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41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

又名:

乌头、乌喙、五毒根、草乌头、耗子头、竹节乌头。

原植物北乌头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山东,主产于辽宁;新疆称其为断肠草,东北称鸡头草、兰靰鞡花,山西称小叶芦、勒革拉花。

本品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气无,味辛辣,麻舌。

制草乌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

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

质脆。

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一般炮制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草乌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心脏有影响,及抗组胺、局麻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

(1)草乌叶:

为北乌头的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卵圆形,3全裂,长5~12cm,宽10~17cm,灰绿色或黄绿色,中间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侧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微被柔毛,叶柄长2~6cm,质脆,气微,味微咸辛;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味辛、涩,性平,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止痛,中医临床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

(2)射罔:

为草乌汁制成的膏剂,味苦,性热,有毒,用于瘰疬结核,瘘疮毒肿,头风,风痹,腹中癥结,疟疾,疝气。

川乌: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又名:

乌头、乌喙、毒公、耿子、川乌头、卡氏乌头。

原植物乌头栽培于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主产四川、云南,云南昭通民间称其为十二元脚。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气微,味辛辣、麻舌。

制川乌为不规则或三角形的片。

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

质轻,质脆,断面有光泽。

气微,微有麻舌感。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与草乌相同,一般炮制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川乌有麻醉,镇痛,抗炎,抗肿瘤,兴奋垂体,强心,致心律失常,降血糖,耐缺氧作用,对血管、血压有影响,并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及抑制免疫功能等。

其它药用部位:

(1)侧子:

为乌头子根之小者;味辛,性热,有毒。

功能:

祛风散寒,除湿,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2)草乌头:

为乌头野生种的块根;功效同草乌;(3)漏篮子:

为乌头子根的琐细者;用于恶痢,冷漏疮,恶疮,疬风。

附子:

为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到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边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将其中个小的泥附子洗净后,刮去外皮,纵切2瓣,放入氯化镁溶液中,浸泡数日,加热煮沸2~3分钟,取出后以清水漂洗干净,用黄糖及菜油制成调色剂,使之染成浓茶色,再用清水漂洗至不麻舌时取出蒸熟,炕半干后再晒干,习称“附子瓣(挂附片)”;加工方法略同黑顺片,但需刮去外皮横切,并用甘草、红花、生姜、去油牙皂加水熬成染汁,将其染成黄色,烘干,习称“黄附片”。

本品药材性状: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

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附子瓣呈瓣状,切面边缘凸翘而中心凹陷,内外均呈淡棕色。

质坚硬,角质状,半透明。

剖面具纵向筋线。

黄附片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无外皮,黄色,半透明状。

附片过去规格较多,现根据产销习惯,只保留白片、熟片、挂片、黄片、黑顺片5个规格。

白片为厚0.2~0.3cm的薄片,按片张大小分为三等;一等为一等附子去净外皮,片张大,均匀,无盐附片、霉变;二等为二等附子去净外皮,片张较小,余同一等;三等为三等附子去净外皮,片张小,余同一等。

熟片为一等附子去皮尾,横切成厚0.3~0.5cm的圆形厚片,片面冰糖色,油面光泽,呈半透明体。

挂片为二、三等附子各50%去皮纵切两瓣,片面冰糖色或褐色,油面光泽,呈半透明状,块瓣均匀,每500g80瓣左右,无白心、盐软瓣、霉变。

黄片为一、二等附子各50%,去皮去尾,横切成0.3~0.5cm的厚片,片面黄色,薄厚均匀,味淡,无白心、尾片、盐软片、霉变。

黑顺片为二、三等附子,不去外皮,顺切成0.2~0.3cm的薄片,片张大小不一,薄厚均匀,味淡,无盐软片、霉变。

本品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附子有抗炎,镇痛,镇静,调节体温,止泻,强心、升压,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心肌缺血缺氧,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促凝与抗凝,兴奋副交感神经,保护心肌,减少钠排泄,局麻作用,对平滑肌、对脑内单胺递质有影响等。

据秦明珠报道,附子不是由主根上的侧根膨大形成,而是由乌头茎基部鳞叶腋内腋芽形成的粗短匍匐茎上的不定根膨大而成,并为乌头的当年生侧块根。

因附子的名称延用已久,所以乌头的当年生侧生块根还应称附子为好。

川乌不是同胚根发育而来,而是乌头的二年生侧生块根,因形态上,作用上相似于主根,所以还应称主根为好。

乌头的初生根,即主根,在第三年春天待侧生块根萌发后就枯朽成壳状,并不能提供乌头的商品。

乌头当年生侧生块根(附子),到第二年则为主根(川乌),第三年主根枯朽成壳状,以此循环。

近来曾发现有将草乌(北乌头)的子块根收购来,经过与熟附片、黑顺片相似的加工方法,伪充熟附片、黑顺片销售。

二者功效有异,应注意鉴别。

另云南保山附片系由保山乌头 A.nagarum Stapf 加工而成。

本品在云南西部地区称小黑牛、水乌头和山乌头。

块根呈圆柱形,是雪上一支蒿类型。

保山附片曾有服用后发生医疗事故者。

不宜作附子应用。

天雄:

为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

《本草纲目》曰:

“天雄有二种。

一种是蜀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或种附子而尽变成长者,即如种芋形状不一之类;一种是他处草乌头之类,自生成者。

”本品味辛,性热,有大毒。

功能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

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

乌头附子尖:

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用于癫癇,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乌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本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三条,《别录》又增侧子一条。

《本草图经》曰:

“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

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

种之法:

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耕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

其苗高三、四尺已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

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

酿之法:

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热淋去糟。

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

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

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

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

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傍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

元种者,母为乌头,其馀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

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

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

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

盖今时所种如此。

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

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

而《广雅》云:

奚毒,附子也。

一岁为荝(与侧同)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

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

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

崔氏治寒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

”以上说明乌头的人工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所载乌头产地龙州和绵州彰明县,即今四川省平武县和绵阳地区,此两地现仍是川乌头和附子的主要栽培产地。

至宋代《宝庆本草折衷》始将草乌头分立专条。

《本草纲目》谓:

“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亦曰竹节乌头,出江北者曰淮乌头,《日华子》所谓土附子者是也。

”又云:

“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尔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丐。

”李氏所谓“出江北者曰淮乌头”也应包括乌头、北乌头及其它种乌头。

市售草乌的品种极为复杂,凡野生的乌头属植物,而其块根呈倒圆锥形略似乌鸦头者(关白附除外)以及一部分呈类胡萝卜形者,均统作草乌入药。

北乌头块根含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北草乌碱、和乌胺;地上部分含雷波乌头碱、无毛翠雀亭。

川乌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塔拉胺、消旋去甲乌药碱、异塔拉定、新乌宁碱、准葛尔乌头碱、附子宁碱、去甲猪毛菜碱、异飞燕草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多根乌头碱、森布星A和B、脂乌头碱、脂次乌头碱、脂去氧乌头碱、脂中乌头碱、北草乌碱、乌头多糖A,B,C,D等。

倪士峰等从卡氏乌头挥发油中测定出了47个成分的相对体积分数,主要含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苄基甲基甲酮、2,3-二氢苯并吡喃、苯并塞唑、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香兰素、亚麻酸甲酯、十六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附子含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胺、棍掌碱氯化物、异飞燕草碱、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去甲猪毛菜碱、多根乌头碱、北草乌碱等。

徐暾海等从水溶性部分分得强心作用成分——附子苷;从乙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二萜生物碱:

中乌头碱、尿嘧啶、附子灵等。

附子苷为一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王勇等从化学角度探讨附子配伍的原则。

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它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用电喷雾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

结果生附子单煎煮及与甘草共煎后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大部分发生水解,生附子与半夏或五味子共煎生物碱水解受抑制,生附子和甘草单煎液的酸性远低于半夏或五味子单煎液,中乌头碱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结论:

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

乌头属植物国产约有170余种,它是许多著名的中草药如附子、川乌、草乌、关白附、雪上一枝蒿、麻布七等的来源。

在疗效方面,大抵均具有镇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方面的作用,在成分方面主要均含二萜类生物碱,其中特别是醚溶性的双酯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使用不当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一般的说,从植物亲缘来看,国产乌头属的牛扁型(高乌头、牛扁乌头、空茎乌头、赣皖乌头、花葶乌头),圆叶乌头系的船盔乌头及关白附型(黄花乌头),主含C20-二萜生物碱或C19-二萜生物碱中酯化程度不高的lycoctonine和lappaconitine里类成分或内酯类成分,它们的毒性较小,小鼠LD50(i.v.)在1600~3400mg/kg范围内。

传统作草乌用的草乌型乌头,及雪上一枝蒿型(短柄乌头、铁棒锤、伏毛铁棒锤、多裂乌头、缩梗乌头、类乌齐乌头、露瓣乌头、江孜乌头、展毛短柄乌头、伏毛短柄乌头、皱叶乌头、小白撑)均主含双酯化的aconitine型生物碱,毒性甚大,对小鼠LD50(i.v.)大致在30~150mg/kg的范围,因此必须注意加工减毒并慎用。

而保山乌头型乌头(宣威乌头、无距宾川乌头、同嘎乌头),主含酯化程度不高的neoline类生物碱,对小鼠LD50(i.v.)大致在210~260mg/kg或更低些。

与草乌混用或代用的大乌头型(大渡乌头、丽江乌头、太白乌头、直缘乌头、工布乌头)和藤乌头型(瓜叶乌头、粗茎乌头、黄草乌、滇南草乌、松潘乌头)则主要含醋酸及大茴香酸的yunaconitine类二萜生物碱,它们的毒性也甚大,对小鼠LD50(i.v.)在30~350mg/kg的范围内,也须慎用。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伏毛北乌头,分布于河北,为偶见种,产赞皇,产量极少;

(2)黄山乌头,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较界的山地,块根辛、苦,热,有毒,作草乌入药;(3)毛叶乌头,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秦岭一带,作草乌入药;(4)深裂乌头,分布于江苏南京和句容一带;(5)展毛乌头,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作草乌入药;(6)两色乌头,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根祛风止痛;(7)兴安乌头,分布于辽宁;(8)拟黄花乌头,分布于新疆北部,块根散风寒,除湿止痛;(9)空茎乌头,分布于新疆;(10)蒿叶乌头,分布于吉林长白山;(11)滇南乌头,分布于云南中南部景东及新平一带,块根用于风寒湿痹,中风瘫痪,跌打损伤;昆明以此为草乌;(12)西藏乌头,又名亚东乌头,西藏以块根作草乌入药;(13)细叶黄乌头,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块根、全草止痛消肿,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蒙医用于祛风湿,镇痛;(14)西伯利亚乌头,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新疆、河南,根祛风止痛;(15)牛扁乌头,根呈圆锥形,长10~15cm,中部直径2~4cm,表面暗棕色,栓化细胞脱落处呈深棕色,粗糙,略显网纹,根头部往往有多数根茎聚生,其下的根部可分数股,每股有数个裂生根互相扭成辫子状,质轻而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分布于华北及青海、新疆,根苦,温,有毒,用于咳嗽痰喘,腰腿痛,关节痛,外用于疥癣,瘰疬,并杀虱;(16)带岭乌头,分布于黑龙江,功效与草乌类似;(17)短柄乌头,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直径约0.5~1.7cm,长达5~8cm及以上,外表黑褐色或黄棕色,饱满,皱纹微细,亦有较显明者,以纵皱为多,常有侧根的断痕,偶有分枝者,质坚脆易断,断面略呈圆形,现粉白色,栓皮菲薄,皮部较宽,木部及髓部约占直径1/3,形成层附近色较深,呈黑褐色圈,气微弱,味辛辣而麻;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块根(雪上一枝蒿)苦、辛,温,有大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牙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由于本品均靠野生,资源有限,常常供不应求;云南曲靖陆良和宣威的雪上一枝蒿为Aconitumsubrosulatum 的块根;(18)伏毛短柄乌头,又名曲毛短柄乌头,分布于四川、云南;(19)展毛短柄乌头,四川产于邻近云南省东北部的美姑县及四川西北部的马尔康等地;(20)短瓣乌头,分布于云南;(21)褐紫乌头,分布于四川;(22)皱叶乌头,块根圆柱形或胡萝卜形,长约4cm,常有子根,外皮深褐色;分布于云南,为雪上一枝蒿型药材,块根(小白撑)用于腰肌劳损,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云南称其为泡叶乌头、黄蜡一枝蒿;(23)珠芽乌头,分布于四川;(24)弯喙乌头,分布于四川、甘肃,块根消炎抗毒,镇痛;(25)大麻叶乌头,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根有毒,用于五劳七伤;(26)黔川乌头,分布于四川、贵州,块根用于胃病;贵州称其为水八角莲;(27)聚叶黔川乌头,分布于四川;(28)察瓦龙乌头,分布于云南、西藏,根辛,温,有大毒,用于局部麻醉,风湿麻木,腰腿痛,关节扭伤;(29)展花乌头,分布于西藏中南部,块根用于风湿痛;(30)祁连山乌头,分布于甘肃西北、青海东北,根用于跌打损伤;(31)华草乌,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本品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有麻醉作用;(32)黄毛乌头,分布于四川;(33)苍山乌头,分布于云南,称其为七星草乌,块根用于跌打损伤;(34)黄花乌头,又名附子、竹节白附;母根呈倒长圆锥形,略弯曲,顶端有地上茎残基,长4~5cm,直径1~2cm,表面暗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芽和芽痕,子根呈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端有芽痕,长3~5cm,直径约1.5cm,表面棕色,较母根色淡,有细纵皱纹及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母根有蜂窝状的空隙,子根充实,气微,味辛辣麻舌;分布于东北及河北,主产东北,称其为山喇叭花,块根(关白附)辛、甘,大温,有毒,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冻疮;从块根中曾分离出6种生物碱,即次乌头碱及关白附甲、乙、丙、丁、戊素,杨春华等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1,13-二乙酰基-14-羟基-2-异丁酰基-赫替新、关附庚素、关附己素、关附Z素、关附壬素、关附子素、关附胺醇;(35)粗茎乌头,分布于云南贡山一带,为云南特有药用植物;块根民间用于风湿寒痛;(36)粗花乌头,分布于四川、云南,根用于胃气痛,跌打损伤;(37)马耳山乌头,又名紫草乌,分布于四川、云南马耳山,块根活血散瘀,消肿;(38)宾川乌头,块根长圆锥形,长4~8cm,直径1~1.5cm,棕色至棕褐色,有多数纵皱纹及圆点状须根痕,有时后生皮层脱落后呈浅色花纹,质地硬,能折断,断面维管束放射状,形成层环呈类五角形;本品为云南草药之一,多用于跌打损伤;(39)无距宾川乌头,分布于云南剑川一带,块根有大毒,用于跌打损伤;(40)敦化乌头,分布于吉林敦化,为吉林特有药用植物,块根用于镇痛;(41)藏南乌头,分布于西藏南部,为西藏特有药用植物,块根搜风,祛风湿;(42)紫乌头,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块根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民间也用于解乌头毒;(43)紫花高乌头,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块根活血祛瘀,驱风除湿,止痛消肿,全草用于感冒;(44)赣皖乌头,根长圆锥形,长8~12cm,中部直径约1cm,表面暗棕色,有纵向浅沟及细皱纹,并有少数须根痕,有时皮层脱落而露出木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块根辛、苦,大热,有毒,祛风湿、散寒、止痛;民间用于治疗菌痢,肠炎,毒蛇咬伤及无名肿毒;(45)薄叶乌头,分布于黑龙江;(46)弯枝乌头,分布于黑龙江、吉林;(47)伏毛铁棒锤,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西藏,块根(铁棒锤)苦、辛,温,有大毒,用于风湿关节痛,牙痛,痛经,瘰疬,疮疡肿毒;内蒙古用全草治疗内伤出血,宁夏称其为一枝蒿;本品在甘肃、宁夏、青海等民间应用,近年来亦为雪上一枝蒿药材的植物来源之一;(48)阴山乌头,分布于内蒙古南部,功效与伏毛铁棒锤相似;(49)独花乌头,分布于西藏;(50)丽江乌头,分布于四川木里、云南丽江,块根用于风湿痛;全草杀虫;本品为云南药用草乌之一;(51)毛果丽江乌头,分布于四川;(52)大渡乌头,又名卢定乌头;块根圆锥形,长4~9cm,直径1~3cm,深棕色至棕褐色,皱缩,有深皱摺及深沟纹,质地坚硬,能折断,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或放射状,形成层呈不规则形;分布于四川西部,个别地区民间作草药代替乌头药用;(53)低盔大渡乌头,分布于四川; (54)展毛大渡乌头,分布于四川;(55)膝瓣乌头,块根呈圆锥形,长2.0~6.5cm,直径0.4~1.0cm,表面深褐色,有须根痕,母根皱缩较深,顶端残存茎基,子根皱纹较少,稍平滑,顶端可见干枯的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状,灰褐色至黑褐色,可见5~6个棕色点;分布于云南,在四川为分布新记录,块根辛,温,有大毒,功能祛风湿,镇痛;云南称其为大草乌,民间作箭毒,外用于跌打瘀肿;(56)低盔膝瓣乌头,分布于四川;(57)爪盔膝瓣乌头,分布于云南;(58)长喙乌头,分布于云南中甸;(59)无毛乌头,分布于四川;(60)露蕊乌头,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根辛,温,有大毒,用于关节痛;叶用于疥癣,并杀灭蛆;花用于淋风;(61)剑川乌头,分布于云南;(62)疏毛剑川乌头,分布于四川;(63)瓜叶乌头,又名血乌、藤乌、白乌头、羊角七、藤草乌、见血封喉,根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cm,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有纵沟纹、支根残留及须根痕,质地坚硬,能折断,断面维管束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呈五角形;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块根辛,温,有大毒,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痛,外用于无名肿毒,疥疮;四川地方标准收载,作草乌药用;浙江称其为蔓乌头、藤乌头;(64)展毛瓜叶乌头,分布于四川灌县、平武;(65)截基瓜叶乌头,分布于云南;(66)拳距瓜叶乌头,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块根祛风胜湿,活血行瘀;(67)长距瓜叶乌头,分布于四川;(68)珠芽瓜叶乌头,茎有珠芽;(69)白花瓜叶乌头,分布于四川;(70)爪盔瓜叶乌头,分布于云南;(71)川鄂乌头,块根胡萝卜形或倒圆锥形,长1.5~3.8cm;分布于湖北、四川,块根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湖北作草乌药用;(72)细裂川鄂乌头,分布于四川东北部;(73)展毛川鄂乌头,分布于山西、陕西、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功效与川鄂乌头相同;(74)会理乌头,分布于四川;(75)缺刻乌头,分布于四川、云南;(76)滇北乌头,分布于云南昭通,民间称白花一支蒿,用于跌打损伤;(77)鸭绿乌头,分布于吉林、黑龙江;(78)东北乌头,又名光梗鸭绿乌头,分布于东北,块根辛、苦,热,有大毒,功效类似草乌;(79)金阳乌头,根呈长圆锥形,平直或稍弯曲,长4~6cm,中部直径1~2cm,表面暗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及圆点状须根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可见形成层环;野生于四川凉山金阳县,从本品中已提取出4种生物碱,光翠雀碱对由于乌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有预防作用;(80)多根乌头,块根3~4个或更多形成水平或斜的链,长2~8cm,直径0.5~1.5cm,下端渐细,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分布于新疆北部,块根用于神经痛,牙痛,关节痛,作草乌头入药;(81)吉林乌头,分布于东北,全草用于胃脘痛;冯锋等研究吉林乌头的化学成分,从根中分离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

gigaconitine、8-acetylexcelsine、11-acetyl-1,19-epoxydenudatine、Lepetine、denudatine;从地上部分(花,叶和茎)分离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

lepenine、akirane、excelsine、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和芦丁;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C19二萜生物碱;(82)毛果吉林乌头,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根祛风除湿,活血止痛;(83)雪山一支蒿,又名工布乌头、西藏乌头、雪上一支蒿;块根倒圆锥形;分布于四川、西藏,块根有毒,用于炭疽病,外用于跌打损伤,毒虫咬伤;(84)工布乌头,分布于西藏,当地多用酒泡外搽治疗跌打损伤,毒虫咬伤;(85)柔毛工布乌头,分布于四川;(86)贡山乌头,分布于云南碧江、贡山;(87)冕宁乌头,根呈圆锥形,长2.5~4.5cm,直径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