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06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docx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发送短消息UID2精华80

来自

最后登录

2011-09-03

查看公共资料搜索帖子

-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

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

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

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发送短消息

UID

2

精华

80

来自

最后登录

2011-09-03

查看公共资料搜索帖子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生物生长的需要   六课时

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九课时

三单元   人与环境      九课时

四单元   冷和热       九课时

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    九课时

六单元   环境与保护     六课时

窗体底端

1、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 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 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 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  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 让学生展开讨论。

2、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 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 学生进行猜想。

5、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  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 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 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 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 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

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  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 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 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 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三)  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 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 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  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 提出调查的要求。

2、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

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 黏质土:

秀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

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 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 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

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

(二)  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 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 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 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 学生互相交流。

(三)  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1、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 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5、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适当的气温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光照    植物长得更好

   丰富的营养

……

4、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 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 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 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

(二)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 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 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 学生互相交流。

5、 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  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2、 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 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 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 学生实验探究。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 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四)  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1、 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2、 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 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 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4、根和茎

    根的作用:

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

    茎的作用:

支撑、运输营养物质……

  

          5、动物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 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 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动物标本。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

(二)  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 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

3、 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

4、 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      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      归纳小结。

(三)  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 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4、 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四)  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1、 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 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3、 学生互相交流

(五)  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

             5、动物的食物

   肉食性动物:

老虎、狮子……

   草食性动物:

马、牛、羊……

   杂食性动物:

猪、鸡……

 

             6、葵花向阳

一、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 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 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 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  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1、 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2、 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 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

(三)  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1、 让学生提出假设。

2、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4、 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

(四)  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 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

3、 学生互相交流。

(五)  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1、 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

2、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

3、 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六、板书设计

            6、葵花向阳

         植物:

有向光性、向水性

 

             7、燕子南飞

一、教学目标

1、 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

2、 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

3、 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4、 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物迁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5、 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有关动物迁徙的资料片或自制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的?

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  指导学生认识鸟类的迁徙。

  1、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燕子吗?

  2、让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 当地的哪些鸟有迁徙的习性。

5、 学生讨论:

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6、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冬眠。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

     3、当地有哪些动物用冬眠的办法过冬的?

(三)  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过冬的其他办法。

1、 与夏天相比,一些动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惯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

2、 学生展开讨论。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 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

               7、燕子南飞

               迁徙:

燕子、大雁……

      动物过冬的办法  冬眠:

蛇、青蛙……

               ……

 

              8仙人掌的刺

一、教学目标 

1、 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 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 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

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

(二)  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 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 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 学生互相交流。

4、 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 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 让学生展开讨论。

7、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 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

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4、总结全文。

 

 

9、奇妙的护身术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活动1:

它们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3.能将搜集到的生物实例按不同的保护方式分类并记录。

4.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足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的。

教学过程:

1、从学生熟知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导入。

请一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讲座一下壁虎容易掉尾巴对壁虎有什么好处。

特殊的防护,请学生描述自己知道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观察教材的插图,图的左侧有一只蝴蝶,旁边有猫头鹰;鹿和猫身上的花纹有保护作用,图中过于突出;左下角的蝗虫及右侧的竹节虫分别利用保护色和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

另外搜集一些实际效果较理想的图片给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讨论“找到了几种动物,容易发现它们吗?

为什么?

”论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倒数第二段,初步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紧接着用这些概念去判断插图中的动物哪些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哪些用拟态保护自己。

继而再举出更多的例子。

要求学生将列举到的动物按不同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

活动最后,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仿生技术的运用,试着分析迷彩服的作用,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太困难。

在此,可要求学生课后多观察,人们还在哪些地方利用动物保护色或拟态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

 

活动2:

特殊的防护

活动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

3.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植物保护自身的力方式。

4.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利用动植物分泌的毒素为人类治病。

教学过程:

1. 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很多,图中的几种动物,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保护方法的例子。

其中,左上图为臭鼬用排放臭气的力‘法保护白己;右图为海龟,用硬壳(盔甲)保护白己;左下为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右下图为避役(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白己。

组织交流分析结果时,不必一定用最科学的说法,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将收集到的动物实例,按防御方式进行分类,除教材中的项目外,学生可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尽可能多地补充,每类的动物也尽可能多一些。

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在线“植物的‘武器”’不仅将本活动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植些这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首次“专题研究”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到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研究兴趣。

为确保学生的研究能有所收获,教师有必要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2.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案例”确信专题研究并不神秘,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3.适当的选题是专题研究能否成功的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一定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客观条件、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进行,太难或太易的选题都无益于专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4.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了自己的选题后,可模仿“研究案例”制订自己的研究方案,通过方案的组间交流和质疑活动逐渐明确研究的目的、基本过程、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5.“研究案例”的各环节只可借鉴,不宜照搬。

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选择适宜的资料收集与呈现形式。

6.要求学生在2~3周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在学生确实需要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

7.提醒学生在专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对所研究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

到野外考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将自己的去向告诉老师或家长,遇到危险及时求助,不要单独行动。

要珍爱生命,不随意攀折植物,不乱捕小动物。

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地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发现。

8.学生的研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

如果有些学生的研究不成功,可以告诉他们这非常正常,关键是经历一次真正的研究过程。

 

10、人对环境的需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1:

我需要它们

活动目标:

1.能尽可能多地想出人类的生活与某种动植物有什么关系。

2.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3.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游戏,可说可写,重在让每个人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2.教材中列举的5个项目可以增减,也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3.为了保障学生思维活动的顺畅,允许学生用拼音、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4.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让各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

此时,可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6.活动最后,可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希望学生能表达出类似“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想法。

 

活动2:

家庭调查

活动目标

1.能自己设计表格,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

2.能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能概括地描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5.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有所发现,

6.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

教学过程:

1.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通过家庭调查活动收集上来的资料会进一步强化学生“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意识。

2.小鼠标的建议不能忽视,这既有安全方面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