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74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docx

版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

第3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

是宇宙间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1)

(2)

(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理解—要点突破]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2.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④地质条件好。

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018·湖南长沙一中测试)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回答1~2题。

【导学号:

92040009】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

密度

大气主

要成分

表面均

温(℃)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2、O2

22

23h56′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2

-23

24h37′

1.9年

1.火星表面的均温为-23℃,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比地球远

B.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

C.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2.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1.A 2.B [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系。

行星温度主要由其与太阳的距离决定。

由表格数据火星距日比地球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较低,选A项。

第2题,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其中氧适宜生物的呼吸。

故选B。

]

考向2 航天基地发射条件分析

(2018·湖北百校高三联考)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A [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

]

4.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析] 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应从纬度位置、地势、气象条件、人口多少、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有利条件:

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

天气多变。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概述

①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

②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2)对地球的影响

①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②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类型:

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其周期约为11年。

[理解—要点突破]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成因

(1)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活动特征

活动层次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黑子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

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③周期约为11年

光球层

耀斑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③释放巨大能量

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⑤周期约为11年

色球层

太阳风

①温度极高

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

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流

日冕层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思维流程]

1.A 2.C [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

(2018·安徽六校高三联考)一般认为月总太阳辐射量在300MJ/m2以上,可以使集热面积在3m2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热水的需求。

读重庆市各月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导学号:

92040010】

3.有关重庆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较丰富地区

B.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5个月

C.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丰富地区

D.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6个月

4.有关重庆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的原因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2月少于3月是因为2月太阳高度大

B.11月多于1月是因为1月昼短

C.6月少于8月是因为6月地球公转的速度慢

D.1月少于7月是因为1月云量多

3.B 4.D [第3题,重庆阴雨天较多,是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较少地区,A、C错;从图中看重庆一年中月总太阳辐射量在300MJ/m2以上有5个月,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5个月。

第4题,2月少于3月是因为2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A错;11月和1月昼长差不多,影响11月多于1月是因为天气原因,B错;6月少于8月是因为6月降水多,8月伏旱天气晴天多,C错;1月少于7月是因为1月云量多,7月伏旱天气晴天多,D对。

]

考向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18·浙江绍兴市9月测试)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

NASA有关人员解释:

“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

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

完成5~6题。

5.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甲段B.乙段

C.丙段D.丁段

6.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

A.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

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

C.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D.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5.C 6.A [第5题,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火星位于太阳的正后方。

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

因此,为了防止通信受损,NASA已经决定,暂停NASA和多个火星轨道飞行器以及地面火星车之间的通讯。

故选C。

第6题,发生通讯干扰是由于NASA在向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射电磁波信号时要从太阳外围的大气层穿过,太阳大气中日冕层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将干扰经过的电磁波信号,使火星接收器无法正常工作。

故选A。

]

考点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第1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

(2)两个界面

名称

波速变化

①表示莫霍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②表示古登堡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三个圈层:

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4)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理解—要点突破]

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图

2.表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运用—考向通关]

(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1~3题。

【导学号:

92040011】

1.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

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 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b圈层的特点是(  )

A.连续而规则B.连续而不规则

C.规则而不连续D.不规则而连续

3.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氧气B.氮气、二氧化碳

C.氧气、氮气D.氧气、二氧化碳

1.C 2.B 3.C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a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陆地大于海洋,高山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故选C。

第2题,读图可知,b圈层为水圈,水圈为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故选B。

第3题,读图可知,c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故选C。

]

地理图表专攻

(二)|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识记—常考图示]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注:

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我国年太阳辐射的总体分布规律

①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②我国年太阳辐射的极值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①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000~6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000~3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②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②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③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④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⑤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

(1)~

(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解图流程] 

[答案] 

(1)B 

(2)A

[迁移应用]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1.D 2.D [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知,青藏高原上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图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云雨多,乙地晴天多,阴天少,光合有效辐射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