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829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1.阅读下文(15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与俱入山崖(        )

(2)使为书招张世杰(        )(3)其末二句云(       )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      (4分)

【答案】

【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

(1)一起   

(2)写      (3)说      

【小题3】B

【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

比如各句译点的不同,考查语境,从其后“将不失为宰相也”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CD两项,再根据“以”为“用”来判断,答案正确是B。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

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

考点:

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分析:

抓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的内容比如“弘范遂以客礼见”理解其君子之风。

考点:

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

“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人曰:

“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

”生曰:

“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人曰:

“若尔,便不相出。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乃语路人云:

“以狗相与。

”即而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

急得团团转。

②跬步:

半步。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小题4】根据选文回答。

(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

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

(用原句回答)

                                                        

【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2】(2分)C

【小题3】(2分)

(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小题4】(4分)

(1)巧救杨生免于火灾  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  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2)生曰:

“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A项中两个“走”都是“跑”的意思,B项两个“出”一为“使……出来”一为“出现”,C项中两个“语”都是“说”的意思,D项中两具“至”都是“到”的意思。

考点:

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

本题有难,学生思考判断的字词比较多,容易混淆。

学习古文时,要对一词多义的字词作归纳记忆,积累都越多,才能熟能生巧。

【小题2】

试题分析:

A项中“以”一为介词“用”,一为连词不译;B项中“之”一为代词“它”一为助词“的”;C项两个“而”都是当连词,表示顺连,D项两个“于”一为“在、到”一为“比”。

考点:

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

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

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

划分朗读节奏,先将句子翻译好,分清几个层次,在层次间划开即可。

翻译句子时先把字词含义弄清,再组成句子。

考点:

节奏划分,文言翻译。

点评:

本题有难度,课外古文,学生不熟悉。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

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

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4】

试题分析:

文中写到狗两次用巧妙的办法救了主人的命。

别人要求以狗为交换救杨生杨生不答应,在此情节中找到杨生说的话。

考点:

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

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

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3.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②,乃罢枢密③,出镇④。

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

“此害公者也。

”愀然曰:

“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

可惜朝廷一直臣!

”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

②以为言:

意思是弹劾王德用。

③枢密:

宋朝中央政府高官。

④出镇:

出朝廷,镇守外地。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分)

(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 (      )

(2)久之,道辅卒    (      )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吗?

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

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我?

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我?

【小题3】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分)

【答案】

【小题1】

(1)善于,擅长(1分)   

(2)死,去世 (1分)

【小题2】B 

【小题3】(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小题4】不计较个人得失(或:

有度量)(1分) 忠心为国 (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1)“善”根据语境是“善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好”的意思;

(2)“卒”根据语境是“去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或“终于”的意思。

考点: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

翻译此句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言是说的意思,岂是怎么的意思”。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

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根据“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这几句话来概括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本道题,根据贬官后的文字描写来概括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

根据“客有谓公曰:

“此害公者也。

”愀然曰:

“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

可惜朝廷一直臣”这句话分析出“王德用”是一个“有度量”的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

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对其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

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有对其进行细节描写,还有运用侧面描写,总之,多角度的分析人物,人物的形象才会饱满。

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

“某(我)性甚钝。

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

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③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④,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

①叶奕绳:

清代文人。

②笥(sì):

装书、纸的器具  ③影响:

指印象。

④枵(xiāo)腹:

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2分)

①走送之___________           ②务期精熟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手自笔录              即札录之

B.既加冠                壁既满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日三五次以为常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              、              、             。

(3分)

【小题5】乙文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              、              。

(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一定。

【小题1】C

【小题1】①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②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

【小题1】刻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小题1】摘录法诵读法粘贴法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C中:

因为/认为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

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

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此处能概括出“摘录法诵读法粘贴法”三中读书方法即可。

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

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

②安:

安稳。

③调:

协调。

④诱道:

引导。

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4分)

(1)三易马而三后(   )        

(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

【小题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小题3】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                 的缺点。

(3分)

【答案】

【小题1】(4分)

(1)交换    

(2)到达

【小题1】(3分)A

【小题1】(2分)先后心皆在于子期

【小题1】(3分)急于求成(或:

急功近利、不以平常心对待比赛)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

“尽、过”等词语理解要正确。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

6.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

(1)肉食者鄙:

(   ) 

(2)战于长勺: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克之三里之城

B.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

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    ,     ,   。

”的做法。

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        ”思想是一致的。

(2分)

【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

(2分)

【答案】

【小题1】鄙:

目光短浅;(1分)    于:

在。

(1分)

【小题1】B (2分)

【小题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分)

【小题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分)  人和(1分)

【小题1】示例:

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能结合观点进行积累,合理即可。

7.文言文阅读。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

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

郡名。

②邓羌:

人名。

③御史中丞:

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

人名。

⑤太后:

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

恃强横暴。

⑦收:

拘捕。

⑧报:

答复。

⑨同志:

志趣相同。

⑩纠案:

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

判罪免官。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王坚自河东还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为(     )     

(2)患(      )      (3)市(      )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小题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

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6】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1】秦王坚/自河东还

【小题1】⑴做、担任⑵祸害⑶集市

【小题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答到大意即可)

【小题1】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小题1】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小题1】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即可。

(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王猛严惩违法官员的描写来分析即可。

(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8.文言文阅读。

(10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⑤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

②养晦堂:

刘蓉书斋名。

③浸淫:

渐渐扩展。

④蹶然:

猛然。

 ⑤窒:

阻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

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

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

D.足之履平地(鞋子)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小题4】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简要回答。

(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小题1】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小题1】习性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从“培养良好习惯”角度讲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