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021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docx

毛概期末考试答题重点总结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

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2、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答:

(1)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2)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

(3)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

(1)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

(2)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建设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3)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为本。

(4)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的文化产业。

3、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

(1)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图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这个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什么是“三个代表”?

答: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是:

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答:

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7、简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答:

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

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8、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

(1)首先,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尤其是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其次,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必须澄清。

9、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

(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0、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简述邓小平关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

答:

(1)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人的思考。

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2)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3)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4)邓小平的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富裕。

12、简述“三农”的重要地位。

答:

(1)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2)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13、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

“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圄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1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答:

(1)突出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2)先富带动后富,地区协调发展。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5、简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答:

(1)“走出去”战略指在对外开放中,采用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开拓国外市场。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

(3)“引起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16、简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

(1)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

(2)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3)效率优先,即公平应当服从效率。

17、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答: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主要指资本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

(2)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4)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

答: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

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19、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

(1)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简述加人世贸组织的意义。

答:

(1)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加人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3)加人世贸组织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4)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说机遇大于挑战。

2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

22、如何理解“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辩证关系?

答: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二为”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双百”是实现“二为”目标和方向的必由之路。

离开“二为”谈“双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离开“双百”谈“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应防止和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23、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

第一,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四,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和法制。

2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先进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有何联系?

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这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一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第二项原则“互不侵犯”,就是在处理圄家间和国家关系中排除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第四项原则“平等互利”,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第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2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

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27、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

(1)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2)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3)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需要;(4)这是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5)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2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意义?

答: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主要表现在:

(1)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

(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0、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答: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我们国体的无产阶级性质。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

(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正确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2、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

(1)发展是目的。

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

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只有广泛而深人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闷。

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

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之间何关系?

答: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心,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予以保证和支持。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4、“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35、简述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答:

1995年1月,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全面地提出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八项主张,即:

(1)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6)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36、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1)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3)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4)南北矛盾突出。

邓小平明确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37、为什么说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

(1)现代化事业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业;

(2)这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它的真正基础就在人民群众之中;(3)由于这项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它的成功需要靠人民群众的智慧、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以奠定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政策的基础;(4)由于这项事业是一项艰难复杂的事业,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以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

38、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答:

(1)一方面,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

(2)另一方面,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使党能真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克服自身建设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3)这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答:

(1)因为旗帜是方向。

党的十六大指出: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因为旗帜是形象。

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保持国内稳定、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一种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迈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鲜明形象。

(3)邓小平理论既是方向,又是形象。

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才能把邓小平所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因为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我们的事业提供着理论的指南、精神的动力和智慧的启迪,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保证。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答: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1)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

(3)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为什么说实践的不断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

答:

(1)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与时俱进;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十分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党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理论以及领导方式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利益,从新的实践出发,对自身工作思路的新探索和新要求。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答:

5、为什么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1)在一定社会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总是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

(2)在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剥削阶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因此已不再存在,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对象、范围、方式和总趋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答:

7、如何理解“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至关重要”?

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澄清了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许多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使我们全面地深刻地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②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③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⑤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8、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

(4)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5)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

目前,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9、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

(1)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2)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3)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推动力量。

(4)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抓教育,从培养人才入手。

教育和科学,是我圄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0、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