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126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docx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数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总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下面就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

(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习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在使用10年后,2012年在总结10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11)》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订。

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不大,仍然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1)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

“表内除法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

(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出游前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作了准备。

其次,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

“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两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作好铺垫。

“除法”则通过“直观或操作—文字叙述—算式”的编排,生动而严密地阐明了除法的含义,以及除法在实际应用时的两种操作或思考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

最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第18页例1);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第42页例3),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集中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表内除法

(二)”中,教材集中安排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

只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试着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4)改进编排,提供更合理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案例。

本次教材修订,关于表内除法的编排,在教材结构和细节安排上都有所变化。

根据对10年来教材使用经验和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我们设计了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案例。

在结构上,将实验教材中分散编排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教学;将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移至“混合运算”单元中进行教学等。

在例题的设计上,注意体现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如平均分的教学,加强了对平均分方法的探索。

例2的呈现方式能更好地体现进行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便于学生看到平均分的结果。

又如,“解决问题”的例题(第23页例3),内容仍是直接运用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且仍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但素材、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有所变化。

用直观图示辅助文字呈现问题,展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要求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理解除法的含义。

 

(5)新增了“解决问题”的例题。

与表内乘法的教学相同,在两个表内除法教学单元中都设计了新的“解决问题”例题,让学生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表内除法

(二)安排的例题(第42页例3)是含有价格、数量、总价关系的问题,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在没有操作辅助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联系除法的含义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有余数的除法的编排,挖掘其数学教育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以往,“有余数的除法”作为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一般安排在表内除法之后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一方面可以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另一方面学生将初次接触除法的试商方法,为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科学合理,我们对这部分的编排进行了改进,主要变化和变化的意义如下。

 

(1)将“有余数的除法”由三年级上册前移至二年级下册。

实验教材“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之后,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三、四位数,学习了相关的加减法,接下来的“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又只能涉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使得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层次不够合理。

因此,此次教材修订根据“数与计算”教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顺序进行了调整。

 

(2)根据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更为细致地安排例题及呈现方式,使得教学内容逻辑性强,更为科学合理。

例如:

例1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对照呈现,揭示余数的含义;例2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