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079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6.docx

浙科版微生物的利用单元测试6

微生物的利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D.比浊法

【答案】A

【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以繁殖形成菌落,可根据菌落数测定出测定样品活菌数,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样品活菌数。

答案是A。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采用(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

2.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手、接种针和超净工作台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

B.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以M2作为该样品菌落估计值

D.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的培养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接种针和超净工作台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实验者的手要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则应以三者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菌落估计值,C错误;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培养

【名师点睛】微生物的培养中,为防止杂菌污染: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3.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

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干燥程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和4,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B错误,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4.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答案】C

【解析】从培养基成分看,配方中含有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此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葡萄糖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B正确;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是为了筛选能够抗青霉素的微生物,C错误;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D正确。

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

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

D.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消毒只是能够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一般不能彻底杀灭孢子和芽孢,灭菌要求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A项正确;在微生物的培养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B项错误;微生物的接种常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但不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项正确;培养基的成分会根据培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不同而不同,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

A.蛋白胨、柠檬酸铁铵B.植物油、牛肉膏

C.植物油、硫酸铵D.葡萄糖、蛋白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特定的碳氮源,而分泌脂肪酶的细菌能在植物油、硫酸铵中生长,所以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7.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从而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得到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

B.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B是酵母菌

C.微生物A和微生物B可利用的碳源相同

D.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解可知,微生物A的碳源是纤维素,故要想获得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A项正确;图中②过程表示生产乙醇的过程,常用微生物是酵母菌,B项正确;微生物A所用碳源为纤维素,微生物B所用碳源为纤维素降解物,C项错误;微生物A之所以能利用纤维质原料是因为其含有纤维素酶,故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的原料,微生物的种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8.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依靠分解纤维素获得的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得到能量,所以为异养型;而动物胃内氧气很少,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为厌氧型,故B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新陈代谢类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即可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此实验中需设置对照组

【答案】A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考点: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点评:

识记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关键。

10.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答案】B

【解析】接种环属于接种用的金属工具,需要用灼烧灭菌;吸管在使用前保持干燥,需要用干热灭菌;培养基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室、接种箱需要用紫外线照射灭菌;双手可以用医用酒精消毒;综上所述,选B。

【点睛】总结常见灭菌方法的应用:

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干热灭菌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微生物接种时的金属接种工具和试管口可以用灼烧灭菌。

11.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分解尿素的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分解尿素的细菌、霉菌、放线菌

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乳酸菌属于异养厌氧微生物,不能在缺氮培养基上生存;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大肠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B错误;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真菌(如霉菌),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可以筛选分离放线菌,C正确;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固氮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不能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有关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或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标准显色液

B.可用聚乙二醇促进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

C.胚胎分割技术可看做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方法

D.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于鉴别细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泡菜在制作过程初期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此物质为致癌因子,因此检测其含量,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与标准显色液对比才知道待测样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促进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促进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繁殖.

解:

A、类似于pH检测中需要使用比色卡一样,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与标准显色液对比才知道待测样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故A正确;

B、促进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故B正确;

C、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不同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可看做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方法,故C正确;

D、尿素属于氮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泡菜的制作、植物体细胞杂交、胚胎分割、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原因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由于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