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192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docx

湖南省新邵县第二中学届高三地理晚练第9周

地理晚练(第9周)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

米)。

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A.24B.34C.36D.42

2.3月21日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图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3—4题。

3.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4.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米,OP为4米,P点为AB中点。

读图完成5—6题。

5.该树位于:

A.黑海沿岸B.日本海沿岸C.维多利亚湖沿岸D.五大湖沿岸

6.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

A.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非洲斑马迁往赞比亚

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下图为地球上某时刻的昏线全部,c位于该线的中点,各点数据为经度。

据此回答7—8题。

7.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京物影接近一天中最短B.悉尼正值旭日东升

C.纽约市区正处交通流量高峰D.伦敦正值夕阳西下

8.若d点为75°N、a点为5°E,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出现凌汛现象B.我国东北的农民种麦正忙

C.好望角西风强劲D.新西兰18:

00以后日落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图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800m左右,以及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9—10题。

9.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海拔高度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10.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中高黎贡山(海拔为3374米),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曲线最有可能表达的是:

A.气温年变化幅度随纬度分布B.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

C.全球大洋盐度分布D.全球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

12.甲、乙两处数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量流入的不同B.降雨量的不同

C.太阳高度角的不同D.海陆面积的不同

13.最低数值出现的原因是

A.海洋面积广大B.云量少

C.河流水量丰富D.太阳高度角大而变化小

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海洋性气候而言的。

在我国,其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较差>10℃等。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植被覆盖率

15.天津、大连等地没能成为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区

B.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大

C.受沿海地区山脉阻挡,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D.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16—17问题。

16.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17.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

C.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19.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

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A.坡向B.海拔C.坡度D.人类活动

21.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22.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

A.龙井的茶农采茶正忙B.洛杉矾火险等级最高

C.瑞典的极光绚丽多彩D.钱塘江正处在枯水期

 

参考答案

1.B2.C

【解析】

1.读图可知,甲处黄土表面海拔高度为830—835米之间,黄土底面的海拔高度在800—805米之间,则甲处黄土层的高度在25—35米之间。

2.3月21日为春分日,太阳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甲、乙、丁西部都受地形阻挡,不能看见日落,只有丙处西面没有阻挡,可知看见日落。

3.C4.B

【解析】3.从图上可知,若①、②为同一座山脉,那么这个山不可能是南北走向,也不可能是东西走向,如果是东北—西南走向,那么M的北侧应该更低,南侧更高,所以是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

4.从该地的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处是位于东北地区,气温较低,河流的结冰期长,流量不是很大,且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会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季时,冰雪融化会造成汛期,夏季降水丰富会有汛期,故选B。

5.D6.D

【解析】1.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该地为正午,即该地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75°W.该树的影子始终指向北方,说明其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最长影子OB(冬至日)和最短影子OA(夏至日)中间的OP应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的影子长度,OP的长度与树高等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故可以判断该地位于45°N.该地的地理坐标为(75°W,45°N),所以该地可能位于五大湖沿岸.故选:

D.

2.当树影由B向A移动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移向北回归线,及从冬至日—春分—夏至日的过程,此过程北京的昼夜状况是夜变短、昼变长,但春分日前是昼短夜长的,故A不符合题意;非洲斑马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时段应该迁往处于湿季的北部非洲,故D不符合题意;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该时间段正午太阳高度应该先变大再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该树所在地区为温带地区,冬季到夏季树叶有由黄变绿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

D.

7.C8.C

【解析】7.c地经度是85°E,因是昏线的中点,所以是赤道与昏线的交点,其地方时应为18时,那么北京时间应是20时20分,北京不是中午,物影不最短;悉尼约位于145°E,其地方时为约22时,已经日落;纽约位于西五区,其时间应为7时20分,正值上班高峰,所以交通流量大;伦敦的经度为0°,其地方时是12时20分,刚过中午。

故选C。

8.因a点为5°E,那么d点为175°W,又因图示为一昏线,且图示经度为东西分布,所以太阳应直射15°N,所以时间应为夏至前后,而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出现凌汛现象是秋末或春初;东北种麦应为春初;好望角西风强劲应在南半球的冬半年;新西兰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18:

00以前日落。

故选C。

9.A10.C

【解析】9.读图可知密支那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控制区,其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位于高黎贡等山脉以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位于伊洛瓦底江沿岸,海拔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故A正确。

10.读保山气候图可知Q点附近地区热量充足,水分不足,植被带为干暖灌丛,由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随海拔升高,热量水分发生变化,自然逐渐由常绿阔叶林变为针阔混交林至针叶林,故C正确。

11.A12.D13.D

【解析】11.读图,图中曲线整体上从赤道向两极增加。

年平均气温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

大洋盐度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递减,C错。

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递减,D错。

气温年变化幅度是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气温年变化幅度最小,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气温年变化幅度最大,与曲线相一致,A对。

12.甲在60°N纬线附近,北半球穿过的陆地面积广,气温年变化幅度大。

乙在60°S纬线附近,南半球穿过的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海洋的气温年变化幅度小。

D对。

甲乙数值差异与径流量关系不大,A错。

降雨量对气温年变化幅度影响小,B错。

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C错。

13.读图,最低数值出现在赤道附近。

结合前面分析,这里是热带,太阳高度角大而变化小,所以年气温差值小,D对。

海洋面积、云量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河流影响不大,A、B、C错。

14.A15.B

【解析】14.因为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温较高,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无论是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还是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都很小,且小于10℃,昼凉夜暖,因此四川盆地属海洋性气候。

15.大连、天津、青岛和上海,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热构成强烈的对比。

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16.B17.D

【解析】16.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的流速降低,使砾石沉积,形成砾石堆积物。

故选B。

17.对比图中四点,④位于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内河航运条件好,沉积物为沙粘土堆积物,表明地势平坦,且广阔。

故选D。

18.A19.C

【解析】18.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分别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和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我国由南到北的热量差异和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都较大;这两种分布规律都很典型。

故选A。

19.由T1时期到T2时期,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往高纬移,说明气候变暖,同一纬度的热量提高。

由于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升高;我国华北平原可能会变得更干旱;由于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升高。

故选C。

20.A21.D22.B

【解析】20.图中阴脸和阳脸分布不同的植被,表明是因坡向不同引起的;而海拔、坡度两坡没有多大差异;人类活动对两坡植被没有影响。

故选A。

21.“阳脸”受夏季风的影响很小,如降水多,不应生长草原,而应生长森林;两坡向的坡度相差不大;而两坡植被的不同主要受水分的影响,“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故选D。

22.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是夏季,龙井的茶农采茶是在春季;瑞典的极光绚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