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117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docx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篇一: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小*,欢迎大家来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游览!

【概况】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只美丽的彩凤栖息在此,“有凤来仪”是祥瑞之兆,凤凰墩因此而得名。

据考证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就在凤凰墩附近的鲍家坝,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泰州人民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梅兰芳纪念馆,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

梅兰芳纪念馆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是一座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内亭台楼阁、檐柱梁枋、栏杆、扇门、墙壁、地砖、宫灯等到处都有梅花的图案;纪念馆还有众多的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派京剧唱段;纪念馆内植有67株梅花树,是人们冬春两季赏梅的场所。

整个纪念馆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

梅兰芳纪念馆可分为梅苑广场、梅像广场、梅史陈列区、梅苑区四大区域。

【梅苑广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地面以青砖、卵石和花岗岩材料组成梅花图案,以体现梅派艺术这一主题。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的大门,大门匾额上有六个大字——梅兰芳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风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由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

短短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我馆所处的地理位置。

走过门厅,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小石桥叫“引凤桥”,就是“筑巢引凤”的意思,桥下的水系寓意着京剧中的水袖。

在引风桥的西侧,临水而建的的四角亭叫“博士亭”,这个博士是谁呢?

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访美时,美国洛杉矶波摩拉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走过引凤桥,我们来到了“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的中心是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庄。

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滕椅之上。

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

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高260厘米,底坐高67厘米,寓意梅先生六十七年的光辉人生。

它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之作。

现在我们可以在梅像广场和梅兰芳先生合影留念,让我们近距离瞻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站在引凤桥上可找到最佳拍摄角度。

转过梅像,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

【梅史陈列区】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的门前,大门的匾额上的“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八个大字也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在198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之际题赠我馆的,这副楹联高度概括了梅兰芳先生光辉的艺术和人生。

整个史料陈列区可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其中史料陈列区的布展又分为5个部分:

梅开中华、梅骨铮铮、梅香四海、梅德如玉、梅根泰州。

通过实物与画面、场景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梅兰芳大师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

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现在我们来到序厅的门前,门额上的“一代风流”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言恭达所题。

“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它是梅兰芳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

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梅花香溢,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也象征着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

周恩来总理说“梅兰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应该说他是属于世界的”,梅兰芳用他的

艺术和人格将大美创于人间,留在永远。

转过壁画,我们来到壁画的后面,这是赵朴初老先生1993年来到梅兰芳史料成立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词“踏莎行”,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郞合受千秋供”,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

走出序厅,眼前是一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

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它是由江苏籍雕塑家戴广文创作的。

请大家转过身来,在序厅后门的两侧也有一副楹联,“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由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

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展厅,

各位游客,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世界就会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

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就成了中国戏曲的象征,他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第一部分:

梅开中华

1、梨园子弟,旦角世家。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巷,一个京剧旦角世家。

祖父梅巧玲(上左一)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他是“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上左三)是青衣花旦,其长相和演唱都酷似其父梅巧玲,为人厚道,可惜26岁就英年早逝。

梅兰芳由伯父抚养成人,伯父梅雨田(上右二),为谭鑫培操琴多年,是著名的琴师,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谭鑫培的唱,梅雨田的琴,

李五的鼓,珠联璧合。

这是梅兰芳的前妻王明华(中左一),这是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中右一),这是梅兰芳的四个子女:

长子梅宝琛(下左一)、次子梅绍武(下左二),女儿梅葆玥(下左三)、最小的儿子梅梅葆玖(下左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14岁搭班演出。

2、勤学苦练,青春成名。

他广拜名师,在求教于吴菱仙(右一)的同时,他还向名旦秦稚芬(中左二)和丑角胡二庚学习花旦戏,向“老派青衣”陈德霖(上左一)学习昆曲旦角,向茹莱卿(上左二)学习武功,向路三宝(下左二)学习刀马旦,向钱金福学习小生戏等。

三年后,北京各界品评京剧演员,梅兰芳名列第三,有如新月东升。

现在我们欣赏现代高科技幻影成像,它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按剧本演出制成视频,然后投影在成像玻璃上,再和玻璃后面布置的房屋模型合成。

这段幻影成像长7分多钟,展示寒冬腊月里,少年梅兰芳学戏的过程。

这是梅兰芳演出时化妆的用品。

这是梅兰芳演出的戏单。

这是梅兰芳演《抗金兵》中用过的鼓。

梅兰芳横空出世,在京剧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3、善于探索,勇于革新

如京剧从前是没有二胡的,在排演《西施》时,他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多次尝试,让二胡成为京剧伴奏的“三大件”之一。

4、梅花璀璨,力满功园。

梅兰芳的艺术高雅脱俗,有着独特的气质韵味,成为美的楷模,真与善的化身,形成了久演不衰,享誉天下的“梅九出”即《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逼姬》《洛神》《凤还巢》《抗金兵》《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真是“梅花九出飞满天,香飘四海春长在”。

1927年评出了京剧四大名旦,从左往右依次是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和荀慧生,梅兰芳名列榜首。

这个评选,至今人们认为基本恰当,但在某些项目上对梅兰芳的评分还是打低了。

四大名旦的评选,意味着旦角的勃

兴,戏剧舞台上旦行和老生的地位发生逆转,变老生为主为旦角为主,从而推动了整个戏曲格局的变化,梅兰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模拟的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格局,再现了当年梅兰芳在京演出时的盛况,两层戏院坐满了观众。

这也是现代高科技产品,电脑互动,共有6个京剧片段供游客答题、欣赏。

游客只用手指点击电脑屏幕,电脑就会出题,如在京剧《贵妃醉酒》里,梅兰芳饰演的是哪个角色?

a、杨贵妃b、高力士c、裴力士。

如果游客回答正确,前方大屏幕就会播放梅兰芳当年表演的《贵妃醉酒》唱段。

如若答错,则无法播放。

5、境界高远,出神入化。

人们用“大气、大度、大方”来形容梅派艺术,梅兰芳注重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和剧情,如何表演出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达到艺术的大美。

这个大美的艺术就在于文化中,只有不断积累文化底蕴,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如“梅九出”中的虞姬(霸王逼姬)、赵艳容(宇宙锋)、李桂枝(奇双会)、杨玉环(贵妃醉酒)、洛神(洛神)、雪娥(凤还巢)、韩玉娘(生死恨)、梁红玉(抗金兵)和穆桂英(穆桂英挂帅)等。

还有苏三、白娘子、西施、常娥、杜丽娘等。

这些是梅兰芳先生的指法。

【篇二: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小*,欢迎大家来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游览!

【概况】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只美丽的彩凤栖息在此,“有凤来仪”是祥瑞之兆,凤凰墩因此而得名。

据考证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就在凤凰墩附近的鲍家坝,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泰州人民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梅兰芳纪念馆,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

梅兰芳纪念馆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是一座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内亭台楼阁、檐柱梁枋、栏杆、扇门、墙壁、地砖、宫灯等到处都有梅花的图案;纪念馆还有众多的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派京剧唱段;纪念馆内植有67株梅花树,是人们冬春两季赏梅的场所。

整个纪念馆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

梅兰芳纪念馆可分为梅苑广场、梅像广场、梅史陈列区、梅苑区四大区域。

【梅苑广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地面以青砖、卵石和花岗岩材料组成梅花图案,以体现梅派艺术这一主题。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的大门,大门匾额上有六个大字——梅兰芳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风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由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

短短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我馆所处的地理位置。

走过门厅,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小石桥叫“引凤桥”,就是“筑巢引凤”的意思,桥下的水系寓意着京剧中的水袖。

在引风桥的西侧,临水而建的的四角亭叫“博士亭”,这个博士是谁呢?

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访美时,美国洛杉矶波摩拉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走过引凤桥,我们来到了“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的中心是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

庄。

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滕椅之上。

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

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高260厘米,底坐高67厘米,寓意梅先生六十七年的光辉人生。

它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之作。

现在我们可以在梅像广场和梅兰芳先生合影留念,让我们近距离瞻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站在引凤桥上可找到最佳拍摄角度。

转过梅像,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

【梅史陈列区】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的门前,大门的匾额上的“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八个大字也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在198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之际题赠我馆的,这副楹联高度概括了梅兰芳先生光辉的艺术和人生。

整个史料陈列区可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其中史料陈列区的布展又分为5个部分:

梅开中华、梅骨铮铮、梅香四海、梅德如玉、梅根泰州。

通过实物与画面、场景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梅兰芳大师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

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现在我们来到序厅的门前,门额上的“一代风流”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言恭达所题。

“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它是梅兰芳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

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梅花香溢,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也象征着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

周恩来总理说“梅兰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应该说他是属于世界的”,梅兰芳用他的艺术和人格将大美创于人间,留在永远。

转过壁画,我们来到壁画的后面,这是赵朴初老先生1993年来到梅兰芳史料成立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词“踏莎行”,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郞合受千秋供”,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

走出序厅,眼前是一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

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它是由江苏籍雕塑家戴广文创作的。

请大家转过身来,在序厅后门的两侧也有一副楹联,“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由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

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展厅,

各位游客,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世界就会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

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就成了中国戏曲的象征,他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第一部分:

梅开中华

1、梨园子弟,旦角世家。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巷,一个京剧旦角世家。

祖父梅巧玲(上左一)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他是“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上左三)是青衣花旦,其长相和演唱都酷似其父梅巧玲,为人厚道,可惜26岁就英年早逝。

梅兰芳由伯父抚养成人,伯父梅雨田(上右二),为谭鑫培操琴多年,是著名的琴师,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谭鑫培的唱,梅雨田的琴,李五的鼓,珠联璧合。

这是梅兰芳的前妻王明华(中左一),这是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中右一),这是梅兰芳的四个子女:

长子梅宝琛(下左一)、次子梅绍武(下左二),女儿梅葆玥(下左三)、最小的儿子梅梅葆玖(下左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14岁搭班演出。

2、勤学苦练,青春成名。

他广拜名师,在求教于吴菱仙(右一)的同时,他还向名旦秦稚芬(中左二)和丑角胡二庚学习花旦戏,向“老派青衣”陈德霖(上左一)学习昆曲旦角,向茹莱卿(上左二)学习武

功,向路三宝(下左二)学习刀马旦,向钱金福学习小生戏等。

三年后,北京各界品评京剧演员,梅兰芳名列第三,有如新月东升。

现在我们欣赏现代高科技幻影成像,它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按剧本演出制成视频,然后投影在成像玻璃上,再和玻璃后面布置的房屋模型合成。

这段幻影成像长7分多钟,展示寒冬腊月里,少年梅兰芳学戏的过程。

这是梅兰芳演出时化妆的用品。

这是梅兰芳演出的戏单。

这是梅兰芳演《抗金兵》中用过的鼓。

梅兰芳横空出世,在京剧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3、善于探索,勇于革新

如京剧从前是没有二胡的,在排演《西施》时,他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多次尝试,让二胡成为京剧伴奏的“三大件”之一。

4、梅花璀璨,力满功园。

梅兰芳的艺术高雅脱俗,有着独特的气质韵味,成为美的楷模,真与善的化身,形成了久演不衰,享誉天下的“梅九出”即《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逼姬》《洛神》《凤还巢》《抗金兵》《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真是“梅花九出飞满天,香飘四海春长在”。

1927年评出了京剧四大名旦,从左往右依次是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和荀慧生,梅兰芳名列榜首。

这个评选,至今人们认为基本恰当,但在某些项目上对梅兰芳的评分还是打低了。

四大名旦的评选,意味着旦角的勃兴,戏剧舞台上旦行和老生的地位发生逆转,变老生为主为旦角为主,从而推动了整个戏曲格局的变化,梅兰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模拟的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格局,再现了当年梅兰芳在京演出时的盛况,两层戏院坐满了

观众。

这也是现代高科技产品,电脑互动,共有6个京剧片段供游客答题、欣赏。

游客只用手指点击电脑屏幕,电脑就会出题,如在京剧《贵妃醉酒》里,梅兰芳饰演的是哪个角色?

a、杨贵妃b、高力士c、裴力士。

如果游客回答正确,前方大屏幕就会播放梅兰芳当年表演的《贵妃醉酒》唱段。

如若答错,则无法播放。

5、境界高远,出神入化。

人们用“大气、大度、大方”来形容梅派艺术,梅兰芳注重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和剧情,如何表演出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达到艺术的大美。

这个大美的艺术就在于文化中,只有不断积累文化底蕴,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如“梅九出”中的虞姬(霸王逼姬)、赵艳容(宇宙锋)、李桂枝(奇双会)、杨玉环(贵妃醉酒)、洛神(洛神)、雪娥(凤还巢)、韩玉娘(生死恨)、梁红玉(抗金兵)和穆桂英(穆桂英挂帅)等。

还有苏三、白娘子、西施、常娥、杜丽娘等。

这些是梅兰芳先生的指法。

这些是梅兰芳先生的眼神,梅兰芳先生的手眼艺术都已出神入化。

这些都是梅兰芳在“梅九出”等经典名剧中的扮相,这些艺术形象表现和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6、新的创立,美的完成。

梅兰芳在传统京剧演唱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和创新,创立了一个新的行当——花衫。

所谓花衫就是花旦和青衫的结合,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以及刀马旦的武打工夫等融为一炉,形成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

花衫由梅巧玲及其门生余紫云开创,王瑶卿有所发展,梅兰芳对花衫的发展与完成起步于《汾河湾》,成型于《太真外传》,升华于《霸王逼姬》,极致于《宇宙锋》。

《宇宙锋》经过梅兰芳几十年的加工琢磨,成为一出“悲得令人痛不欲生,美得让人发疯”的戏,成为梅派艺术

【篇三: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梅兰芳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小*,欢迎大家来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游览!

【概况】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只美丽的彩凤栖息在此,“有凤来仪”是祥瑞之兆,凤凰墩因此而得名。

据考证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就在凤凰墩附近的鲍家坝,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泰州人民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梅兰芳纪念馆,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

梅兰芳纪念馆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是一座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内亭台楼阁、檐柱梁枋、栏杆、扇门、墙壁、地砖、宫灯等到处都有梅花的图案;纪念馆还有众多的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派京剧唱段;纪念馆内植有67株梅花树,是人们冬春两季赏梅的场所。

整个纪念馆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

梅兰芳纪念馆可分为梅苑广场、梅像广场、梅史陈列区、梅苑区四大区域。

【梅苑广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地面以青砖、卵石和花岗岩材料组成梅花图案,以体现梅派艺术这一主题。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的大门,大门匾额上有六个大字——梅兰芳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风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由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

短短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我馆所处的地理位置。

走过门厅,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小石桥叫“引凤桥”,就是“筑巢引凤”的意思,桥下的水系寓意着京剧中的水袖。

在引风桥的西侧,临水而建的的四角亭叫“博士亭”,这个博士是谁呢?

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访美时,美国洛杉矶波摩拉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走过引凤桥,我们来到了“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

梅像广场的中心是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庄。

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滕椅之上。

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

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高260厘米,底坐高67厘米,寓意梅先生六十七年的光辉人生。

它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

之作。

现在我们可以在梅像广场和梅兰芳先生合影留念,让我们近距离瞻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站在引凤桥上可找到最佳拍摄角度。

转过梅像,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

【梅史陈列区】

现在我们来到了梅兰芳史料陈列区的门前,大门的匾额上的“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八个大字也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在198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之际题赠我馆的,这副楹联高度概括了梅兰芳先生光辉的艺术和人生。

整个史料陈列区可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其中史料陈列区的布展又分为5个部分:

梅开中华、梅骨铮铮、梅香四海、梅德如玉、梅根泰州。

通过实物与画面、场景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梅兰芳大师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

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现在我们来到序厅的门前,门额上的“一代风流”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言恭达所题。

“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大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它是梅兰芳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

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梅花香溢,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也象征着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

周恩来总理说“梅兰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应该说他是属于世界的”,梅兰芳用他的艺术和人格将大美创于人间,留在永远。

转过壁画,我们来到壁画的后面,这是赵朴初老先生1993年来到梅兰芳史料成立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词“踏莎行”,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郞合受千秋供”,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

走出序厅,眼前是一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

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它是由江苏籍雕塑家戴广文创作的。

请大家转过身来,在序厅后门的两侧也有一副楹联,“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由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

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展厅,

各位游客,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世界就会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

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就成了中国戏曲的象征,他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第一部分:

梅开中华

1、梨园子弟,旦角世家。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巷,一个京剧旦角世家。

祖父梅巧玲(上左一)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他是“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上左三)是青衣花旦,其长相和演唱都酷似其父梅巧玲,为人厚道,可惜26岁就英年早逝。

梅兰芳由伯父抚养成人,伯父梅雨田(上右二),为谭鑫培操琴多年,是著名的琴师,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谭鑫培的唱,梅雨田的琴,李五的鼓,珠联璧合。

这是梅兰芳的前妻王明华(中左一),这是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中右一),这是梅兰芳的四个子女:

长子梅宝琛(下左一)、次子梅绍武(下左二),女儿梅葆玥(下左三)、最小的儿子梅梅葆玖(下左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