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710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很多,你知道生物圈有多少中植物吗?

它们可以分成哪些类?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水中。

2.形态:

单细胞或多细胞。

3.结构:

结构简单,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4.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

(1)释放氧。

(2)鱼的饵料。

(3)食用。

(4)药用。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阴湿的陆地。

2.形态:

植株矮小。

3.结构:

出现根叶、茎的分化,假根。

4.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

监测空气污染。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潮湿的陆地。

2.形态:

植株高大。

3.结构:

出现根、叶、茎的分化。

4.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

(1)观赏。

(2)绿肥及饲料。

(3)食用。

(4)药用。

(5)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了煤。

板书设计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水中。

2.形态:

单细胞或多细胞。

3.结构:

结构简单,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阴湿的陆地。

2.形态:

植株矮小。

3.结构:

出现根叶、茎的分化,假根。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潮湿的陆地。

2.形态:

植株高大。

3.结构:

出现根、叶、茎的分化。

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力目标:

 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种子的主要结构

教学难点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藻类、苔藓和蕨类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这些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

让我们欣赏一幅图片,它是由什么组合成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基本结构是否也相同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种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二、问题引导,分组探究

(一)、阅读课本P13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

师:

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

2.组织生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温馨提示:

实验时用刀片,操作时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提示观察种子的基本步骤:

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1)观察菜豆的种子

师:

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

生:

种皮

师: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

生:

子叶

师: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

根据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

菜豆种子有那些结构?

各有什么特点?

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种子的结构生:

说出幻灯片上菜豆各部位名称

生进一步思考:

种皮有什么作用?

子叶有何作用?

种子各部分的连接情况是怎样的?

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对种子的认识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按照图

—8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

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

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④说出幻灯片上玉米各部位名称,

师:

板书学生回答玉米种子的结构后

生进一步思考:

染成蓝色的部位是什么?

推测有何作用?

各部分连接情况如何?

4.师:

点明种子中,子叶胚芽胚轴胚根整体构成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5、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

和___

子叶__片,营养物质储存在_____,__胚乳

玉米种子

子叶__片,营养物质储存在_____,__胚乳

板书种子植物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的结构           的结构                             

                 

          

       

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农民播种的flash课件

师:

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出是什么季节吗?

生:

应该是春季。

师:

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

生1: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2:

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

师:

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

生:

是《春夜喜雨》吧。

师:

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

说得非常好。

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春天还有什么条件适于播种?

生:

春天的温度适宜,土地变松软了,不像冬天那么硬……

师: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春天为播种提供了这么多条件,所以农民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播种,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

现在假设你是这位农民,在种子播种下去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

种子是否能发芽或萌发。

师:

说得真好,跟农民想到一块儿去了。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农民播种前要先选选种,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应该具有萌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种子萌发呢?

生1:

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和空气。

师:

请你到前面来,把这两个条件写到黑板上。

生2:

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温度,(师提示:

是什么样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生3:

种子萌发还需要土壤、肥料、水分……(学生一一将这些条件写在黑板上)

师:

如果我们把种子本身的条件称为内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环境条件。

假设某个同学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他怎样让人相信呢?

生:

做实验,看结果。

师:

对,俗话说“眼见为实”,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

老师为了方便大家课上实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老师准备的材料有:

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装种子)、塑料口杯(可用来盛装种子)、带盖的容器、锡箔纸(遮光的作用)、吸水纸、标签、土壤、铁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清水、量筒、烧杯、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火柴……

师:

前面这些材料大家一会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来选取。

我看大家都着急了,但老师现在还不能把材料发给大家,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

想一想该怎么做,制定方案,有一个实验计划。

师:

对,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效率。

那好,现在大家就以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你们想探究的条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是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简要写出你们组的实验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报告,学生课上完成探究计划的制定,探究报告内容见附录)生: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探究计划……(教师可针对水分、空气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果学生探究的条件较为集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分散)

师:

大家都在很认真地进行计划的撰写,但是很遗憾,时间到了,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一会儿,你们可以口头汇报。

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他们为了做的更好,一定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来说说这个计划怎么样?

(同伴互助)

生1:

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很完善。

在计划中考虑了样本的大小,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保证实验的结果是由这一个变量引起的。

生2:

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得很好,但我想提醒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水的培养皿中水分可能蒸发掉,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师:

同学们听得很仔细。

老师也想提醒你们,实验中考虑了样本的数量大小,这很好,但样本是否同一批号对实验效果有无影响呢?

这些都是实验中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考虑越全面,实验结果越准确。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种子萌发过程录像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萌发出的幼苗上)同学们在课下观察我们的实验时,能不能看到这个过程?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啊?

生:

它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

师:

对,它是科学工作者们用特殊的手段拍摄下来的,是一个被放大的过程。

当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欣赏到这生命的瞬间。

其实,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

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

 

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的生长过程;

枝条的发育过程;

植株的生长需要矿质元素;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学会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

根的生长过程;

枝条的发育过程;

植株的生长需要矿质元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

我们上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

种子的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要求种子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是活的且渡过了休眠期。

师:

有了适宜的条件,种子就会萌发。

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生:

1,吸水;2,物质转运;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4,胚轴伸长;5,胚芽发育

【新课讲授】

师:

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的?

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枝条的向上生长。

师:

植物的根是如何生长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6-97探究: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师:

由于条件所限,这个探究我们无法实践。

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书P97页将幼根分成了A、B、C、D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生: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师:

根据科学家的仔细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大家对照P66页图根尖的纵剖面,想想为什么会是伸长区生长最快?

生: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

分生区的细胞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出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要不断地长大,许多细胞迅速长大的这个区域就是伸长区。

发育成熟了的细胞聚集的区域就是根的成熟区。

师:

非常正确。

根的生长主要就是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分生区中细胞的数量大量的增加;伸长区中细胞的体积不断的变大。

师:

枝条是如何生长的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枝?

生:

……

师:

枝包括叶、茎和芽三个部分。

茎、叶、芽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

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师:

对。

但是为什么芽能够不断发育成新的结构呢?

生:

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

师:

注意P98图Ⅲ—13芽发育成枝条示意图。

师:

植物的生长必须不断地补充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和有机物都是营养物质。

师: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这些无机盐往往储藏在肥料中。

资料:

氮(N)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18%,细胞只、细胞膜和酶的构成都离不开蛋白质。

当植物体内含氮不足时,蛋白质等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明显下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受到限制,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植株瘦弱矮小,叶小色淡,其老叶易变黄干枯。

对于以生产叶片为目的德蔬菜,适当多施氮肥,可使茎叶鲜嫩,食之可口。

磷(P)是核酸和ATP中的重要成分。

当植物缺磷时,蛋白质、核酸合成受阻,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少,叶片呈暗绿色。

   钾(K)是很多代谢过程忠重要的酶的活化剂,对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还能促进将糖类物质运输到贮藏器官,并促进贮藏器官合成多糖。

在植株缺碘时蛋白质解体,叶绿素被破坏,叶片呈现赤褐色斑点,继之在叶缘和叶尖发生焦枯坏死,叶片由于各部位生长不均而卷曲皱缩,茎的节间缩短,茎杆柔弱易倒伏,抗寒性、抗寒性差。

氮、磷和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大,但土壤中又易缺乏,在农业生产中要不断给土壤补充氮肥、磷肥和钾肥。

因此在生产上氮、磷、钾被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植株的生长

根的向下生长

枝的向上生长

二幼根的生长

探究: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根尖的结构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生长最快的部位:

伸长区

根的生长分生区:

细胞数量增加

伸长区:

细胞体积变大

三枝的生长

芽茎枝

*芽中有分生组织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水

无机盐:

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有机物

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1、概述花的基本结构。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

2、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各式各样的花。

[创设情境]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看到美丽的花朵,我们总能联想到美好的事物,植物为什么会开花,花开一段时间后会凋谢,花凋谢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部分

(一)花的结构

刚才我们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花,看出花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比如牡丹花大而美丽,桂花小但香味浓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花”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结构。

[播放视频]花的结构

[巡视]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花,认识花的结构。

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呢?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设疑]在植物开花季节,常见蜜蜂、蝴蝶等昆虫在花间飞舞,这些昆虫起何作用?

[播放视频]花的传粉。

请同学根据视频内容说出什么是传粉,如何区分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

[比较]以风和昆虫为传粉媒介的花的特点。

2、受精:

[创设情境]在风和昆虫的帮助下,雌蕊的柱头上落满了花粉。

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可雌蕊的内部却发生着复杂的变化。

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播放视频]花的受精过程。

对照教材104页图讲解受精过程,加深学生对受精过程的理解。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创设情景]受精后,美丽的花朵就开始凋谢了,可有人说“花开是一种美丽,凋谢也是一种美丽,因为那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述花的凋谢过程和子房的发育,以及子房的结构与果实的结构之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

利用课件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应关系。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果实和种子。

人工辅助授粉:

[讲述]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有空瘪的。

这主要是因为传粉不足引起的。

有什么解决方法吗?

用精简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花的基本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明确习题答案,使学生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第三单元第三章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3、方案一:

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同时根据图3—23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4、方案二:

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

讨论问题:

“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

为什么?

”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5、拓展反思,讨论交流:

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

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

“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

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

为什么?

”,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方案二:

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方案一: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

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

是谁来调节的?

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

讨论总结: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方案二:

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

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

拓展延伸:

“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

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

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结论:

-----------------------------

3、按课本要求画出气孔结构图。

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

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

“俗话说:

‘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动力是什么?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讨论、交流、总结:

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讨论回答:

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第三单元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目标:

1、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淀粉实验步骤和各步骤实验目的。

2、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重点、难点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发生条件、发生的场所?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119—121页《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文字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

自主阅读标注重点—独立完成学案—对自主交流)

实验过程: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罩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目的是形成。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叶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隔水加热的目的,放酒精的目的。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是否变成黄白色。

7、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淀粉遇到碘液变成。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绿色植物制作的有机物是淀粉,得出结论是1、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有机物——。

得出的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原理: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内。

这就是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②用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盖住,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剪下叶片,去掉。

④将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了。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色。

⑦步骤4中小烧杯中盛的是,作用是。

⑧这个实验说明了

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ppt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之后出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明确:

二氧化碳、水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

没有试验条件的课向学生展示动画视频试验,之后出示问题: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

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明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阅读课本125页,回答问题

出示问题:

你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吗?

五技能训练

分析实验结果:

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每分钟产生

的气泡个数

10

60

20

25

30

10

40

5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