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10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七章补虚药.docx

第十七章补虚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

一、概念: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亦称补虚药或补养药。

二、作用及适应证

一是补虚扶弱:

补虚扶弱,主要用治久病大病之后,正气虚弱的病证,以之辅助正气,改善虚弱的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二是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主要用于正虚邪实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病证,以之配合祛邪药,通过扶正祛邪而达到去除病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

虚证:

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

三、分类:

1.补气药:

气虚证

2.补阳药:

阳虚证

3.补血药:

血虚证

4.补阴药:

阴虚证

四、配伍规律:

气血阴阳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病理状态下也常常是相互影响的。

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常导致阳虚。

补气药、补阳药:

相须为用。

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常导致阴虚。

补血药、补阴药:

相须为用。

五、使用注意

1.实证病人忌用

2.配健胃开胃药物,以免妨碍消化吸收。

六、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

补益药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增强机体各种免疫功能:

(1)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人参、黄芪、阿胶等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白细胞作用;党参、白术、枸杞、熟地等能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人参、淫羊藿等有增强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吞噬作用;黄芪可促进白细胞的干扰素诱生能力,抑制细胞核糖核酸代谢。

(2)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

人参、黄芪、五味子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以补益药为主的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及参附汤对细胞免疫和抗体形成功能均有促进作用。

(3)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人参能改善机体免疫状况,提高Y:

球蛋白、IgM含量。

2.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补益药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调节病理过程,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即被称为“适应原”样作用。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补益药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如人参能通过对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增加肾上腺皮质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通过促肾上腺激素刺激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肾上腺内的合成与分泌,并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淫羊藿、冬虫夏草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补益药能调节和促进糖、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某些补益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压、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6.强壮作用:

补益药对机体有滋补强壮作用,能提高工作能力。

如人参能提高机体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减轻疲劳,提高思维活动和体力劳动效率;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降低肌肉疲劳;大枣、白术、肉苁蓉等均能增加实验动物体重和增强肌力

7.改善造血系统:

人参、党参、黄芪、当归、阿胶、鹿茸等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

 

第一节补气药

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

二、作用及适应证

1.补气健脾:

脾气虚证。

食欲不振、便溏、脘腹胀满、神疲乏力,甚或浮肿、脱肛、子宫脱垂等。

2.补肺止咳平穿喘:

肺气虚证。

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语声低微、易出虚汗。

 

※人参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根似人形而得名。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园参一般在栽培5~7年,9~10月采挖。

炮制:

生用或炙用。

名称:

1.生境:

山参。

野生者称“山参”。

园参。

栽培者称“园参”。

2.产地:

吉林参、抚松参。

产于吉林省、或吉林省抚松县。

高丽参。

产于韩国或朝鲜。

主产于韩国绵山、北朝鲜开城,多为栽培品

3.炮制:

红参。

蒸熟晒干或烘干。

生晒参。

将园参剪去小支根,用硫磺熏后晒干,即为生晒参。

如不剪去小支根,称“全须生晒参”。

糖参(白参)。

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汁中,在晒干。

保鲜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大补元气:

(1)气虚欲脱、短气神疲、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

可单用人参大量浓煎服,(独参汤)

※现代用独参汤治疗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

(2)气虚欲脱兼亡阳证。

可与附子同用,(参附汤)

※现代制剂“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取得一定疗效。

2.补脾益肺:

(1)脾气虚证。

食少纳呆、便溏、倦怠乏力。

(四君子汤)

(2)肺气虚证。

呼吸短促、少气懒言、动则喘乏、脉虚自汗等。

3.生津止渴:

热病津伤之口渴、消渴。

4.安神益智:

心悸、失眠、健忘。

【用量用法】入汤剂宜文火另煎服。

用于危急中证,剂量可酌加为15~30克。

【使用注意】

1.反藜芦,畏五灵脂

2.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

3.实证、火郁证忌用。

【鉴别用药】野山参大补元气,功效卓著,但产量小,价格昂贵,故多用于危急重证的急救。

园参补益之力稍逊,但药源广,价格廉,适用于一般的虚证;红参性偏温,适用于气虚阳弱者;生晒参性偏凉,多用于气阴不足之证。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人参根含多种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5%,迄今为止,共分离出30余种人参皂苷。

二、药理作用:

1.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人参对多种动物心脏均优先兴奋后抑制,小量兴奋,大量抑制的作用。

2.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一般认为人参为血管扩张药,但也有小剂量收缩,大剂量扩张或先收缩后扩张的报道。

3.对血压的影响:

人参对麻醉动物,小剂量降压,大剂量升压,治疗量对病人血压无明显影响。

4.对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人参或其提取物能显著地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使耗氧速度减慢,存活时间延长,并能使心房在缺氧条件下收缩时间延长。

红参提高耐缺氧能力比生晒参强。

5.抗休克作用:

人参对过敏性休克豚鼠,烫伤性休克小鼠可减轻休克,延长生命。

6.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参皂苷可促进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皂苷均能使其下降。

7.对糖代谢的影响:

人参对不正常的血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其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复杂。

人参的正常化作用,即所谓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也体现在血糖的影响:

即能使葡萄糖性的高血糖症的血糖降低,又可使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的血糖增加,人参还有警告作用,及阻止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体重的减少,使其尿中糖量减少1/2~1/3,并使存活时间延长2~3倍。

8.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

不但能改善大脑的兴奋过程而且也能改善其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为完全,使两个过程恢复平衡。

9.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人参或其提取物对骨髓的造血机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贫血动物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加。

对贫血病人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增加,当外周血细胞数减少或骨髓受到抑制时,人参增加外周血细胞数的作用更为明显。

人参是通过增加骨髓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

10.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人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1.抗衰老作用:

12.增强机体适应性:

13.抗肿瘤作用

 

※党参

首载于《本草从新》,因以山西上党者最有名,故名党参。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野生与栽培均有。

炮制:

生用。

饮片:

潞党,长条圆柱形,有分支。

表面黄白或灰黄色。

顶端有许多疣状突起,密集成不规则蜂窝状的茎痕,习称“狮子盘头”。

表皮薄,质柔软,糖性足且不易泛糖,断面呈菊花心状。

气香,味甜。

饮片多切成1~5cm的小段,以粗大、味甜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补中益气:

(1)脾气虚证。

食少纳呆、便溏、四肢倦怠等。

白术、山药、茯苓等,(四君子汤)。

(2)肺气虚之少气懒言、咳嗽气喘。

※本品善补中气,又补肺气,性质平和、不腻不燥,是脾肺气虚之常用之品。

常代替人参使用。

2.养血:

气血双亏之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3.生津:

热病伤津之口渴心烦。

※人参、党参古时不分,凡古今成方之用人参者,每以党参代之。

但党参虽能补脾肺之气,益血生津,然不如人参之能大补元气,且药力较人参为弱,所以轻症和慢性疾病,可以党参带人参用,如重症、急症仍用人参为宜。

【使用注意】反藜芦。

【药理作用】

1.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党参可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临床报道】

治疗低血压病:

党参、黄精各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治疗贫血性、感染性、直立性、原因不明性低血压10例,均获近期痊愈。

 

☆西洋参

首载于《本草从新》,原名西洋人参。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我国亦有栽培。

炮制:

生用。

饮片:

(1)野生:

资源极少。

略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

主根大多单一,枝头较细短,须根及芦头已除去,大多两端细,中间略膨大,似蚕蛹,全体具细密而明显的环纹,顶端环纹很深密,称为“铁线纹”。

皮纹细结,质坚实,体硬,嚼之有黏性,表面黄白或黄褐色,可见横向突起疤痕。

气微香,味微甜带苦。

(2)人工栽培:

分短枝种洋参和长枝种洋参两种。

①短枝种洋参,质量较好,主根粗短,表面黄白,全体有细密、紧凑、纵横皱缩纹,体重,质坚实,味甘凉苦而浓厚。

②长枝种洋参,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黄白或黄褐色,参体上部也有环状紧密黄纹,下部多是顺皱纹,味较淡,体略轻。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

归心、肺、肾经。

【功效应用】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1)肺虚久咳、干咳少痰。

本品甘寒,补肺气,益肺阴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

【用量用法】另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

【鉴别用药】人参与西洋参

人参药性偏温,故对虚劳内有火热者不宜;西洋参性寒,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证。

故张锡纯云:

“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太子参

首载于《饮片新参》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

别名:

童参、孩儿参

炮制:

生用。

饮片:

为细长纺锤形或长条形,略弯曲,表面淡黄白,半透明,微有纵皱纹,质硬而脆。

断面角质,类白色,有粉性。

气微,味甘。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补气生津:

脾肺气虚之食少体倦及气虚津伤之肺虚燥咳、心悸失眠、虚热多汗。

※本品药性平和,其补气养阴生津之力均较西洋参弱,又适用于体虚不受峻补之证。

 

※黄芪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原名黄耆。

李时珍云: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耆。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野生与栽培均有,多为栽培。

一般生长4年以上才予采收,以生长6~7年者质量最好。

炮制:

生用或蜜炙用。

饮片:

(1)关芪:

根呈柱形,粗状,中央常枯空,呈黑褐色的洞,习称“空头”。

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细纵皱纹及稀疏须根痕相间。

质坚实,有粉性,不易折断。

断面呈纤维性,放射状纹理明显,习称“菊花心”。

皮部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盏银盘”。

气香,味甜,有豆腥味,嚼后残渣少。

(2)原生芪;呈圆柱形,根条粗细均匀,顶端带稍扁而略岔开的芦头,中央枯空较深,有的达15cm。

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较光滑。

质柔韧,断面纤维性,略疏松,皮部松软,“菊花心”放射状纹理明显。

有豆腥香气,味甜,嚼之残渣多。

饮片多斜切成片,以片大、色黄、气香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