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763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 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专题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部分中考考点研究

考纲要求

考试频率

考纲说明

层级

第二部分知识梳理

考点一隋朝的统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

结束了分裂,重新实现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

2.大运河和隋朝的灭亡

 

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环境

②经济繁荣,已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

③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自然条件

时间

605年——610年(隋炀帝时期)

概况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

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从北到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

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为唐和以后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灭亡

原因

隋炀帝暴政

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②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

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③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④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

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

建立了科举制)。

⑤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二)“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唐太宗

(1)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著名谏臣魏征)

(2)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唐玄宗

(1)原因:

重用人才;整顿吏治;重视生产;提倡节俭。

(2)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史称“开元盛世”。

3.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增加;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创制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

(3)商业:

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

知识拓展:

(1)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史实,归纳概括促使国家出现盛世的基本因素。

①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

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③统治者重视任用人才。

④统治者重视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

⑤统治者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

⑥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又何借鉴意义?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统治者能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用人纳谏,采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昌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从唐朝的盛世局面中我们可以看到:

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教育,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

(3)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考点二科举制

(一)科举制

1.背景:

魏晋以来,选官制度被豪门把持,不能真正选拔到有才能的人。

2.建立与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扩充了国学规模

设置殿试和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2)它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易错混淆:

科举制不仅对中国影响巨大,对西方世界也影响深远,西方的考试制度就是学习了中国的科举制。

科举制创立于隋文帝,正式形成于隋炀帝。

因此,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知识拓展:

对科举制的认识

(1)唐朝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

(2)唐朝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3)隋唐科举制也隐含弊端。

一是科举制的实施为士子敞开大门,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深入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考点三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

位置

社会状况

与唐朝的关系

备注

 

吐蕃

 

青藏高原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上书“和同为一家”。

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注: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易错混淆: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表现,但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唐朝时吐蕃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直到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如封南诏王首领为云南王;战争,如武力征服东突厥等。

(二)唐朝对外友好往来

唐与日本的交往

遣唐使来华。

他们以唐制为模式进行改革,参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

他传播了唐朝文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唐与天竺的交往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他根据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易错混淆:

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属于对外交往。

知识拓展:

(1)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对我们今天建设的启示。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使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成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2)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唐朝时国势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启示: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资,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部分考题在线

(一)普通题快解

考点一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杨坚B.李世民C.杨广D.刘邦

答案:

A

解析: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故选A。

2.(西北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期末)北方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答案:

B

解析:

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故B项。

2.(灯塔市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答案:

D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开元初”,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社会状况,故选D。

3.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其主要依据为(  )

①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②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

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④广建寺院,大肆崇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所谓“贞观遗风”,就是指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某些政策。

要注意分析①②③④,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政策,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D。

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

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主要为( )

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

对比这些盛世局面,可知其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局面下出现的,由此可以推断,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故本题选A。

考点二

1.“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进士科走向衰落的信息,故A项“进士科的兴衰”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A项排除;题干材料只是说明进士科的重要,并不是说所有人才都要从进士科选出、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故B、D两项可排除。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

我国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故选D。

3.下列句子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答案:

D

解析:

D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讲的是九品中正制。

4.(2016·随州)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

A.秦朝B.隋朝C.唐朝D.清朝

答案:

B

解析:

隋文帝最早开始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5.(2016·重庆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答案:

B

解析:

隋文帝最早开始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考点三

1.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最有效的策略

答案:

B

解析:

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不正确,唐朝并没有放弃对边疆用兵;C不正确,各族之间有和有战,并非“一直非常和睦”;D不正确,和亲只是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之一,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

由此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

2.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

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B.东渡日本C.出使西域D.七下西洋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高僧玄奘的事迹。

贞观初年,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天竺,贞观末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故答案选A。

3.(兴化2017届九年下适应性训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

答案:

D

解析:

唐朝时,把印度称为天竺。

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玄奘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佛教,因为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故选D。

4.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入藏D.戚继光抗倭

答案:

C

解析: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事例。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戚继光抗倭是反抗外来侵略事例。

5.下列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玄奘西行③鉴真东渡④日本遣唐使来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①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民族交往的事例。

排除BCD。

(二)易错题正解

考点一

1.有人说:

“隋朝:

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一统

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

答案:

A

解析: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但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

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文化上实行科举制,因此纵观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2.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否定型单选题,考査隋文帝的作为。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的是秦始皇,故选D。

3.(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答案:

A

解析: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故选A。

4.(2016年甘肃七市州卷)毛泽东曾说:

“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答案:

B

解析:

唐明皇指的是唐玄宗,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善于用人,发展漕运,减轻百姓负担,出现“开元盛世”;后期朝政荒废,出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故选B。

5.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排除ABC。

考点二

1.(2016年聊城卷)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科举制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做官的机会,唐宋时期扩大了科举选官的规模,使得这一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例增加。

故选D。

2.在古代,要取得“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

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

答案:

C

解析: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都是科举考试中的排名名称,故是科举制。

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   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答案:

B

解析:

武则天对科举制的发展:

开创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4.“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的描述。

()

A.行省制B.科举制C.监察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景。

5.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

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武则天

答案:

D

解析:

武则天对科举制的发展:

开创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考点三

1.(常熟市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

吐蕃位于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促进了唐朝民族关系的友好,①是吐蕃,②是回鹘,③是靺鞨,④是六昭,所以答案是A。

2.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使者的是( )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僧人”“西行取经”“中印文化”可判断该使者为玄奘。

3.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A.回纥B.吐蕃C.靺鞨D.匈奴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述定都金城公主入藏的史实,所以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应是吐蕃。

4.“文王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惧。

献号天可汗,……”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C.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D.唐朝繁荣的经济

答案:

C

解析: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少数民族的尊重与爱戴。

5、唐诗“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胡”是指哪一民族?

()

A.吐蕃B.突厥C.南诏D.匈奴

答案:

A

解析:

“贵主和亲”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所以胡应指吐蕃。

(三)疑难题妙解

考点一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抵御了匈奴进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答案:

A

解析: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与抵御匈奴无关,B项排除;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D项排除。

题干关键信息是“利也博”,即从经济角度说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C项排除。

故选择A项。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其意是由后人来评说自己的功过。

如果要为武则天撰写一句碑文,你认为下面最恰当的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B.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开创科举制度

C.任用贤臣,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D.励精图治,使得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答案:

A

解析: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B项说的是隋炀帝;C项说的是唐太宗;D项说的是唐玄宗。

考点二

3.“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

它与我国古代的那一项制度有关?

()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

答案:

C

解析:

“新科进士”是科举制选出来的官员,所以应是科举制。

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C

解析:

C项表述错误,科举制应是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做官的机会。

考点三

5.在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图片,同学们展开讨论,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曾经隶属唐朝

B.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C.玄奘西游求取佛经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答案:

A

解析:

在唐朝时日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隶属唐朝。

6.“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观察图1、图2两枚货币,可以看出,从形状到文字,日本货币受唐朝货币的影响很大。

图3《大唐西域记》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所著的一本典籍。

三幅图片能够佐证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

第四部分专题训练

(一)基础训练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①解决黄河水源不足问题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场帝开凿了大运河。

①不符合题意。

2.“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丈夫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吐蕃B.南诏C.秣鞮D.回纥

答案:

A

解析:

吐蕃的首领被称为赞普。

故选择A项。

3.云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崇圣寺千寻塔至今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它是哪一民族的建筑成就( )

A.吐蕃B.南诏C.回鹘D.突厥

答案:

B

解析:

千寻塔体现了南诏建筑艺术的高超。

4.下列有关隋唐书法绘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颜筋柳骨”是说颜真卿的字有筋有骨,很有特点

B.隋唐时期,宗教画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