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91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

“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

“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

“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

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

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

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②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

(1)B

(2)C

(3)C

(4)①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②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解析】【分析】

(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

排除D项。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

排除C项。

“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

排除A项。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2)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故选C。

(3)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

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

故选C。

(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所以”,……的原因。

第一处“乃”,就是。

第二处“乃”,才。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是判断句式。

②“及”,等到。

“作乱”,发生骚乱。

“走”,逃跑。

“之”,到。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C;

⑷①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②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说:

“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

“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武侯回答说:

“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

“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田文说:

“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

“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

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

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

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

“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

“如此几何顷乎?

”市令曰:

“三月顷。

”相曰:

“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

“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②。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

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庳:

bi,矮小。

②梱:

kun,门槛。

③尺籍:

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B.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C.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D.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B. 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

借指平民或邻居。

C. 大夫,古代官阶。

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D.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

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谐淳美。

B. 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

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主心骨。

C. 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

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刎而死。

D. 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

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担使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市令言之相日:

“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答案】

(1)D

(2)A

(3)C

(4)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解析】【分析】

(1)提示语“曰”,是动词“说”,因为整个句子都是李离说的话,故“曰”字应管到句子末尾,故“曰”都断句,故排除A、C两项。

再看后边,“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个地方的断句,根据上文意思可知,李离是说自己因为审判有误,导致错杀了人,不该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

这就可知“今过听杀人/博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样断句才是正确的,于是可排除B、C两项。

故选D。

(2)A项,“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错误。

“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而“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

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A项混淆概念,故选A。

(3)C项,“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错误。

根据第三段“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可知,是晋文公认为是李离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罪责,但李离不愿把罪责推诿于下级。

C项曲解文意,故选C。

(4)①言:

名词作动词,说,报告;莫:

没有人,无人;安其处:

安于其处,省略句,在那个地方安心“做买卖”;次行:

秩序。

②以:

认为,意为;微:

微情,形容词作名词;疑:

疑案,难案,形容词作名词;使:

让,任命;为理:

担任司法官;过听:

错断案情;当:

应当判处;死:

死罪。

故答案为:

⑴D;⑵A;⑶C;

⑷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

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

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

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

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

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

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

”孙叔敖问:

“这种情况有多久了?

”市令回答:

“已经有三个月。

”孙叔敖说:

“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

”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

“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

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

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

”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

国相孙叔敖说:

“多次颁发政令,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

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

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

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

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

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

两年之后,市场买卖公平,随行就市定价。

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

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

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号啕痛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

“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

“官职责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

“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

“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

“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

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

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

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闻者叹服。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

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

“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

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祝毕,顾谓审琦曰:

“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

”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

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

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释】①信宿:

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

②建隆:

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

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

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

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

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

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4)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②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答案】

(1)C

(2)B

(3)B

(4)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解析】【分析】

(1)本题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

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

然后依据标志性的词进行排除。

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

“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故选B。

(3)B项,“他酒量很好”错。

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

故选B。

(4)本题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宴射苑中”,状语后置;“嘉”,称赞;“赏赍”赏赐;“俄”,不久;“领”,兼任。

②“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B;

⑷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