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34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大纲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国家发展战略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理论的变化

4.国家课程改革

5.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了解信息社会中教育理论面临挑战发展契机

4.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向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信息技术的地位

5.了解信息技术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对教育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要求

理解信息技术针对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整合目标

三、信息技术整合的历史

基本内容

1.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

英国:

在初等教育阶段便开设信息教育必修课程。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教育通讯技术署。

美国:

在初等教育阶段部独立开设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而强调学科整合和技术应用。

1998年,美国对整合作了评价报告,指出:

IT用于整合确实有助于学生各方面成绩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

很多教师滥用IT,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于是发出号召:

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信息技术。

1999年,整合的重点开始转移到教师培训上。

教师培训不再停留在IT技术的培训,而开始重视对课程整合理论的普及。

此时,课程整合的研究突破了旧模式的束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发表了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证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确实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未来人才培养创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2.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

要求

1.了解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以及美、英等发达国家在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2.了解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历史典型事件和整合现状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

基本内容

1.计算机素养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

5.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阶段

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进程的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全方位教育改革)以及每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第二章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

一、学习理论的发展

基本内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四条教学设计指导原则:

接近性原则:

出现刺激,马上作出反应

重复性原则:

反馈原则:

强化原则: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过程图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是在与环境(包括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

代表人物:

维果斯基

PPT展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马斯洛

要求

1.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

2.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3.应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如何看待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

书P3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

认知学徒制

支架式

二、教育中的信息技术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与不足

2.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

3.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效果

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相关术语

①教育技术学

②教育信息化

③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素养:

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熟练应用、高效到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编程、计算机态度)。

信息素养: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和检索、评价、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包含三个层面:

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④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化的学习资源

2.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提供的潜力和带来的问题

潜力:

①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②提供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

能够促进学习者某种认知加工过程的通用计算机工具(数学计算、信息搜索)

③创设建构知识的开放性的学习情境

④增强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⑤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个别化

⑥使远程通信教学超越时空限制

带来的问题:

①漫游

②迷向

③认知超载

④虚拟感性经验

3.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种用途

1)作为学习对象

2)作为教学工具:

①信息资源

②演示工具

③交流工具

④辅助教学:

编制或选择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

⑤管理工具: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

⑥评价工具:

计算机辅助测验

⑦备课和教科研帮手:

Blog

3)作为学习工具:

①获取和存储信息

②处理信息

③创作、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

④探究、解决问题

⑤工具书及参考资料

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效果的影响

环境变量、学生变量、教师变量共同影响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效果。

①环境变量:

包括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的支持、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资源等状况。

②学生变量:

涉及年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动机以及计算机素养等方面

③教师变量:

积极性、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怎样看待整合实践的效果?

怎样看待教师、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所起的作用?

P49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不要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功能。

三、课程与课程整合

基本内容

1.课程

2.课程整合

要求

1.理解课程的涵义

2.了解课程的分类

3.理解课程整合的涵义

4.掌握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

第三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素

要求

1.了解专家学者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就是无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是在其他课程中,都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的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目标。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本身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当服务于课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时涉及课程文本与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仅限于学科课程,还要涉及活动课程(课内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辅导等);不能仅限于显性课程,还要涉及隐形课程

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大要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63

1)在学习理念上的整合(将“教数学”变成让学生“做数学”)

2)在学习目标上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深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①信息处理技能;②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学习能力;④批判性思维能力;⑤社会交流与写作能力。

3)在课程内容上的整合:

在课程内容标准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之间的整合点。

4)在发展历程上的整合

5)在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上的整合

6)与传统教学活动、媒体的整合(一节写作课):

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越性,但是没有一种媒体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

4.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某些要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作层面

基本内容

1.国家运作层面

2.学区运作层面

3.学校运作层面

4.教师运作层面

5.学生运作层面

要求

1.了解国家运作层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职能

2.了解学区运作层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职能

3.了解学校运作层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职能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组织教师培训,进行教学实际与科研

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4.了解教师运作层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职能(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师需要学习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学习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

5.了解学生运作层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职能

6.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师运作层面的职能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度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广度

要求

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的涵义

课堂讨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相容?

P71

阅读材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教育内容改革

教学目标改革

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广度的涵义

3.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方面的整合

4.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广度方面的整合

课堂讨论:

1)你的信息技术技能目前处于下列三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

P75

OfficeAuthorwareInternet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是否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来判断?

第四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成长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挑战

基本内容

1.教师角色的变化

2.教师内隐观念的转变

3.教师专业知识的转型

4.教师教学技能的转变

要求

1.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变化

2.理解教师隐喻的变化及归类

1)奉献(蜡烛、春蚕)——>双赢(火箭)

2)静态(一桶水)——>动态发展(河流、蓄电池)

3)成批生产(工程师)——>个性凸现(裁缝、园丁)

4)知识(金子)——>方法(钥匙)

5)中心(太阳)——>边缘(平等中的首席)

6)传递者(舌耕者、茶壶)——>促进者(乐队指挥、导演)

自我检测:

P82

3.掌握教师教学观念的两种类型

4.掌握教师专业知识的各种分类

教师的专业性知识绝不仅仅等于学科知识

π

横线表示广泛的学科以外的知识

左边的竖线表示学科专业知识

右边的竖线表示信息技术

5.了解我国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

二、教师整合能力发展的途径与要素

基本内容

1.教师整合能力的发展途径

2.教师整合能力的基本要素

要求

1.理解分离模式、整合模式、锯齿模式的主要思想

分离模式:

先学习计算机技能,后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整合模式:

将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锯齿模式:

是分离模式与整合模式的结合体

2.理解整合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观念P90

2)信息技术能力(结合中国中小学教育技术标准)

教师首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处理软件的使用。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等。

更为重要的是:

①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②选择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

③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教师整合能力的发展方式

基本内容

1.讲演

2.观摩:

观察、思考、模仿、创新

3.合作讨论

4.案例分析

5.自我反思

6.参与科研课题

要求

1.理解有效听讲的三环节

2.应用观摩计划对整合课进行有效观摩

3.应用案例分析法对整合课进行分析

4.了解在整合过程可以运用的合作讨论类型

5.理解自我反思对于个人的意义

斯坦托姆博士:

优秀教师=经验+反思

一个较好的关于整合反思的例子:

P102

6.掌握行动研究的特点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师管理

基本内容

1.教师自我管理

2.教师评价

3.学校组织管理

要求

1.理解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

自我测验:

P105

2.掌握教师培训中的两种方式

由点到面,逐层推进

全员、全程培训

3.了解在整合过程对教师的激励措施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一、学科课程内容标准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基本内容

1.我国学科课程内容标准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

2.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我国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要求

1.了解《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美国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2.了解英国各学科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情况

3.理解我国各门学科课程内容标准中有关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明确要求

4.有选择地和灵活地应用本章中提供的中外各学科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链接

二、信息技术课标中与其他课标的整合

基本内容

1.国外信息技术课标中与其他课标的整合

2.我国信息技术课标中与其他课标的整合的建议

要求

1.了解英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中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整合点

2.了解本章中提供的关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建议

3.有选择地和灵活地应用本章中提供的中外信息技术课程(或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内容的链接

三、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的整合

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课标中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的整合

要求

1.理解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的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2.了解《社区》和《进入下个千年》两个案例中所设计的活动及其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

幼儿园:

《社区》学前~小学2年级P125~127

《进入下个千年》:

(6~8年级)历史P127~129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置

2.教学内容的确定

3.学习资源的选编

1)学习资源的类型

2)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

直接提供内容的预设资源和仅提供网址的相关资源

3)专题学习网站

4.教/学活动的选择

5.教学支架的设计

6.组织形式的确立

7.教学环境的设置

课堂管理:

P156

设计(学年开始前)

管理(学年开始几周)

维持和完善(直到学年末)

8.教学评价的设计

要求

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各环节相整合的特点

3.应用整合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教学/学习活动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与讲演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问答的整合

3.信息技术与个别辅导的整合

要求

1.掌握PPT等课堂演示工具的基本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P169P175

2.了解信息技术整合于问答的各种形式

1)呈现问题或答案:

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提问与回答,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问答活动的互动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力求新颖,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问题情境要有渐进行;

问题情境要有开放性。

3)作为问答工具:

3.能应用个别辅导软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

二、信息技术与常规学习活动的整合

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整合于操练与练习

2.信息技术整合于讨论与交流

3.信息技术整合于问题解决

4.信息技术整合于实验

5.信息技术整合于阅读

6.信息技术整合于写作

要求

1.理解信息技术整合于操练与练习的几种形式

操练与练习:

指任何身体或智力的反复训练和练习。

P185

1)将信息技术作为操练与练习内容的呈现者与答案反馈者。

2)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操练与练习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根据情境中提供的题目进行操练与练习。

(在一定任务的驱动下完成)

3)信息技术创设一个高度激励、任务驱动的学习情境(一般是游戏情境),学生在完成情境中的任务的同时,完成操练与练习的目标。

2.理解操练与练习的反馈特点

反馈练习包括:

读预期正确的答应的反馈、对预期错误的应答的反馈、对非预期的应答的反馈。

反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文字形式的反馈用语要得当,表述清晰明确,要与学习者年龄和阅读水平相适应。

2)采用图像和声音形式的反馈要适度。

3)应当以某种积极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反应

4)应用反馈技巧

3.了解讨论与交流的几种类型

4.了解最新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讨论与交流的工具

5.理解信息技术整合于问题解决的几种方式

6.了解信息技术整合于实验的手段

7.掌握信息技术整合于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特殊学习活动的整合

基本内容

1.计算机模拟

2.计算机游戏

3.信息技术整合于调查

4.信息技术整合于文献查阅

5.信息技术与实地考察

要求

1.理解计算机模拟的几种类型

2.了解计算机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术整合于调查、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的方法

 

第八章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整合于接受学习

基本内容

1.有意义接受学习

2.直接教学

要求

1.理解有意义接受学习和直接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流程。

信息技术不能喧宾夺主!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用最合适的教学课件;针对同样的教学效果,选用最简单的教学课件。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流程:

P228

直接教学的教学流程:

P233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接受学习。

二、信息技术整合于探究学习

基本内容

1.科学探究

应用举例:

《浮力》(物理)

《维生素C》(化学)

2.探究训练

3.发现学习

应用举例:

《世界气候》:

地理(7~9)

4.基于问题学习

应用举例:

《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5年级

《光的特性》

5.真实性任务学习

6.资源型学习

操作技巧:

如何管理资源?

P262

7.WebQuest

8.研究性学习(基因项目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教学流程:

P269

应用举例:

设计你自己的卧室学科:

数学、美术6~8

要求

1.理解各种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和流程。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探究学习。

三、信息技术整合于合作学习

基本内容

1.合作学习

2.网上合作学习

要求

1.理解合作学习及网上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流程。

请尝试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学习“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流程P278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合作学习。

四、信息技术整合于个体学习

基本内容

1.个别化学习

2.自我调节学习

要求

1.理解个别化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流程。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个体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座提纲

 广东碧桂园学校电脑电教中心

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的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独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宽广,包括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途径。

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国在80年代中期就进行了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称为“明日苹果教室(AppleClassroomofTomorrow)”计划。

苹果电脑公司为了预测教育市场对电脑的需求,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象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此,苹果电脑公司给实验班级的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配备了两台电脑,一台放到学校,一台放到家里。

十年后的研究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第一学年末,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就有了明显改善,开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尽管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当他们逐渐熟练地运用新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

“学生毫不厌烦在计算机上工作,他们实际上是要求多做一些事情,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我很少看到学生主动要求做额外的作业。

——另一位教师感慨道:

“新技术使我保持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热情,但我现在同以前不一样,现在我是指导学生,他们自己把握着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

1996年,这项研究又进行了第二个十年计划(Acot2000),主题是:

当学生在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技术—而不是仅仅使用课桌和桌面上的计算机—的学习环境中时,将会对学生学习发生什么影响?

今天,碧桂园学校已经拥有了比当年美国进行“明日苹果教室”研究时更加优越的硬件、软件、网络、资源和师资环境,碧桂园学校的师生现在已经能够做到随心所欲地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仍然是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今天我通过阐明信息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六大变革、简要介绍课程整合的八种模式,然后将其归类到三个不同的层次。

最后提出四点建议。

一、            信息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六大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作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身上。

1.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信息1)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

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

这种变革早在98年就已经出现在我校的教学过程中。

2.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4)

信息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提供了比书本、教材更方便、直观、有效的信息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即可以成为超级的“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也可以成为“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

因此,信息技术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其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3.    师生相互交流方式的变革(信息2)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超时空、快速、隐蔽、灵活、多向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信息3)

信息技术的引入减少了学生信息反馈的环节,缩短了反馈时间,减少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供了更多的反馈方式,可以实现对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和综合性分析,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为教学提供更具科学性的依据。

5.    教师学习和教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