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280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第七单元统计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看例1.

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相关信息?

2.折现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中小学参观科技展览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你有什么感想?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00

01

02

03

人数(万人)0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四、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

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

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

完成第一个问题。

五、小节: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最多、最少、各项数量多少

统计图﹛}形象、直观

折线统计图:

变化趋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

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P110~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统计图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何制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预习课本110页例题,完成下列问题。

⑴妈妈每隔几年记录一次?

⑵陈东几岁时长得最快?

长了多少厘米?

几岁长得最慢?

长了多少厘米?

⑶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几岁?

⑷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课件演示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

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

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

(师小结:

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

)长了多少厘米?

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

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学数学→用数学→观察生活

教学反思:

有个别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

《小管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统计知识。

2、使学生学会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

3、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

家庭开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准备好家庭开支情况记录

二、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

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

(出示课题:

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己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

(1)、你是怎么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代表什么?

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1、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2、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汇报。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3、估算本月开支,并说一说估算方法。

4、谈一谈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五、巩固应用: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

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

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

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

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

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

小管家

合理开支,计划支出

小数的认识(总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小数的读写法、意义、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展示与交流

完成总复习第一题

完成总复习第二题

三、反馈与检测

(一)、填空题

1.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2.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3.4元5角8分=()元,30吨20千克=()吨。

4、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二)、选择题

1.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A、0.09B、0.90C、0.900

2.比较大小:

2.06()2.60

A、>     B、<     C、=

3.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A、不变B、发生变化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4.27520≈()万(保留一位小数)

A3   B、2.7  C、2.8

教学反思:

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

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

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