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606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docx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欢迎订阅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十国集团银行监管的组织。

1988年该委员会制定了著名的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对信用风险计提8%的资本。

该协议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所采用,成为当今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银行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该协议。

经过长达数年的讨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将于2004年6月定稿,并于2007年初开始实施。

  新协议由三大支柱构成: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市场约束。

  在最低资本要求方面,新协议保留了旧协议涵盖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

  新协议为计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规定了三种方法,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敏感度与灵活性。

信用风险的计算方法为:

标准法、内部评级法(IRB,包括初级法和高级法);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为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对最为重要的信用风险而言,新协议的标准法采用外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商业银行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废除了以往按是否为经合组织成员确定风险权重的不合理做法。

  内部评级法允许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将对重大风险要素的内部估计值作为计算风险的主要参数。

内部评级初级法与高级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把监管当局确定的数据作为内部估计值,后者的数据完全由银行自己估计得出。

内部评级法是新协议的主要创新之一,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同旧协议相比,新协议更完善、更可行,也更注重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

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先进的监管理念和金融风险防范技术将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

该书定价35元人民币。

目    录

目录

缩写词

导言

第一部分:

适用范围

Ⅰ.导言

Ⅱ.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附属金融企业

Ⅲ.对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大额少数股权投资

Ⅳ.保险公司

Ⅴ.对商业企业的大额投资

Ⅵ.根据本部分的规定对投资的扣除

第二部分: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Ⅰ.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

A.监管资本

B.风险加权资产

C.过渡期安排

Ⅱ.信用风险——标准法

A.单笔债权的处理

1.对主权的债权

2.对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门实体的债权

3.对多边开发银行的债权

4.对银行的债权

5.对证券公司的债权

6.对公司的债权

7.包括在监管零售资产中的债权

8.以居民房产抵押的债权

9.以商业房地产抵押的债权

10.逾期贷款

11.高风险的债权

12.其他资产

13.资产负债表外项目

B.外部评级

1.认定程序

2.资格标准

C.实施中需考虑的问题

1.对应程序

2.多方评级结果的处理

3.发行人评级和债项评级

4.本币和外币的评级

5.短期和长期评级

6.评级的适用范围

7.被动评级

D.标准法——信用风险缓释

1.主要问题

(ⅰ)导言

(ⅱ)一般性论述

(ⅲ)法律确定性

2.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综述

(ⅰ)抵押交易

(ⅱ)表内净扣

(ⅲ)担保和信用衍生工具

(ⅳ)期限错配

(ⅴ)其他问题

3.抵押品

(ⅰ)合格的金融抵押品

(ⅱ)综合法

(ⅲ)简单法

(ⅳ)抵押的场外衍生工具交易

4.表内净扣

5.担保和信用衍生工具

(ⅰ)操作要求

(ⅱ)合格的担保人(反担保人)/信用保护提供者的范围

(ⅲ)风险权重

(ⅳ)币种错配

(ⅴ)主权担保和反担保

6.期限错配

(ⅰ)期限的定义

(ⅱ)期限错配的风险权重

7.与信用风险缓释相关的其他问题的处理

(ⅰ)对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池的处理

(ⅱ)第一违约的信用衍生工具

(ⅲ)第二违约的信用衍生工具

Ⅲ.信用风险——IRB法

A.概述

B.IRB法的具体要求

1.风险暴露类别

(ⅰ)公司暴露的定义

(ⅱ)主权暴露的定义

(ⅲ)银行暴露的定义

(ⅳ)零售暴露的定义

(ⅴ)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的定义

(ⅵ)股权暴露的定义

(ⅶ)合格的购入应收账款的定义

2.初级法和高级法

(ⅰ)公司、主权和银行暴露

(ⅱ)零售暴露

(ⅲ)股权暴露

(ⅳ)合格的购入应收账款

3.在不同资产类别中采用IRB法

4.过渡期安排

(ⅰ)采用高级法的银行平行计算资本充足率

(ⅱ)公司、主权、银行和零售风险暴露

(ⅲ)股权暴露

C.公司、主权及银行暴露的规定

1.公司、主权和银行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

(ⅰ)风险加权资产的推导公式

(ⅱ)中小企业的规模调整

(ⅲ)专业贷款的风险权重

2.风险要素

(ⅰ)违约概率

(ⅱ)违约损失率

(ⅲ)违约风险暴露

(ⅳ)有效期限

D.零售暴露规定

1.零售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

(ⅰ)住房抵押贷款

(ⅱ)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

(ⅲ)其他零售暴露

2.风险要素

(ⅰ)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ⅱ)担保和信用衍生产品的认定

(ⅲ)违约风险暴露

E.股权暴露的规则

1.股权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

(ⅰ)市场法

(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方法

(ⅲ)不采用市场法和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法的情况

2.风险要素

F.购入应收账款的规则

1.违约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

(ⅰ)购入的零售应收账款

(ⅱ)购入的公司应收账款

2.稀释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

3.应收账款购入折扣的处理

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认定

G.预期损失的处理和准备金的认定

1.预期损失的计算

(ⅰ)监管当局规定分类标准的专业贷款以外的风险暴露的预期损失

(ⅱ)监管当局规定分类标准的专业贷款的预期损失

2.准备金的计算

(ⅰ)IRB法下的风险暴露

(ⅱ)信用风险标准法下风险暴露部分

3.预期损失和准备金的处理

H.IRB法的最低要求

1.最低要求的内容

2.最低要求的合规性

3.评级体系设计

(ⅰ)评级维度

(ⅱ)评级结构

(ⅲ)评级标准

(ⅳ)评级的时间跨度

(ⅴ)模型的使用

(ⅵ)评级体系设计的记录

4.风险评级体系运作

(ⅰ)评级的涵盖范围

(ⅱ)评级过程的完整性

(ⅲ)推翻评级的情况

(ⅳ)数据维护

(ⅴ)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测试

5.公司治理和监督

(ⅰ)公司治理

(ⅱ)信用风险控制

(ⅲ)内审和外审

6.内部评级的使用

7.风险量化

(ⅰ)估值的全面要求

(ⅱ)违约的定义

(ⅲ)重新确定账龄

(ⅳ)对透支的处理

(ⅴ)所有资产类别损失的定义

(ⅵ)估计违约概率的要求

(ⅶ)自行估计违约损失率的要求

(ⅷ)自行估计违约风险暴露的要求

(ⅸ)评估担保和信用衍生产品成熟性效应的最低要求

(ⅹ)估计合格的购入应收账款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或预期损失)的要求

8.内部评估值的验证

9.监管当局确定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

(ⅰ)商用房地产和居民住房作为抵押品资格的定义

(ⅱ)合格的商用房地产/居民住房的操作要求

(ⅲ)认定金融应收账款的要求

10.认定租赁的要求

11.股权暴露资本要求的计算

(ⅰ)内部模型法的市场法

(ⅱ)资本要求和风险量化

(ⅲ)风险管理过程和控制

(ⅳ)验证和形成文件

12.披露要求

Ⅳ.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框架

A.资产证券化框架下所涉及交易的范围和定义

B.定义及通用术语

1.银行作为发起行

2.资产支持型商业票据计划

3.清收式赎回

4.信用提升

5.增信的拆息债券

6.提前摊还

7.超额利差

8.隐性支持

9.特别目的机构

C.确认风险转移的操作要求

1.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要求

2.对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要求

3.清收式赎回的操作要求和处理

D.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处理

1.最低资本要求

(ⅰ)扣减

(ⅱ)隐性支持

2.使用外部信用评估的操作要求

3.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标准化方法

(ⅰ)范围

(ⅱ)风险权重

(ⅲ)对于未评级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一般处理方法的例外情况

(ⅳ)表外风险资产的信用转换系数

(ⅴ)对证券化资产的信用风险缓释的处理

(ⅵ)提前摊还的资本要求范围

(ⅶ)具有控制型提前摊还特点的信用转换系数的确定

(ⅷ)对于非控制型具有提前摊还特征的风险暴露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的确定

4.资产证券化的内部评级法

(ⅰ)范围

(ⅱ)各种不同的方法

(ⅲ)所需资本最高限

(ⅳ)以评级为基础的方法

(ⅴ)内部评估法

(ⅵ)监管公式

(ⅶ)流动性便利

(ⅷ)对于重叠风险的处理

(ⅸ)合格服务行现金透支便利

(ⅹ)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缓释的处理

()提前摊还的资本要求

Ⅴ.操作风险

A.操作风险的定义

B.计量方法

1.基本指标法

2.标准法

3.高级计量法

C.资格标准

1.标准法

2.高级计量法

(ⅰ)一般标准

(ⅱ)定性标准

(ⅲ)定量标准

(ⅳ)风险缓释

D.局部使用

Ⅵ.交易账户

.交易账户的定义

B.审慎评估标准

1.评估系统和控制手段

2.评估方法

(ⅰ)按照市场价格计值

(ⅱ)按照模型计值

(ⅲ)独立验证价格

3.计值调整或储备

C.交易账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处理

D.标准法对交易账户特定风险资本要求的处理

1.对政府债券的特定风险资本要求

2.对未评级债券特定风险的处理原则

3.采用信用衍生工具套做保值头寸的专项资本要求

第三部分:

第二支柱——监督检查

Ⅰ.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Ⅱ.监督检查的四项主要原则

原则一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

2.健全的资本评估

3.全面评估风险

4.监测和报告

5.内部控制检查

原则二

1.风险评估充足性的检查

2.资本充足率的评估

3.控制环境的评估

4.最低标准合规性的监督检查

5.监管当局的反应

原则三

原则四

Ⅲ.监督检查的具体问题

A.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

B.信用风险

1.IRB法的压力测试

2.违约定义

3.剩余风险

4.贷款集中风险

C.操作风险

Ⅳ.监管检查的其他问题

.监管透明度和问责制

B.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

Ⅴ.资产证券化的监督检查

A.风险转移的重要性

B.市场创新

C.隐性支持

D.剩余风险

E.赎回条款

F.提前摊还

第四部分:

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Ⅰ.总体考虑

A.披露要求

B.指导原则

C.恰当的披露

D.与会计披露的相互关系

E.重要性

F.频率

G.专有信息和保密信息

Ⅱ.披露要求

A.总体披露原则

B.适用范围

C.资本

D.风险暴露和评估

1.定性披露的总体要求

2.信用风险

3.市场风险

4.操作风险

5.股权

6.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

附录1:

创新工具在一级资本中的上线为15%

附录2:

标准法——实施对应程序

附录3:

IRB法风险权重的实例

附录4:

监管当局对专业贷款设定的标准

附录5:

例子:

按照监管公式计算信用风险缓释的影响

附录6:

产品线对应表

附录7:

损失事件分类详表

附录8:

按照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的规定,计算金融抵押品担保交易的资本要求的方法概述

附录9:

简化的标准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文版出版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