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1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docx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读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

2011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命题探究

1.依据折线统计图、柱状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判断人口增长的模式与特点

2.以“民工潮”、“民工荒”、大型工程移民、民工返乡潮等为背景,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及影响

3.结合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十四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知识回顾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

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曲线。

(J形)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

一定时期内与相减的得数。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影响因素:

生物学规律和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其中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基础生产力)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生产力水平

极为低下,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温馨点拨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与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异同

(1)在时间上,两种人口增长模式均出现于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之前,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出现更早。

(2)在基本特点上,两种人口增长模式均属“高—高—低”特点,但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2.“高—低—高”模式

分布地区

欧洲等发达国家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存在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因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粮食增产,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对现阶段的影响

虽采取人口控制政策使人口增加势头受到一定遏止,但自然增长率仍不低

3.“低—低—低”模式

(1)转变原因: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和的变化。

(医疗卫生技术生育观念生育行为)

(2)基本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低低)

(3)分布地区:

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甚至出现人口或。

(零增长负增长)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目前已进入“”型。

(三低)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爆炸”

(1)含义:

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的现象。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世界人口猛增)

(2)人口的指数增长:

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

(急剧膨胀)

产生的原因

(1)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3)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问题的表现

土地资源

(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2)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正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水资源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

森林资源

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快,大气污染

加深,气候反常

限制性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①概念:

在一定的和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最高人口数量)

②特点:

、相对性、。

(临界性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资源环境)

(3)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

(人口规模经济规模)

高频考点讲练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中。

其转变主要体现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升降上,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示

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原始型

传统型

历史

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欧洲:

18世纪中期以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

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基本特征

出生

死亡

高(波

动大)

自然

增长

极低

较低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缓慢

迅速

缓慢,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寿命

短、延长

继续延长

进一步延长

目前代表性国家、地区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尼日利亚

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多数发达国家和个别发展中国家,如德国、中国

特别提醒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从特征上区分①区分三种模式,特征很重要:

现代是三低(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顺序),传统是高低高,原始是高高低,一定要记牢。

②传统型和原始型的区别: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原始型。

③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区别:

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很高,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传统型和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且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而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为现代型。

例一(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

(1)~

(2)题。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C.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C.③D.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结合题干叙述可知:

甲市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上海符合以上情况。

结合图分析可知,①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答案】 

(1)C 

(2)A

(随学随练)

1.下图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有关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B.由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中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C.传统型和过渡型的最重要区别是出生率的差异

D.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平均寿命较低的类型和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丙C.丁和乙D.甲和丁

解析:

(1)题,由图可知,传统型和过渡型的最重要区别是死亡率的差异。

(2)题,平均人口寿命较低的是原始型,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答案:

(1)C 

(2)D

考点二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1.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影响因素及表现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相关性

表现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

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2.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实质

一个警戒值

一个合理值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共同点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特别提醒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例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材料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年径流量(有效)(m3)

8200

16万

920万

800万

2200亿

材料3: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233万公顷。

考虑森林面积的增加,未来年径流量会略有增加。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

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

未来20年该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3)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为背景,结合某地人口、资源数据资料综合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

由材料可获取以下信息:

(1)该地现有人口及资源总量;

(2)20年后该地人口数量及资源变化量;(3)该地未来人口容量最低人均消费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未来各资源总量,计算出未来人均占有量,然后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

【答案】 

(1)0.112公顷/人 0.098公顷/人 2683立方米/人

(2)森林 耕地 ①在城市、工程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随学随练)

2.(2010年广东珠海第二次质检)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

(2)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解析:

解答此组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分析示意图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

(1)AC 

(2)CD

规律方法技巧

一、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当前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口问题的表现也不一样。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问题比较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数量

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

保持相对稳定,欧洲甚至出现负增长

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的影响

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

解决人口

问题的

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等

2.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六大问题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男女性别比达106.30∶100,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不利于形成小孩成长的良好性别、生态环境,还会带来结婚年龄段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出生缺陷人口居高不下。

三是人口老龄化。

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80年,而我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未富先老”现象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表现突出,将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

四是人口的机械迁移带来的社会问题。

流动人口的机械迁移尤其是非家庭性迁移造成“留守小孩”、“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五是流动人口子女问题。

六是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增长给我国人口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表示方法与主要类型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表示方法

人口金字塔,即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为两栏;再按一定年龄段分组。

以图中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2.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

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人口增长特点

少年儿童比重大(40%以上),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长(7%以上),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人口变

化趋势

迅速增长

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人口缩减

主要分布地区

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现代型

特别提醒

人口老龄化

(1)含义:

指少年儿童(0~14岁)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一般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时),就叫人口老龄化。

(2)影响: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等问题。

巩固链接

(2009年高考江苏卷)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1、图2回答1~2题。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3.(2009年高考广东卷)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2007年高考广东卷)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4~5题。

4.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5.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解析:

选B。

本题特别需要注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为1990~2000年,此期间≥65岁以上的人口比值由5.59%增加到了7.74%。

6.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比较要学会“比同”和“比异”,即比较事物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请你结合“不同的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尽管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仍可归纳人口学家们对“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共同成果。

①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从数量上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人口学家们的研究中发现,从历史过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即:

人口增长大致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_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③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不同的人口学家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阶段,尽管划分不相同,但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划分依据是相同的,即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

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3)综合比较上述“三种人口增长阶段划分”,请你说出三种“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的具体不同之处。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完成1~3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B.15% 采取移民政策C.60% 计划生育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表示“台湾省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  )

A.1951年、1991年、2031年B.1991年、2031年、1951年

C.2031年、1991年、1951年D.2031年、1951年、1991年

7.从1951年到1991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下降B.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8~9题。

8.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9.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10.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判断(双选)(  )

A.按人口发展规律,四种模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丁、丙、乙、甲

B.乙人口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C.丙模式符合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

D.四种模式中人口增长较慢的是甲和乙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1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4~15题。

1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B.10000C.6000D.4500

15.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

二、综合题

16.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注:

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份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12月12日,《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有关人士分析:

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