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09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x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目录

一、工程简述2

2、编制依据.........................................................................................................7

3、施工准备.......................................................................................................7

四、基坑降排水措施8

五、基坑土方开挖10

六、基坑开挖安全技术保证措施14

七、基坑开挖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15

八、基坑防护......................................................................................................17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8

十、环保及夜晚施工措施:

21

十一、雨季施工..................................................................................................21

 

一、工程简述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xxxxx

设计单位

xxxxx

工程名称

xxxxx

工程地点

xxxxx

工程规模

xxxxx

项目现场的具体

位置和周边环境

交通便利,水电配套齐全,满足施工要求

地质情况

详见以下内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承包方式

包工包料、包文明与安全施工

质量要求

合格

本工程位于XXXXXXXXXX,拟建建筑物为办公楼,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坑开挖深度4.6~8.7m。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

1、杂填土(层号1):

灰黄、灰褐色,稍湿~湿,松散未固结,主要由黏性土及建筑垃圾、碎块石组成。

现场场地表面局部可见大量建筑垃圾碎、块石。

场地内各孔均分布该层,层厚3.70~13.50m。

2、淤泥质土(层号2-1):

深灰、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富含有机质及腐殖质,具有腥臭味。

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地内该层仅分布在ZK2孔,层厚3.00m,层顶标高72.47m,层顶埋深13.50m。

3、中粗砂(层号2-2):

灰白、灰黄色,饱和,稍密,成份以石英为主,颗粒级配较差,含少量黏粒。

场地内该层仅分布在ZK2孔,层厚1.80m,层顶标高69.47m,层顶埋深16.50m。

4、粉质粘土(层号3):

褐红、褐黄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约15~30%的石英沙砾,土质较均匀。

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地内除ZK2孔外,其余各孔均揭露该层;层厚2.80~8.30m,层顶标高73.03~83.03m,层顶埋深3.70~12.70m。

5、砾质黏性土(层号4):

褐红、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为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泡水易软化、崩解。

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地内各孔均分布该层,层厚2.70~12.00m,层顶标高67.23~76.23m,层顶埋深10.50~18.50m。

6、全风化花岗岩(层号5-1):

褐黄、灰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崩解,干钻可钻进,岩质极软;该层风化不均匀,ZK3孔揭露到两段中风化岩孤石,厚度为1.50m,场地内各孔均露该层,层厚1.50~5.50m,层顶标高62.07~70.10m,层顶埋深16.10~23.90m。

7、强风化花岗岩(层号5-2):

灰黄、灰褐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砂砾状或土夹碎石块状,泡水易软化、崩解,岩块用手可折断。

场地内各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厚度9.00~19.20m,层顶标高56.57~65.20m,层顶埋深21.00~29.40m。

8、中风化花岗岩(层号5-3):

青灰、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部分破坏,岩石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芯节长10~30cm不等,岩质较硬,锤击声脆。

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场地内各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厚度1.30~5.50m,层顶标高45.77~53.31m,层顶埋深32.50~40.30m。

岩土工程主要设计参数选用表

层号

土名

力学指标

岩土

状态

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容量

Υ

(KN/m³)

压缩模量

Es

(MPa)

变形模量

Eo

(MPa)

黏聚力C(KPa)

内摩擦角

Φ

(度)

渗透系数建议值K20(cm/s)

杂填土

松散

未固结

/

/

/

/

/

/

②1

淤泥质土

软塑~流塑

 

60

 

16.4

 

2

 

6

 

10.7

 

4.8

 

1.36×10-5

②2

中粗砂

稍密

160

19.0

/

30

0

30.0

8.87×10-3

粉质黏土

可塑

180

18.0

5.2

25

30.1

19.3

1.82×10-4

砾质黏性土

可塑~硬塑

 

200

 

18.5

 

6

 

30

 

18.4

 

27.6

5.72×10-4

⑤1

全风化花岗岩

全风化

350

19.0

10

80

/

/

5.25×10-3

⑤2

强风化花岗岩

强风化

700

20.0

20

150

/

/

7.36×10-3

⑤3

中风化花岗岩

中风化

2000

/

/

/

/

/

/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及基岩风化裂隙中,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含水层主要由中粗砂层组成,其透水性较好,属强透水层。

裂隙含水层主要由强、中风化岩组成,均具一定的富水性,但仍属弱透水层,裂隙水补给、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及裂隙控制。

其余土层属弱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透水性一般较差;另填土层中含一定量的上层滞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和地下水体的横向渗透补给,通常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3.50~4.50m,水位标高81.46~82.63m。

场地地下水较为丰富。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7、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图集

8、施工图纸,施工合同。

 

三、施工准备

 

1、勘察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开挖地基层的地质、地下管道、邻近建筑物、地下埋设物、古墓、旧人防地道、电缆电线、上下水管道等,以便针对性采取安全措施,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及地下障碍物。

2、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洪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场地,保证施工现场水畅通不积水,场地周围设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3、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4、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及其它设施。

5、坑、沟边防护设警示标志等。

四、基坑降排水措施

广东处于亚热带地区,雨季相对较长,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又正处雨季。

因此,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防止基坑被浸泡。

具体方法如下:

(一)、基坑降水:

由于本工程基坑周边采用钻孔桩及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及止水,并在基坑周边布置集水井降水,但降水时应注意对基坑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以防止因降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现场排水措施:

1、为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基坑,可在基坑上部设置排水沟进行截水。

2、土方开挖后为使下雨时基坑中的雨水能尽快地排出去,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沿基坑底部四周布置,排水沟两边采用120厚红砖砌筑,内面抹20厚水泥砂浆;并向基坑底部设置的集水井找坡0.8%。

3、截水沟及排水沟中的雨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在基坑上部的四个角设置四个集水井,基坑顶底设置排水沟,坑底设置集水井,间距大致30m,设三级沉淀池4个,坑内抽取地下水需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就近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施工时应根据开挖顺序合理安排排水路径,沉淀池和排水出口可根据现场及周边条件确定。

集水井采用120厚红砖砌筑,内面抹灰120厚;尺寸为700×700×1000mm(宽×长×高)。

集水井布置于基础底板以外,用潜水泵将水抽至坑外排水沟排走,桩帽下凹部分积水,可用离心泵排除。

4、在每个集水井中布置一台1.5寸的潜水泵,以便雨天时进行抽水。

5、雨水经排水沟流到集水井,集水井中的水被抽至施工场地中设置的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五、基坑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原则

主体基坑土石方均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弃土;开挖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区内分段、先支后挖”的原则进行。

竖向分层:

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开挖、直接装车卸土的倒运方式;分层开挖结合支撑的标高。

开挖至末端后,剩余的三角形土体台阶法不能施工的,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开挖、汽车式起重机垂直出土、自卸车运至临时存碴场再集中外运的方式。

纵向分段:

台阶法分层长度结合主体结构施工分段长度,以每20米左右为一个施工单元,上下两层纵向间距3米左右;附属工程长度较小,直接分层开挖。

2、整体开挖方法

土方开挖应和土钉施工密切配合,施工时应在平面上分段、竖向分层进行流水作业,每段开挖长度原则上不超过20m,竖向分层深度即为每层土钉的竖向间距。

根据地下室基坑开挖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场地情况,综合考虑工期要求、施工总体安排等各种因素,确定施工方法,并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主体基坑土石方采用台阶法开挖和最后部分垂直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

采用台阶法不能满足挖掘机臂长的部分,采用接力法进行开挖,土方出基坑后用自卸汽车运至临时屯土场,集中后运至指定地点。

(1)土方开挖及出土方法。

土方采用长臂挖掘机开挖、出土,自卸车运输,当长臂挖掘机不能满足开挖深度时,需要另外增加挖掘机采取接力法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如下土所示:

①一次开挖施工

②二次接力开挖施工

⑵本工程土方开挖分区进行开挖。

最后一层开挖时,在基坑周围设置好排水沟、集水井,并已进行排水后。

最后一层土石方的开挖,如下图所示。

开挖时,从一侧坑边开始,先用机械后退着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对出现的积水,采用人工开挖的、宽为200~400mm、深为100—200mm的临时排水沟,将积水引入低处的临时集水坑内,通过潜水泵排走。

对最后300mm厚的土石方,实行人工清渣,人工与机械相互配合,保证开挖后的地基干燥,不被水浸蚀。

对开挖至设计标高的地基,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如下图所示。

(3)土石方由自卸汽车运输至临时弃土场。

(4)开挖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刷坡坡度在基坑允许开挖边坡坡率以内。

素填土层、淤泥质土层采用1:

1.67的边坡;粉砂层采用1:

1.5的边坡;砂层采用1:

1.35的边坡;强风化粗砂岩层采用1:

0.85的边坡;中风化含砾粗砂岩层采用1:

0.75的边坡,微风化含砾粗砂岩层采用1:

0.7的边坡。

在每一层之间设置宽度为3~4米的台阶。

(5)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并做好下翻梁沟槽后,迅速施工接地网工程,并在垫层施工完后及时地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6)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处理。

当开挖有文物出现时,立即停止开挖,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监理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7)分段开挖两段设截水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

(8)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六、基坑开挖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为确保主体结构基坑土石方开挖的安全、顺利,施工中注意下述事项并制定有关技术措施:

(1)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注意市政管线的保护

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的管线保护应特别强调基坑内管线迁改完毕,基坑外加强监测;开挖前要调查清楚管线的里程、埋深、迁改情况,对基坑外既有或刚迁改的管线,在地面上标注,防止基坑变形造成管线下挠或断裂。

(2)按设计要求及时支撑,避免超挖过深引起围护结构变形甚至基坑坍塌。

必须遵循“先支后挖”的支护原则。

(3)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4)基坑开挖若遇到较硬岩层时,采用振动破碎头破碎或静态爆破技术,尽量避免使用炸药爆破。

(5)机械开挖的同时辅以人工配合,特别是基坑内侧孔桩附近30cm的土石方随基坑开挖的深度同步进行。

接近基底30cm的岩层采用人工风镐检底并及时封底,防止超挖破坏基底土体的原状结构或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基底软化。

(6)在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加强观察和监测工作,包括地面沉降,桩的位移及倾斜、支撑轴力及土压力等,以便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调整开挖程序和采取相应措施。

(7)施工便道及洗车槽设专人修整、清扫,确保运输安全及符合深圳市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七、基坑开挖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基坑边坡开挖时常见问题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因为地质条件地变化而发生坍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层为砂性地质结构,而地下水含量较丰富,水流差较大,另产生这种局部坍塌现象,对坡面产生洞穴或倒坡不良影响。

2、基坑开挖土方先用机械开挖,后用人工修整边坡,而且多在夜间开挖土方。

挖土机开挖时间照明光度较弱,常常会出现超挖的现象,使基坑局部形成洞穴。

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因为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形成管涌现象。

(二)、处理方法

1、局部坍塌现象的处理方法

首先在局部坍塌处的周围安装泄水管4-6个,将该薄弱地质环节处的地下水引流出来,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水头差。

待该塌方处稳定后,垂直于坡面向坑坡土层中打入适量的短木桩或短钢筋头,然后自下向上填筑石块或砌筑红砖挡土墙,一边砌筑挡土墙,一边向内部填筑土方,从而达到堵封局部洞穴的目的,便于边坡喷锚施工。

2、机械超挖形成的局部洞穴的处理方法

A、为了避免夜间开挖边坡土方而产生超挖的现象,尽量安排挖土机白天先开挖边坡土方,并将土方堆放在工作面以外,晚上再将该土方外运。

B、因工程进度的要求,必须晚上开挖基坑边坡土方而产生的超挖现象,形成局部洞穴,其处理方法是先将超挖部分砌筑挡土墙,一边砌挡土墙,一边填土或碎石在洞穴中,直至该洞穴完全填平为止。

若超挖量不多,可以采用垂直于坡面打入适量的短钢筋头,再采用分层分级喷砼的工艺进行填补凹陷处。

(三)、边坡管涌现象的处理方法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出现了管涌现象,应先在管涌处周围用洛阳铲打4-6个泄水孔,并安装泄水管,将管涌处周围的地下水排出,降低水位差,再用打圆木桩的方法堵封管涌口,堵封时可以适当放入一些稻草或水泥纸袋。

(四)、基坑监测方法

1、在基坑四周每20~30m设水平位移点、沉降监测点;管线上设沉降监测点。

2、监测工作应委托第三方专业资质单位执行,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设计、监理及甲方等有关各方。

3、基坑四周地面监测报警值为53mm,控制值为66mm;地下管线沉降允许值为30mm,预警值为25mm;发现异常情况及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4、监测频率为每一层土方监测2次,开挖至坑底后每2天监测1次,10天后每周监测一次,底板完成后每2周监测1次,直至土方回填。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适当加大监测频率。

5、原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砂石、水及外加剂等)的质量检验。

6、其它相关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项目。

八、基坑防护

1、土方开挖要探明地下管网,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在距基坑边0.6米周围用φ48×3.5mm钢管设置防护栏杆,立杆间距4米,高出自然地坪1.6米,埋深0.8米.基坑上口边1米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

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防护栏杆。

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3、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4、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5、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原则,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工程顺利开展,为此我们要保障以下措施自始至终贯彻到底。

1、凡参加现场施工的职工,要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严格执行规程,严禁酒后操作。

2、特殊工作,必须持有合格证明,方准持证上岗操作。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4、机械转动部位和危险部位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5、每天必须进行班前检查,如机械、道路、电路和操作周围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消除隐患后方可工作。

6、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准带“病”运转和超负荷工作,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同时不准在转动中检修。

7、桩机安装完毕后,必须由专职人员查验好,才能投入使用,开机手必须专职人员操作,其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五线制,所有施工机械和设计的金属外壳必须保护接零,每种机具坚持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电闸要求一门一锁,并由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的线路,电器的布置、安装、维修等工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动用;各种操作规程,应按照现行《施工安全规范》严格执行。

8、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间距应大于10M。

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采取先挖脚底的施工方法。

9、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护壁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份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护壁的变化。

10、基坑设置的支撑应经常检查是否松动变形等不安全现象,特别是雨后更应加强检查。

11、深基坑口下应先挖好阶梯或设置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

禁止踩踏支撑上下,坑壁四周应设栏杆或悬挂危险标志。

5、基坑挖土深度超过3m以上,使用吊装设备吊土时,起吊后,坑内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吊点的垂直下方,起吊设备距坑边一般不得少于1.5m。

坑内人员应戴安全帽。

12、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

13、机械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

不得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

14、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器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

其调试和故障的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15、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起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严禁对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16、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特殊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17、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

18、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

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19、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命令。

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20、进行日作业两班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

操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21、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22、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临时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须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的因素。

夜间作业必须设置有充足的照明。

23、在有碍机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场所作业时,机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品。

24、当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25、当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或未遂恶性事故时,必须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听侯处理。

十、环保及夜晚施工措施: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场地硬化和绿化,经常洒水和浇水,减少粉尘污染。

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废旧材料、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3、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

4、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走。

现场主出入口处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在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道路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5、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深圳市区土石方运输车辆管理的若干规定》.

(二)、夜间施工措施:

1、实行轮班连续作业,以尽量缩短夜间施工作业的时间;

2、施工时,教育工人要文明施工,不要大声喧哗,以降低人为噪音。

3、注意夜间照明灯光的投射,在施工区内进行作业封闭,尽量降低光污染。

十一、雨季施工

深圳市降雨量大,雨季长,台风和强热带风暴频繁。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正常的施工秩序,将不利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制定以下措施。

(一)、合理布置现场,做到:

1、现场有组织排水,排水通道畅通。

2、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敷设电气线路和配置电气设备。

3、要求设备灭火器,消防龙头及砂箱。

4、办公、宿舍要建于高地上,并加固牢靠。

5、水泥等防潮、防雨材料库应架空,屋顶应用防水或用蓬布覆盖。

(二)、储备抗洪、抗风物资,现场清理干净,物料堆码整齐、统一,悬挂物、标志牌固定牢靠,施工道路通畅:

1、储备水泵、铅丝、蓬布、塑料薄膜等备用。

2、定期检查各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三)、防风雨措施:

1、做好汛前和暴雨来临前的检查工作,及时认真整改存在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汛期和台风暴雨来临期间要组织昼夜值班,做好记录,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台风暴雨警报。

2、加固临时设施,大标志牌,临时围墙等处设警告牌。

3、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