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85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燃烧

C.酒精稀释

D.酒精消毒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

B.H2表示2个氢原子

C.A13+表示+3价的铝元素

D.NO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探究水的组成

D.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4.“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瑞德西韦(分子式:

C27H35N6O8P)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有机物

B.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5.“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化工厂烟皮里排出的烟尘要进行处理

6.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C.滤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Fe,可能含有Zn

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

除去稀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A.AB.BC.CD.D

8.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

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二、填空题

9.厉害了我的国!

厉害了复兴号!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图)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石墨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列车的材料有:

铝合金、不锈钢、高强度钢、高分子材料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列车轨道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10.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

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

硒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如图二,Na、Mg、A1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对于陷Na、Mg、A1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11.【最新】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

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某兴趣小组探究了灭火原理:

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2.【最新】7月29日,我们已经用完了地球一年可产生的所有可再生资源,这个日子被称为“地球超载日”。

请你写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13.小明发现自家黄豆叶片发黄又出现倒伏的现象,小明应该施的化肥是_________(写一种化肥的化学式)

14.内蒙古被称之为“中国的乳都”,身为内蒙人你对乳制品又了解多少?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酸奶口感酸甜,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乳制品。

与牛奶比较,酸奶中的蛋白质和钙更易被人体吸收,是乳糖不耐症者的良好食品,通常的酸奶是将牛奶发酵而制成的,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乳糖和脂肪,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C12H22O11)转化成乳酸(C3H6O3),使牛奶的酸度升高,随着酸度增加,蛋白质分子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蛋白质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所以牛奶变“粘”、变“酸”了,酸奶在储藏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会因乳酸的过量积聚而减少,而酸奶的乳酸积聚又会影响到酸奶的酸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牛奶发酵过程中,酸度会减小

b.酸奶是胃酸过多病人的食品

c.上文中提到的营养素有五种

d.酸奶在储藏过程中,因乳酸菌的减少,其酸度会降低

e.牛奶变“粘”、变“酸”,是因为酸度增加,形成了“蛋白质网络”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把3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将a物质N点状态下的溶液转化到M点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b>a=c

三、推断题

16.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

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态的物质B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气体发生装置A可用来制取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结合以上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序号):

若选择上述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则选用图1中______组装一套装置制取一瓶氨气。

(3)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8.玲玲和小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实验药品:

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

H2SO4、

NaOH

H2SO4、NaCl

H2SO4、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记录和解释)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__________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

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Ⅱ.沉淀只有BaCO3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无色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六、计算题

19.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2g,向其中加入219.6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

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40

40

40

40

40

产生沉淀质量/g

1.45

2.9

m

5.8

5.8

试分析计算。

(1)m的值为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_____(结果保留0.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粮食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酒精稀释只是酒精浓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酒精消毒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

C。

2.D

【详解】

A、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H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或氢气或1个氢分子,故B错误;

C、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A1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

D、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NO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硬水加肥皂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加肥皂水起泡多,浮渣少,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二氧化碳,不能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正确。

D、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集气瓶气压降低,U形管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U形管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说明硝酸铵溶解吸热,D正确。

故选:

B。

4.A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瑞德西韦含C、H、O、N、P,完全氧化后,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还有含氮的化合物和含磷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瑞德西韦中C、H、N、O、P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7):

35:

(14×6):

(16×8):

31=324:

35:

84:

128:

31,故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D、瑞德西韦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每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使用“无磷洗涤剂”,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A正确。

B、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会造成土壤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B错误。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C正确。

D、化工厂烟皮里排出的烟尘要进行处理,减少大气污染,D正确。

故选:

B。

6.D

【分析】

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

硝酸银先与锌反应,如有剩余再与铁反应。

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锌。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则有铁剩余,或有锌和铁剩余(铁不反应)。

【详解】

A、因为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滤液可能是硝酸锌或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正确。

B、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锌,如果有铁参与反应,也会有硝酸亚铁。

正确。

C、因为有气泡,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银,锌可能剩余。

正确。

D、滤液呈浅绿色,溶液中有硝酸亚铁,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发生反应。

错误。

故选D。

7.C

【详解】

A、氮肥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均熄灭,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氯化钙均不反应,无法用氯化钙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过滤,除去氯化银沉淀,可得稀硝酸,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蒸发得到氯化钠,但是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由

可知,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不正确;

B、铁粉和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关系式为

,则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开始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较大,锌的图像在铁的下方,由于产生的氢气全部来自稀硫酸中氢元素,则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反应的关系式为

,40份质量的氧化镁完全反应生成95份质量的氯化镁,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完全反应生成95份质量的氯化镁,则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较大,故C不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故D不正确。

故选B。

9.导电性、稳定性铝和氧气反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Al2O3

【详解】

(1)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获取电,说明碳具有导电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石墨具有稳定性,故填:

导电性、稳定性。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故填:

铝和氧气反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

(3)

,反应前2Fe、3O、2Al,反应后2Fe,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X含有2Al、3O,故填:

Al2O3。

10.非金属三Na>Mg>Al

【详解】

(1)由“石”字旁可知,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2)由图二可知,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对于Na、Mg、A1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越难失去电子,Na、Mg、Al三种原子中铝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其次是镁、钠,故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

Na>Mg>Al;

(3)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移走可燃物

【详解】

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12.太阳能(其他合理均可)

【详解】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故填:

太阳能(其他合理均可)。

13.KNO3

【详解】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的作用,故叶色发黄,应施加氮肥,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故出现倒伏应施加钾肥,故应施加含氮、钾元素的复合肥,如硝酸钾,故填:

KNO3。

14.ce

【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依据物质中营养素的情况分析判断、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

【详解】

a.牛奶发酵过程中,酸度会变大,故错误;

b.酸奶中含有酸,不是胃酸过多病人的食品,故错误;

c.上文中提到的营养素有水、油脂、糖、蛋白质和维生素五种,故正确;

d.酸奶在储藏过程中,因乳酸菌的减少,其酸度不会降低,故错误;

e.随着酸度增加,蛋白质分子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蛋白质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

所以,奶变“粘”、变“酸”了,故正确。

故选:

ce。

15.饱和c>b>a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bc

【详解】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把30g物质a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只能溶解20g的a物质,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120g,是饱和溶液;故填:

饱和。

(2)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溶质质量最小,溶剂的质量最大,而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溶质质量最大,溶剂质量最小,所以将100g的a、b、c三种饱和溶液,所得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3)M点为a物质在t3℃时的饱和溶液,而N点在曲线下方,是t2℃时的不饱和溶液,欲a物质N点状态下的溶液转化到M点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

升高温度,然后恒温蒸发溶剂;

(4)a、若采用升高温度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错误;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读数偏大,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该选项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解度下降,析出固体,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该选项正确;

d、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和b溶液将析出固体,t1℃时,b物质的溶解度高于a物质,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b>a>c,该选项错误。

故选bc。

16.H2O干冰复分解反应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A是氧化铜,氧化铜转化成的D可以直接转化成氢氧化铜,E和氢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E是氯化铜,D是硫酸铜。

【详解】

(1)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故C的化学式为H2O。

(2)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故固态的物质B俗称为干冰。

(3)反应①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符合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A生成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会转化成C,C是水,D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D是硫酸铜。

17.

BDb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溶液

【详解】

(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适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氧化钙是固体、氨水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装置D收集;故填:

BD。

(3)①打开K1、关闭K2时,是短管进气,长管排气,相当于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该套装置可用于氢气的制取;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可用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

故填:

b;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溶液。

18.①

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Na+、Ba2+碳酸钠

【详解】

记录和解释:

(1)①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②氯化钠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⑤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

因为组合①发生了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其它两组不反应,因此无明显现象;

(2)组合③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

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故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硫酸钡与盐酸不反应,故可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解释与结论: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