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71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docx

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作业纸教师版

《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往者不可谏(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

D.果哉!

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道义)

1.B

【A谏:

匡正,挽回;C植:

立、插;D义:

宜,应该】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曰“告夫三子”者  ②往者不可谏  ③是鲁孔丘与  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2.B【①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②助词,……的(事物);③通“欤”,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④介词,跟、同】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如之何其废之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 ④子路行以告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3.D【①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不译?

,代词、它;③④介词,把,后面都省略了“之”】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子见夫子乎 ②有心哉,击磬乎 ③见其二子焉 ④使子路问津焉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4.D【①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吗;②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③④兼词,于之(在他面前/向他们)】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至,则行矣 ②深则厉,浅则揭 ③夫执舆者为谁 ④何以伐为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5.B

【①连词,却;②连词,就;③动词,是;④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吾亦欲无加诸人 尧舜其犹病诸   

B.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C.尧舜其犹病诸   吾其被发左衽矣 

D.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相桓公

6.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语气助词,表测度,大概,恐怕;D动词,辅佐】

7.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饶恕)

B.何事于仁(止,仅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周济)

C.愿无伐善(攻打)             盍各言尔志(何不)

D.见之,虽少,必作(肃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卑微的)

7.B

【A恕:

待人仁爱宽厚;

C伐:

夸耀;

D微:

如果没有】

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吾道一以贯之 ③吾道一以贯之 ④固相师之道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8.C【①②介词,用;③代词,代“吾道”;④结构助词,的】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与师言之道与 ②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③管仲非仁者与 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A.①④同,②③同B.①②③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④同

9.C

【①②介词,跟,同;③通假字,通“欤”,表猜测语气,吧;④动词,参与,介入】

10.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发(他)。

B.今之从政者殆而!

【当今从政的人岌岌可危了!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他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D.吾已矣夫!

【我这一生怕是不行了吧!

10.A【“告发(他)”应译为:

禀报】

11.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

B.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着始终。

C.尧舜其犹病诸。

【就连尧、舜恐怕也难以做到吧。

D.愿无伐善,无施劳。

【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11.A【“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应译为:

用它来学习文化典籍】

二、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往者不可谏,               。

来者犹可追

(2)君子之仕也,              。

行其义也

(3)欲洁其身,          。

而乱大伦

(4)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

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

(5)弟子           ,出则弟,谨而信,              。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

(6)老者安之,           ,           。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三、文本探究

13.材料:

子路从(夫子)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答案:

隐居不仕的高人。

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游说)表示不满和讽刺。

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厉的批评。

14.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

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

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

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

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

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

答案:

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

“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

15.材料: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答案: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这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推已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论语》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作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16.材料: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从这一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观点?

答案: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

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

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

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17.材料1: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材料2: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

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

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的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