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486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docx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江苏)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绿色简约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浪费了电能资源,增加能量损耗,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浪费了资源,故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浪费了资源,故D错误;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专题】化学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难度不大。

2.(2017•江苏)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答案】A

【解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的质量数=15+16=31,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3115P,故A正确;

B.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9,其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钙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D.明矾化学式中含有结晶水,其正确的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故D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结构: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试题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3.(2017•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Na2O2吸收CO2生成O2和Na2CO3,且人呼出的水蒸气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A正确;

B.ClO2具有强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该物质能杀菌消毒,故B错误;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D错误;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钠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属于基础题,明确物质结构和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题目难度不大.

4.(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应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操作符号要求,可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

【专题】实验评价题。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的检验等,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5.(2017•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r(Y)<r(Z)<r(W)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O、W是Na元素,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且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N元素,X是H元素。

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X位于第一周期、Y和Z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序数Y<Z,W位于第三周期,所以原子半径:

r(X)<r(Z)<r(Y)<r(W),故A错误;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NaOH是强碱,故B错误;

C.Y单质是氮气、Z单质是氧气,元素的非金属性氧气,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O>N元素,所以Z单质的氧化性大于Y,故C错误;

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硝酸、硝酸铵,硝酸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考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是解本题关键,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

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但属于离子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6.(2017•江苏)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2Cl﹣+2H2O

H2↑+Cl2↑+2OH﹣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OH﹣+H++SO42﹣═BaSO4↓+H2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l2↑+2OH﹣,故B正确;

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NH4++Ca2++HCO3﹣+OH﹣═CaCO3↓+H2O+NH3•H2O,故D错误;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7.(2017•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S

SO3

H2SO4

C.CaCO3

CaO

CaSiO3

D.NH3

NO

HNO3

【答案】C

【分析】A、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故A错误;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二氯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盐硅酸钙,故C正确;

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水不反应,不能生成硝酸,故D错误;

【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硅及其化合物;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转化的应用,主要是硫、铁、氮的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2分)(2017•江苏)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CO(g)+H2(g)△H1=a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

③CO2(g)+3H2(g)═CH3OH(g)+H2O(g)△H3=ckJ•mol﹣1

④2CH3OH(g)═CH3OCH3(g)+H2O(g)△H4=d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0.5CH3OCH3(g)+0.5H2O(l)的△H=d/2kJ•mol﹣1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H=(2b+2c+d)kJ•mol﹣1

【答案】C

【解析】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知,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故A正确;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则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由反应④可知,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CH3OH(g)═0.5CH3OCH3(g)+0.5H2O(l)的△H≠d/2kJ•mol﹣1,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2+④得到2CO(g)+4H2(g)═CH3OCH3(g)+H2O(g),则△H=(2b+2c+d)kJ•mol﹣1,故D正确;

【考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的特点、反应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9.(2017•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Fe3+、Mg2+、SCN—、Cl—

B.c(H+)/c(OH﹣)=1×10—12的溶液中:

K+、Na+、CO32—、NO3—

C.c(Fe2+)=1mol•L—1的溶液中:

K+、NH4+、MnO4﹣、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Na+、NH4+、SO42﹣、HCO3—

【答案】选B

【解析】A.Fe3+呈黄色,不符合无色条件,且Fe3+、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H+)/c(OH—)=1×10—12的溶液,溶液呈碱性,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2+、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能使甲基橙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HCO3—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铁及其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明确离子共存条件及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隐含信息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10.(2017•江苏)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D

【解析】A.图甲中溶液的pH相同,但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相同pH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A错误;

B.图乙中H2O2浓度相同,但加入NaOH浓度不同,说明溶液的pH不同,NaOH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由此得出:

双氧水浓度相同时,pH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故B错误;

C.图丙中少量Mn2+存在时,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

0.1mol/LNaOH溶液>1.0mol/LNaOH溶液>0mol/LNaOH溶液,由此得出:

锰离子作催化剂时受溶液pH的影响,但与溶液的pH值不成正比,故C错误;

D.图丁中pH相同,锰离子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双氧水浓度变化量越大,图丙中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溶液的pH值影响,由此得出:

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故D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点评】本题以双氧水分解为载体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判断、归纳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2017•江苏)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a中不含苯环,则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只有b属于,故A错误;

B.a、c中含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均为四面体构型,则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a含碳碳双键、b含﹣OH、c含﹣CHO,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只有﹣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则只有c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故D错误;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芳香族化合物;烯;醇;醛;

【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2.(2017•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2(g)+3H2(g)⇌2NH3(g)的△H<0,△S>0

B.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C.常温下,K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5.6×10﹣4mol•L—1

D.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L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答案】BC

【分析】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H<0,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故A错误;B.导线连接锌块,构成原电池时Zn为负极,Fe作正极被保护,则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故B正确;C.pH=10的含Mg2+溶液中,c(OH—)=10﹣4mol•L—1,c(Mg2+)≤5.6×10—12/(10—4)2=5.6×10—4mol•L﹣1,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则不能利用氢气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及转移电子数,故D错误;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及熵变;原电池;难溶电解质Ksp;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反应热与焓变、原电池、难溶电解质Ksp的计算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④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13.(2017•江苏)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A.AB.BC.CD.D

【答案】B

【分析】A.苯酚能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所以得不到白色沉淀,该实验结论错误,故A错误;

B.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亚硫酸钡溶于稀盐酸,如果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则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且向该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时部分沉淀不溶解,说明该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则得出结论:

部分Na2SO3被氧化,故B正确;

C.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该实验中加入银氨溶液前没有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所以实验不成功,则实验操作及结论错误,故C错误;

D.该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也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所以不能确定该黄色溶液中含有溴,则结论不正确,故D错误;

【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酚;硫及其化合物;糖类的水解反应;铁及其化合物;卤素;【专题】实验评价题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及判断能力,注意:

银镜反应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14.(2017•江苏)常温下,Ka(HCOOH)=1.77×10—4,Ka(CH3COOH)=1.75×10—5,Kb(NH3•H2O)=1.76×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1mol•L﹣1的HCOONa和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0.2mol•L—1HCOOH与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O—)+c(OH—)=c(HCOOH)+c(H+)

D.0.2mol•L﹣1CH3COONa与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c(CH3COO—)>c(Cl—)>c(CH3COOH)>c(H+)

【答案】AD

【解析】A.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离子水解程度越小,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其离子水解程度:

CH3COO﹣>NH4+>HCOO﹣,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所以得出:

c(HCOO—)+c(OH—)=c(Na+)+c(H+)=0.1mol/L+c(H+);

c(NH4+)+c(H+)=c(Cl—)+c(OH—)=0.1mol/L+c(OH—);

水解程度NH4+>HCOO—,所以前者c(H+)大于后者c(OH—);故A正确;

B.pH相同的HCOOH和CH3COOH,浓度:

c(HCOOH)<c(CH3COOH),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时,酸的浓度越大,消耗的碱体积越大;,故B错误;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COO—)+c(OH—)=c(Na+)+c(H+),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H和HCOONa;故C错误;

D.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CH3COOH和NaCl,混合溶液的pH<7,说明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水解程度。

故D正确;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程度关系、溶液中存在的守恒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中等量代换,题目难度不大。

15.(2017•江苏)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

2NO(g)+O2(g)(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

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NO2)

c(NO)

c(O2)

c(O2)

0.6

0

0

0.2

0.3

0.5

0.2

0

0.5

0.35

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

5

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c(NO2)比容器Ⅰ中的大

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

【答案】CD

【解析】A.I中的反应:

2NO2(g)

2NO(g)+O2(g)

开始(mol/L)0.600

反应(mol/L)0.40.40.2

平衡(mol/L)0.20.40.2

化学平衡常数K=0.42×0.2/0.22=0.8

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0.2+0.4+0.2)mol/L=0.8mol。

恒容恒温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如果平衡时I、II中压强之比为4:

5,则II中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II中开始时浓度商=0.52×0.2/0.32=5/9<0.8,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和增大,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小于4:

5,故A错误;

B.如果II中平衡时c(NO2)=c(O2),设参加反应的c(NO2)=xmol/L,则0.3﹣x=0.2+0.5x,x=1/15,平衡时c(NO2)=c(O2)=7/30mol/L,c(NO)=0.5mol/L+1/15mol/L=17/30mol/L,II中(17/30)2(7/30)/(7/30)2≈1.3>0.8,说明II中平衡时应该存在c(NO2)>c(O2).容器I中c(O2)/c(NO2=1,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c(NO2)小于1,则比容器Ⅰ中的小,故B错误;

C.如果III中NO和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氮,则c(NO2)=0.5mol/L,且容器中还有c(O2)=0.1mol/L剩余,与I相比,III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和氧气之和所占体积比大于50%,则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故C正确;

D.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正c2(NO2)=k逆c2(NO)•c(O2),且k正=k逆,则c2(NO2)=c2(NO)•c(O2),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该温度下的K大于0.8,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T2>T1,故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及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能力,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