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726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docx

青教版小数四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教案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使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计算。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措施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5、抓住重点,以纲带目。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课时划分

智慧广场……………………………1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课题名称

信息窗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展现生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教师谈话:

2003年10月8日,国际上首例冷冻克隆牛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在山东莱阳农学院出生,这是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

同年10月29日、31日,受孕体细胞克隆牛“双双”“康康”先后成功产下自己的自繁后代“健健”“壮壮”。

出示信息窗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先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1、针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3、解决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师:

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

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

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4、解决问题: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并竖式计算,进行验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评价。

师小结。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理解算法。

师: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生:

整数加减法。

师:

在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或减起。

师:

你能结合着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吗?

(板演的同学说怎样计算的这道小数加法。

师:

给他评价一下。

生:

(评价)

师:

小组内交流一下,小数加法怎样进行计算?

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

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课本79页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交流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教师:

想一想,怎样验算整数加减法?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你会计算1.3-1.25吗?

思考:

1、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2、怎样验算?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迁移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情境图壮壮和健健出生时情况表

   点击课件:

问题口袋——提出问题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师:

这是上节课我们同学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试一试吗?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板书算式:

1.3-1.25

  2、独立思考 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

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3              1.3

     -1.2 5           -1.25

      0.88            0.05

  师:

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

(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探讨算法

  师:

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

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课本80页-81页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想法?

课题名称

信息窗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9+0.10.39+0.615.12―4.12

10―2.520―19.83.9+2.10.09+1.01

8.4+31―0.62―0.98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

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

(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全班交流计算情况。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2、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

(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

(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课本85页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0.98―0.22―0.1

0.98―(0.22+0.1)0.76―0.1=0.66(米)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1、师生谈话:

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

(投影出示)

79+145+2125+97+3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3、找朋友:

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①8.80.3②6.91.2③19.72.1④1.030.97⑤2.992.01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怎样计算:

7.65+3.72+6.35+6.28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活动一

  1、谈话:

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

  (板书:

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

方法一:

0.81+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

0.81+0.16-0.78=0.19(米)

                                0.81

                              +0.16

                               0.97

         - 0.78

                                0.19

  活动二

   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

7.65+3.72+6.35+6.28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

7.65+3.72+6.35+6.28    方法二:

7.65+3.72+6.35+6.28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17.72+6.28          =14+10

    =24                    =24

   3、比较:

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

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课本85页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方法一:

7.65+3.72+6.35+6.28    方法二:

7.65+3.72+6.35+6.28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17.72+6.28          =14+10

     =24                   =24

课题名称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从信息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成年男子身高的差异,在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借此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和计算技能掌握的情况。

教学重点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了解各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情况吗?

出示信息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先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中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多少?

2、美国成年男子的身高比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高多少?

3、荷兰成年男子的身高比荷兰男子的平均身高矮多少?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1、中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集体订正

2、美国成年男子的身高比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高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集体订正

3、荷兰成年男子的身高比荷兰男子的平均身高矮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集体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课本106页练习“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课题名称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

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谈话:

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

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

10+9=19(人)10+9-4=15(人)

谈话:

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

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

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到底应该怎样解决?

请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

启发:

怎样让人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

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

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提问:

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

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

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小结:

介绍韦恩图。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提问:

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追问:

如果重叠部分有5人呢?

6人呢?

7人呢?

……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

全班交流。

提问:

重叠部分最多可以是几人?

两个圈的位置是怎样的?

怎样列式?

追问:

如果重叠部分是3人,怎样列式?

2人呢?

1人呢?

总结方法:

用和减重叠部分。

(板书)

揭示课题。

追问:

算式是10+9=19(人),两个圈应该在什么位置?

小结:

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没有重叠部分的加法,只把两部分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