与家庭式小摊点并存;这种状态导致了食用槟榔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不断暴露,诸如微生物超标、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的违禁物品等等一些问题开始出现。

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将食用槟榔的生产,纳入市场准入的范围,以期规范行业行为,提升产品质量,让食用槟榔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二、发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槟榔包括所有以槟榔干果为主要原料,添加甜味剂、食用香精香料等辅料,经泡制、切分、点卤、干燥、包装等主要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的槟榔产品。

食用槟榔列入28大类食品中的其他食品单元。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申证单元名称和产品名称,即其他食品(食用槟榔)。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2801。

三、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槟榔干果→分选→清洗(煮沸)→泡制→烘烤→上表(胶)皮→切分→去核→点卤水→加核(或不加核)→干燥→杀菌(或不杀菌)→包装→入库

2.卤水的配制:

槟榔加工用石灰+水→过滤→石灰乳+饴糖+食品添加剂→熬制→卤水

操作要点:

原料处理(槟榔干果的分选、清洗):

槟榔干果通过剔选分级后,用水浸泡,加入食品级纯碱进行清洗,煮沸15分钟,去除原料表面的尘土、泥沙、杂质、微生物以及残留的农药。

清洗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泡制:

槟榔行业的行话,类似食品加工中的“腌制”,是将处理过的原料连同由甜味剂、防腐剂、膨松剂、食用香精香料、增味剂等组成的料液放入发籽设备中,在密闭状态、常压或微压、60℃的温度下,让料液在罐中搅拌浸泡48~72小时,使所有风味物质均匀渗透到槟榔果中,充分吸收入味。

烘烤:

泡制好的槟榔果水分达到了38~40%,通过热风炉、烤房等烘烤设施把水分调节至25~28%左右。

上表(胶)皮:

类似食品加工中的“裹衣”,是将泡制好的槟榔果裹上由饴糖、明胶及其他食品添加剂或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组成的混合物,使槟榔表皮颜色光亮,口感芳香、甜感宜人。

切分:

将槟榔果切分至适当的大小。

去核:

去除已切分槟榔果中的槟榔核。

点卤:

将槟榔加工用卤水添加到已切分的槟榔果里面的过程。

卤水的配制:

将槟榔加工用石灰加入水,使石灰充分溶于水中,过滤,去除滤渣,得石灰乳状滤浆,按一定的比例将石灰乳、饴糖、食品添加剂搅拌、混匀,置于熬煮设备中加温熬制,至其成为色泽均匀,粘度适中的糊状物即可。

加核(或不加核):

把剪成2~3小块的槟榔核加入点过卤水的槟榔果中。

根据产品特色,有的用凉果或蜜饯等食品(如葡萄干)代替槟榔核加入槟榔果中;有的不加。

干燥:

通过自然风干、鼓风干燥或其他加热干燥等方法将槟榔果干燥的过程。

杀菌(或不杀菌):

部分槟榔加工企业在使用热风干燥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干燥温度使其保持在75~80℃,加热时间保持在25~30分钟,从而达到巴氏杀菌的条件,对产品进行杀菌。

也有企业在热风干燥后产品冷却时,用紫外线对产品进行集中辐照,从而杀灭产品表皮微生物。

还有的企业通过控制生产环境,从而使产品免受二次污染,不再进行杀菌处理。

包装:

把风干好的槟榔通过杀菌或不杀菌,进行真空包装或封口包装,计量,装袋。

(二)关键控制环节

1.原料处理(槟榔干果的分选与清洗):

原料处理包括槟榔干果的分选与清理等过程。

因为槟榔干果在运输与储存的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极易导致霉变变质,有可能出现诸如槟榔干果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而通过适量的碱液处理,可以破坏黄曲霉毒素B1的结构,使其溶解于碱液中,达到降低黄曲霉毒素B1对产品造成的危害。

槟榔干果在干制的过程中也极易混杂泥沙灰尘等杂质,因此,原料处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2.卤水配制:

卤水的熬制过程中要加入食用槟榔加工用石灰、饴糖和食品添加剂。

石灰的用量应适当,以保证产品游离碱度不超标。

否则,会因为产品碱性过大,导致口腔粘膜破损,而出现口腔粘膜溃疡等病变。

卤水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以防止出现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用槟榔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GB2760和DB43/132-2021以及依法备案的企业标准执行,以防止出现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4.包装:

由于食用槟榔产品的特殊性,许多企业采用手工包装。

如果在包装过程中对包装环境、人员、器具消毒不彻底,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食用槟榔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

有些企业不了解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盲目使用食品添加剂;部分企业因使用复合添加剂而导致某一类食品添加剂超标;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降低成本,改善食品感官性能,延长货架期的目的,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