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32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docx

液氯吸收方案03教材

前言2

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3

一工艺流程3

二特点5

三安装及调试5

四操作与运行5

五故障与维护6

六需要配备的其他防护装备7

第二章安全用率9

I氯的特性及事故处理9

一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健康危害9

二防灾设备10

三中毒的症状12

四急救方式13

五漏氯是的应对措施14

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14

II氯气中毒处理15

III怎样防止泄氯18

 

前言

氯气是给水排水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同时也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对人、畜、植物以及设备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生产和试用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地防护措施,以防氯气泄漏引起重大事故。

本方案采用NaOH作为氯气的吸收液,因为NaOH对氯的吸收较快,而且是最为经济的碱液。

当漏氯探头探测到氯气泄漏时,漏氯报警器报警,直到自动控制箱开启风机和耐腐蚀泵时,报警器停止报警。

风机将泄漏的氯气和空气抽入反应塔,NaOH溶液经耐腐蚀泵从反应塔的顶部喷淋向下,和氯气充分接触反应,氯气和空气经反应塔A、B后排出。

该方案具有自动反应迅速、成本低、能够有效的处理泄漏液氯的特点。

 

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

一工艺流程

该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吸收泄漏出来的氯气,将其泄漏空间中的含氯量达到除去氯气的目的。

氯与氢氧化钠化合后,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其化学反应式为:

Cl2+2NaOH=NaClO+NaCl+H2O

当有氯气发生泄漏时,从钢瓶或加氯系统中泄漏的氯迅速气化,安装在加氯间中的氯气检测器会自动报警,并发出一个信号给自动控制箱,吸收装置会自动启动投入运行,当风机和耐腐蚀泵均启动时停止报警。

风机将含氯空气由加氯间压入碱液池上部的吸收塔,混合气体经A吸收塔底部上升与碱液泵自碱液池抽出的碱液从塔顶喷淋而下,在吸收塔中的填料内充分接触,反应后的液体流回碱液池,一部分氯气在A吸收塔中被吸收,其余氯气通过连通管进入B吸收塔底部,同A吸收塔一样,再一次进行吸收,剩余少量未被吸收的氯气由B吸收塔塔顶排入大气。

在B吸收塔的顶部有一个除雾装置,将原气中夹带的碱液除掉,以免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工艺流程如下:

 

 

二特点

1.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激烈、彻底,吸收速度快、效率高,而且NaOH成本低,较为经济;

2.该装置的尾气中氯的含量已经很小了,排入大气后,不会存在任何的危害;

3.设备不需清洗维护,操作管理方便;

4.该装置运行全自动化,可应付突发性泄氯。

三安装及调试

1.碱液池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反应吸收塔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安装在碱液池上,置于室内。

2.风机和耐腐蚀泵的基础要求平整,机体及轴要保持水平,试车是要注意方向,不可反转;

3.氯气检测传感器要安装在加氯间易泄漏点的附近,以便及时检测斜率事故,检测器周围要保持干燥;

4.加氯间门窗要能够封闭严密,以防泄氯外逸,装置的进风口应靠近易于发生泄漏的地方;

5.反应吸收装置全部安装完毕,经试机运转(耐腐蚀泵、风机分别运转)正常后,进行强度和严密试验(不漏水、不漏气),再调试氯气检测器,进行整机自动运行试验。

四操作与运行

自动控制箱要保持有电源,确保电源指示灯发亮。

1.自动状态

平时必须将控制档打到“自动”,当控制箱收到泄漏报警信号时,泄漏吸收装置会自动投入运行,直到把漏氯处理完后,需人工到现场操作才能停机。

当有漏氯报警信号时,警铃和警灯会同时触发,当风机和泵都运行起来后,警报会停止,表示装置已正常投入吸氯工作状态。

2.手动状态

当需要人工启动风机和泵时,把控制档打到“手动状态”,按下“风机开按钮”,与“泵开按钮”。

停机时,按下“风机关按钮”与“泵关按钮”。

通常在装置不能正常自动启动或检修设备时使用这一功能。

3.空挡状态

在这一状态下,各项操作都进行不了。

4.控制箱内部有两个秒位的时间继电器

一个是用来设定漏氯报警器多少秒后(一般为15秒)启动吸收装置。

另一个用来设定泵启动若干秒后(一般为7秒)再启动风机。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五故障和维护

1.故障诊断和解决

漏氯时,装置不能自动启动

检查报警器是否正常、控制档是否在“自动”、风机和泵是否正常,电器控制回路有无问题

风机和泵的故障灯量

检查风机和泵及其控制回路

装置运行后,吸收不了氯气

检查进气口是否堵塞、吸收液液位是否正常

2.维护及其他注意事项

a.漏氯事件发生后,应对碱液池中的NaOH溶液进行一次更换;

b.本装置每月应启动2—3次进行测试,每次10min,以确保装置处于正常状态,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c.保持氯气检测传感器的正常、有效,确保报警器有效工作;

d.加氯间门窗平时应保持常闭,特别是发生漏氯事故时,要马上封闭门窗,防止泄氯外逸,并启动该设备进行洗手处理;

e.当发生泄氯事故时,除了立即启动装置运行外,还要想办法尽快关闭泄漏源,才能有效的处理泄氯事故;

f.对风机、耐腐蚀泵和控制箱,平时要进行常规的机电检修,确保其随时可投入运行;

g.其他的注意事项参阅第五章的国家标准规程。

六需要配套的其他防护装备

操作本装置的人员须经过培训并熟悉相关的安全知识。

氯的救灾需针对人员防护及泄露控制等选用适当防灾器材设备。

1.人防护设备

使用范围

设备规格

 

气体浓度10ppm以上之区域或未知浓度之状况

A级防护衣具,包括:

(1)气密式连身防护衣

(2)正压全面式自携式空气呼吸器(置于防护衣外)

(3)防护手套(丁基橡胶、晴橡胶、铁氟龙、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氯丁橡胶材质)

(4)防护鞋

 

气体浓度10ppm以下之区域且空气中氧气浓度高于19.5%者

C级防护衣具,包括:

(1)非气密式连身防护衣

(2)全面式或半面式空气滤清式口罩(适用氯者)

(3)防护手套(丁基橡胶、晴橡胶、铁氟龙、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氯丁橡胶材质)

(4)防护鞋

2.侦测及报警设备

 

侦测对象

设备

侦测范围

 

毒性浓度

携带式电化学侦测器

0—250ppm

携带式比色法侦测器

0—5ppm

携带式化学色带式侦测器

0—3ppm

固定式电化学侦测器

0—300ppm

固定式化学色带式侦测器

0—10ppm

固定式半导体侦测器

0—50ppm

可燃性浓度

携带式或固定式可燃性气体侦测器

0—100%LEL

附注:

依据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施行细则第18条、第20条及(82)环署毒字第31061号公告事项五—

(二)之规定,氯的运作场所需安装侦测及报警设备。

3.常备抢修器材表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易熔塞

2—3个

六角螺帽

2—3个

专用扳手

1把

活动扳手

1把

手锤

1把

克丝钳

1把

竹签、木塞、铅塞

5个,Ф6

铁丝

20m

铁箍

2个

橡胶垫

2条

密封用带

1盘

氨水,100%

200L

4.常备防护用品表

名称

种类

常用数

备用数

防毒面罩

防毒面具

与作业人数相同

10个操作工备3个

防毒口罩

隔离式防毒面具

送风隔离式面具

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

隔离式氧气面具

防护服

橡胶或乙烯材料

与作业人数相同

防护手套

防护靴

第二章安全用氯

I氯的特性及事故处理

一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健康危害

氯为氧化性、具腐蚀性的极毒性气体,其特性如下:

1.物理性质

颜色

黄绿色或琥珀色

性状

气体或液体

气味

辛辣、窒息的臭味

沸点

-34.5℃

比重

1.47(液体,0℃,3.65atm)

蒸气压

6.8atm(20℃),10atm(30℃)

蒸气密度

2.49(空气=1,20℃)

水中溶解度

0.7%(重量百分率,20℃)

2.化学性质

 

腐蚀性

氯溶于水具有强腐蚀性

危害性聚合

 

反应性与不相容性

(1)大部分可燃物可与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等刺激性及毒性气体;

(2)在水中非常不稳定,一氧化无机物、有机物;

(3)经阳光和催化剂可与气态碳氢化合物发生爆炸性反应;

(4)与液态碳氢化合物可发生燃烧或爆炸反应;

(5)与金属如粉状铝、黄铜、铜、锰、锡、铁等起爆炸性反应;

(6)与氮化合物生成具有高爆性的三氯化氮。

分解性

3.健康危害资料表

容许浓度

0.5ppm,1.5mg/m3

动物半致死剂量(LD50)

动物半致死剂量(LC50)

293ppm(1小时,大鼠、吸入)

立即危害浓度(IDLH)

10ppm

致癌性分类

二防灾设备

氯的救灾需正对人员防护及泄露控制等选用适当防灾器材设备:

1.防护设备

 

使用范围

设备规格

 

气体浓度10ppm以上之区域或未知浓度之状况

A级防护衣具,包括:

(5)气密式连身防护衣

(6)正压全面式自携式空气呼吸器(置于防护衣外)

(7)防护手套(丁基橡胶、晴橡胶、铁氟龙、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氯丁橡胶材质)

(8)防护鞋

 

气体浓度10ppm以下之区域且空气中氧气浓度高于19.5%者

C级防护衣具,包括:

(5)非气密式连身防护衣

(6)全面式或半面式空气滤清式口罩(适用氯者)

(7)防护手套(丁基橡胶、晴橡胶、铁氟龙、聚乙烯/次乙基乙烯醇、氯丁橡胶材质)

(8)防护鞋

2.侦测及报警设备

侦测对象

设备

侦测范围

 

毒性浓度

携带式电化学侦测器

0—250ppm

携带式比色法侦测器

0—5ppm

携带式化学色带式侦测器

0—3ppm

固定式电化学侦测器

0—300ppm

固定式化学色带式侦测器

0—10ppm

固定式半导体侦测器

0—50ppm

可燃性浓度

携带式或固定式可燃性气体侦测器

0—100%LEL

附注:

依据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施行细则第18条、第20条及(82)环署毒字第31061号公告事项五—

(二)之规定,氯的运作场所需安装侦测及报警设备。

3.处理设备

设备名称

功能

规格

吸收体

阻挡、救漏、除污

(1)若为气体时可用水雾或专门设备进行吸收

(2)若为液体时可用通用型吸收面吸收

三中毒的症状

氯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中毒,其中毒是急性且高刺激性的,可在短期接触后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死亡。

1.吸入性中毒的症状

吸入氯会刺激鼻、咽及上呼吸道,过量可能造成肺积水、反复的呼吸会加强毒性作用。

吸入情况

中毒的症状

0.2ppm

鼻轻微发痒

1.0ppm

咽喉干燥、咳嗽及轻度的呼吸困难、肺功能丧失

5.0ppm

中毒呼吸困难,肺部易感染

30ppm以上

严重的咳嗽、哽塞感及胸疼痛、呕吐

1000ppm以上

深呼吸数次会致死

2.皮肤接触性中毒的症状

高浓度下会严重刺激,造成灼热刺痛感、发红、起泡,直接接触其液体会造成严重的刺激、灼伤,甚至冻疮。

3.食入性中毒的症状

食入氯液可能造成胃疼、灼伤、口渴、痉挛及恶心,甚至造成死亡。

4.眼睛接触性中毒的症状

眼睛接触氯会严重刺激,造成灼热、刺痛感、发红、流泪及起泡,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能造成灼伤及永久损伤,甚至失明。

四急救方式

氯中毒的抢救者须穿戴上完整的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以支援小组的方式进入灾区救人。

急救氯中毒者最重要的是要将患者迅速搬离现场至空气新鲜通风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中毒症状,给予适当的救护。

1.吸入性伤害的急救

a.给予100%氧气;

b.立即请人帮忙打电话求救;

c.检查呼吸,维持呼吸道畅通;

d.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不宜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可用单向活瓣口袋式面罩);

e.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予体外心脏按摩。

2.皮肤接触性伤害的急救

a.如果皮肤曾接触过液体,立刻以温水缓和冲洗15—30min;

b.若是衣服受到污染,需先解冻后,方可脱去衣服,试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将污染鞋袜脱掉;

c.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患部;

d.继续用水冲洗15—30min;

e.冲洗结束时,利用干净衣物覆盖受伤部位。

3.眼睛接触性伤害的急救

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15—30min,并不时的睁开上下眼皮;

b.隐形眼睛必先出去或用水将其冲出来;

c.勿使清洗液沾染未受伤的眼睛;

d.用湿润棉棒将眼睛任何可移除之物移除;

e.冲洗完毕用干净纱布覆盖,并以纸胶布固定。

4.食入性伤害的急救

a.切勿催吐;

b.若有意识,用水彻底润洗口腔;

c.食入10min内,患者无意识丧失或呕吐,可给予喝240—300ml水或牛奶,以稀释其浓度;

d.若患者自发行呕吐,让患者向前倾或仰躺时头部侧倾,以减低吸入呕吐物早策划给你呼吸道阻塞的危险。

五漏氯时的应对措施

1.发生漏氯事件时,应先紧急隔离,并封锁半径150公尺的危害范围;

2.保持位于上风处及远离低洼处;

3.进入危险区域观察前,需穿戴完整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

4.注意周围的可燃物,因为几乎所有的可燃物遇氯都能起火燃烧;

5.小量泄漏时,由近而远的对下风处1公里内的居民进行疏散或通报居民留在室内、门窗紧闭;

6.大量泄漏时(大于10吨),紧急封锁半径加大至450公尺,疏散距离应扩大到3.8公里以上;

7.视气流状况与气云的扩散速率,疏散距离可扩大到7公里;

8.更大量的泄漏(百吨以上),疏散距离应再加倍。

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

1.泄漏时的救灾

 

泄漏量

应对措施

 

小量

(1)移动周围所有的可燃性物质;

(2)在无火灾的情况下,需完整穿戴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

(3)若能在无风险状况下阻止泄漏,则执行阻漏工作;

(4)试用水雾来降低蒸气量与引导气流方向;

(5)当蒸气扩散稀释后方可解除疏散管制。

 

大量

(1)移动周围所有的可燃性物质;

(2)在无火灾的情况下,需完整穿戴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

(3)若能在无风险状况下阻止泄漏,则执行阻漏工作;

(4)试用水雾来降低蒸气量与引导气流方向;

(5)当蒸气扩散稀释后方可解除疏散管制。

2.周围有火灾的救灾

a.喷水可冷却容器并将流窜的气体导离工作人员;

b.氯溶于水具有强腐蚀性,用水时需小心;

c.可燃物在氯中燃烧会生成有毒产物;

d.储存的氯受热会有爆炸的危险;

e.对于装卸区的大火,关掉泄漏源后在灭火,使用自动是喷塔。

3.灾后的处理

a.清洁工作需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

b.保持泄漏区通风良好;

c.可用氢氧化钠或消石灰的水溶液来吸收或中和泄漏液;

d.产生的废弃物依据相关法规处理,但需先将其残留的气体导入充水的洗涤塔;

e.泄漏液避免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密闭空间,而其残留气体需导入充水的洗涤塔;

f.以氢氧化钠或消石灰的水溶液清洗灾区,并用大量水冲洗,废水排入废水处理场。

II氯气中毒处理

理化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分子式为Cl2,分子量为70.91,相对密度为1.47(0℃,369.77kPa),熔点-101℃,沸点-34.5℃,蒸气密度2.49,蒸气压506.62kPa(5atm,10.3℃)。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

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氧气和氯酸。

氯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光气。

氯在氧气中不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起燃烧和爆炸。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LC50:

500ppm/5M

大鼠吸入LC50:

293ppm/1H

小鼠吸入LC50:

137ppm/1H

(LC50:

半致死浓度)

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经深呼吸道呼出。

人体对氯的嗅觉为0.06mg/m3;90mg/m3可致咳嗽;120—180mg/m3,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mg/m3时可致成致命损害,危及生命;高达3000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中毒机理

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氯化氢和氧。

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黏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

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过久,常可致深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

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

加重缺氧状态;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的表现:

a.起病急病情变化一般较为迅速;

b.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英。

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c.重症者尚可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有进行性呼吸频速和窘迫、心跳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用一般氧疗无效;

d.少数患者有哮喘发作,出现喘息,肺部有哮喘音。

e.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迅速窒息死亡;

f.并发症主要有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膈气肿等;

g.X线检查:

可无异常或有两侧肺纹理增强、点状或片状边界模糊阴影或云雾状、蝶翼状阴影;

h.血气分析:

病情较重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

i.心电图检查:

中毒和由于缺氧、肺动脉高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可导致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

眼损伤: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伤: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

处理

吸入气体者立即离开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安静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

吸入后有症状者至少观察12小时,对症处理。

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喘乐宁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

急性中毒时需配合氧疗: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及继发感染;其他对症处理。

III怎样防止氯气泄漏

氯气是工业中重要的化工原理之一,又是强烈的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设备管道泄漏的原因,常有氯气逸出,污染环境,危害人体。

氯气浓度在1ppm(1mg/m3)以下时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当浓度超过3ppm时则感到不舒服。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要预防和减少氯气中毒。

首先是要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工艺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对氯气的输送管道、垫片、阀门等要定期检查,发现泄漏要及时更换。

检查是否泄漏可用喷雾器喷氨水或用毛刷沾氨水涂擦。

因为氨和氯反应将生成氯化铵,可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第三,要进行必要性的预防中毒及中毒后的自救和互救知识教育。

在试用液氯钢瓶时,由于液氯受热膨胀要比钢瓶受热膨胀系数大几十倍,因此在液氯钢瓶的贮存、运输和使用中都必须严禁碰撞、曝晒或烘烤,以防止钢瓶爆炸。

液氯钢瓶充装氯后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