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130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docx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

页码

 

1.0.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座椅的通用强度要求。

如有必要提供不同于本规范内容的信息,则应将此类信息添加到适用规范控制文件以及相应的规范控制图纸中,并且此类信息的优先级应高于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

1.2开发测试期间,座椅试验必须使用本规范,而不是下表中列出的各国立法规定的试验。

但是,在量产测试过程中,应按照各规定试验要求进行座椅试验。

试验项目

各国规定/标准

东盟(ASEAN)范围内

日本

NAS

欧盟(EU)

ADR

前向/后向20G试验

J.S.R22

FMVSS207CMVSS207

ECER17EU指令

ADR3

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

J.S.R22

FMVSS207CMVSS207

ECER17EU指令

ADR3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

MS75

J.S.R22(JIS4604)

FMVSS210CMVSS210

ECER14EU指令

ADR5

后排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

J.S.R22

FMVSS201CMVSS201

ECER17EU指令

ADR3

头枕试验

J.S.R22(JISD4605)

FMVSS202CMVSS202

ECER17;25EU指令

ADR22

2.0.强度要求

2.1前向/后向20G试验

2.1.1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2)如果座椅配备有安全带锚固装置,则本项试验应包括此装置。

3)前向和后向试验应只使用一件座椅组件试件。

试验顺序为,先进行前向试验,然后进行后向试验。

4)前向/后向试验中,座椅位置应分别符合以下2种情况。

a)前向/后向位置:

距离最前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

b)前向/后向位置:

距离最后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

5)如果车辆配备有座椅下托盘,则应按照规范控制图纸上规定的下托盘负载要求对托盘施加试验重量。

为了稳固试验重量,应使用橡胶板,且应采用螺钉将橡胶板固定在托盘上。

运用公式0.27×10e-3×托盘体积=重量(kg)(仅为参考值)计算试验重量。

6)如果座椅结构处于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则应进行本项试验。

如果座椅配备有解吸机构且座椅符合PES-1139规范第2.1.2(4)、2.2.2(3)条的要求,则无需在这种座椅结构条件下进行试验。

7)如果因座椅结构的变更(如进行了折叠和翻转操作)而存在座椅接触前排座椅的危险,则应在前向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前向20G试验。

如果存在有关座椅最不利位置的争议,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

2.1.2.进行脉冲试验

在如下加速度脉冲曲线的范围内进行本项试验。

如果施加的加速度脉冲不在此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确定重力(G)加速度。

两种情况下,必须维持20G的加速度且至少保持36毫秒的时长。

加速度(G)

2.2.试验要求

1)不得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

2)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

.

3)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的任何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

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得认可。

4)不应将座椅下托盘从其储存位置处移开。

5)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扶手不应离开收起位置。

对于配备有扶手的后排座椅,只要不对乘客造成危险,试验期间,扶手可以离开收起位置。

3.0.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

3.1.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在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遵循本规定。

2)座椅必须处于最后端的条件下。

3)负载条件

a)在上横杆的中心施加下表所示SgRP周围的力矩,时长3sec。

(允许运用刚性构件强化加载点)

SgRP周围的力矩(N•m)

前座

735

后座

636

P:

负载

F:

标准力矩

L:

加载位置

b)进行台架试验时,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

对于50/50对半分开,中心为SgRP且无加载点的座椅,应在加载位置上施加如下数值的负载。

3.2试验要求

1)不应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

2)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

3)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如双门车辆)的各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

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取认可。

4.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

4.1.试验方法

4.1.1.试验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2)运用具有适用本项试验较高强度的定制织带。

3)调整座椅安全带和锚具的布局,使其符合实际车辆规范。

4)带扣、安全带导向装置以及与座椅连成一体的牵引器不必符合实际车辆规范。

4.1.2.必须在下表所示第3类座椅位置上进行试验。

前向/后向位置

垂直位置

情况1

最后端位置

最低位置

情况2

中间位置

最高位置

情况3

从最前端位置或前排最前端位置返回时的第一个槽口(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

最高位置

4.1.3.加载要求

a)必须按照下表的说明施加负载(标准规定负载的120%)

座椅方向

2P安全带(kN)

3P安全带(kN)

前向

22.3

13.5

后向

9

5.4

侧向

22

不适用

座椅负载

20×座椅重量

20×座椅重量

b)负荷曲线图如下图。

如果负载位于规定指定的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

标准规定负载×1.20

负载

标准规定负载×1.05

负载应与各国规定指定的值相同。

c)进行台架试验后,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

4.2.试验要求

4.2.1.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损害座椅安全带锚固装置强度的裂开、裂缝或变形。

4.2.2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可能造成座椅安全带撕裂的锐边部位。

4.2.3试验结束后,有效下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下图中的尺寸。

L1、L2

L

高于120mm

高于350mm

4.2.4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在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情况下)

4.2.4.1施加指定负载时,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60%。

4.2.4.2从SgRP到有效上锚具的高度应高于450mm。

4.2.4.3从经过SgRP的基本纵断面到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水平距离应高于140mm。

4.2.5若施加的负载为指定负载的120%,则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70%。

4.2.6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提供了向前滑动(步入式装置)倾斜座椅靠背的功能的各座椅,应按照图纸说明操作座椅。

4.2.7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座椅任何部位不应存在束缚乘客或可能被乘客触摸到的锐边。

图5

5.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

本项试验适用于特定的长条座椅,此长条座椅含有两个外侧座椅位置以及一个中间座椅位置,座椅安全带包括膝带和肩带,并且用于中间座椅位置的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靠背合并在一起。

但是,对于已经在第4.0点中证实**,在没有外侧座椅肩部安全带的任何支撑下,可以有效限制乘客的座椅和座椅靠背可以不进行本项试验。

**如图6所示,通过绘制外侧座椅位置安全带拉力-肩部负载曲线,并显示负载曲线上的拐点位于指定负载的120%的范围内,可以证实此结论。

肩部负载(kN)

拐点

座椅安全带

拉力(kN)

图6

6.0.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

6.1.试验方法

6.1.1试验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6.1.2负载条件

1)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

碰撞区域*

J.S.R、FMVSS、ECE和ARD规定的完全碰撞区域

加载方向

垂直于碰撞位置的切线方向或成45°

加载速度

高于24.1km/h

(*)当扶手位于碰撞区域中时,应对扶手进行冲击试验。

6.2试验要求

1)如图6.1所示,头模的减速度保持7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3毫秒。

而且,头模的减速度保持8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0.25毫秒。

不应高于3毫秒

不应高于0.25毫秒

时间(msec)

加速度,G

图6.1

2)应关闭与座椅靠背连成一体的隔间,如烟灰缸等。

3)座椅头枕,头枕连接部位的边框,扶手以及座椅靠背不应存在危险性的锐边,也不应产生可能分散座椅部件碎片的变形或裂口。

4)碰撞后,应运用头模静态测量接触静止头模的断裂部件的表面,且表面上应出现半径不低于5mm的弧度。

5)头枕及其导向部件的表面不得出现显著的松弛度、裂口,支撑物的松散或上锁机构的脱离。

7.0.头枕试验

7.1.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

7.1.1试验方法

7.1.1.1试验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进行商讨并遵循本规定。

7.1.1.2座椅位置

座椅:

最低条件下的最后端位置

头枕:

最后端条件下的最高位置(倾斜型)

7.1.1.3负载条件

1)下表所示两种条件

负载位置

1

最不利的位置(针对在人体躯干方向上位于头枕顶端下部65mm处的点,或在躯干垂直方向上位于SgRP上部635mm处的点)。

2

若座椅配有透明型头枕,则应为直径为165mm的球体与头枕小孔部位接触的点。

(见图7)

A接触点

2)37.3daN.m力矩穿过背板在SgRP周围生成的负载。

应对座椅施加类似于穿过头模的力矩生成的负载,不要将背板的负载移入头枕。

3)测试长条座椅时,应按照如下条件施加负载。

+背板负载:

各乘客位置

+头枕负载:

各头枕位置

7.1.2试验要求

1)施加规定标准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0mm。

7.2.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

7.2.1试验条件

除负载条件外,应按照第7.1部分指定的条件进行本项试验,且试验负载应为980N或更高。

7.2.2试验要求

1)施加980N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80mm。

应能够垂直调节头枕。

见下图。

距离(单位:

mm)

2)试验结束后,头枕或其连接部位不应存在损伤。

7.3.动态试验

7.3.1试验方法

7.3.1.1试验条件

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商讨此试验并遵循本规定。

7.3.1.2座椅位置

碰撞方向

座椅位置

头枕位置

正面

指定参考位置

最低端和最后端位置(倾斜型)

背面

指定参考位置

最低端和最前端位置(倾斜型)

7.3.1.3负载条件

1)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

如果头枕具有另外一个不利位置,在应在此位置上进行试验。

碰撞点见下表

正面碰撞

1)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

2)头枕支撑横杆中心。

(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

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65mm的点。

背面碰撞

1)头枕支撑中心,即与水平面成45°角的线段的接触点。

(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

2)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

加载方向

正面碰撞

水平

背面碰撞

45°

加载速度

高于24.1km/h

冲击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