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964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docx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

2.1自然条件分析

2.1.1港区地理位置

日照港位于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中部,位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

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北与连云港比邻:

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口陆上铁路经石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联;公路有三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水路可直通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港口,目前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航。

现有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

石臼港区在日照市老城区东南10Km处,地理坐标35°23′00″N,119°33′00″E。

石臼港区有四个作业区,其中东作业区由原石臼港的大宗散货区和日照港东港区组成,北作业区为原日照港中港区,西作业区为原日照西港区,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在西作业区的西南侧。

岚山港区位于黄海海洲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地理坐标35°05′35′′N,119°22′17′′E。

岚山港区有南、中、北三个作业区,其中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

2.1.2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

日照港位于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中部,位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

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北与连云港比邻:

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口陆上铁路经石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联;公路有三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水路可直通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港口,目前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航。

,现有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

石臼港区在日照市老城区东南10Km处,地理坐标35°23′00″N,119°33′00″E。

石臼港区有四个作业区,其中东作业区由原石臼港的大宗散货区和日照港东港区组成,北作业区为原日照港中港区,西作业区为原日照西港区,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在西作业区的西南侧。

岚山港区位于黄海海洲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地理坐标35°05′35′′N,119°22′17′′E。

岚山港区有南、中、北三个作业区,其中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

日照港石臼港区在大地构造上处新华夏系的鲁东地盾胶南隆起区。

区内基岩广泛出露,其岩性主要是燕山晚期花岗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元古界变质岩系;由于长期处于剥蚀环境,缺失古、中生界,第四系不发育。

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为NE及近EW向。

港区陆域为绝对高程10~20m的准平原化剥蚀面。

近岸水深条件较好,底质为砂砾,基岩埋藏较浅。

本次工程位于日照集装箱码头二期南侧,码头区距岸1000多米,天然水深4.5~5.5m,调头水域天然水深5~8m。

码头与陆岸之间底质为泥(淤泥厚3m左右),向岸渐薄并缺失。

2.1.3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据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2007年4月的钻探资料,码头区岩土层分布较有规律,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综述如下:

①1淤泥(Q4m)

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4.45~-5.49m,层厚1.5~3.3m。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塑性高。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

①2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6.02~-8.27m,层厚0.5~3.0m。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塑性高。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等。

②粉质粘土(Q4m)

普遍分布,层位较连续。

层顶高程-8.06~-10.10m,层厚0.3~1.8m。

灰黑色,饱和,软塑,含腐植质及贝壳碎屑等,底部多混粗砂。

平均标贯击数2.8击,容许承载力90kPa。

③粗砂(Q4m)

分布较广泛。

层顶高程-9.02~-10.47m,层厚0.2~1.0m。

灰黑色,饱和,松散~稍密,不均匀,粘粒含量较多,混淤泥质。

平均标贯击数8.3击,容许承载力130kPa。

④粗砾砂(Q3al+pl)

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8.49~-10.77m,层厚0.9~4.5m。

黄褐~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一般,颗粒多呈次棱角状,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上部粘性土含量相对较高,夹中细砂薄层。

局部见粉质粘土透镜体状。

平均标贯击数26.7击,容许承载力245kPa。

④1中砂(Q3al+pl)

分布不广泛。

层顶高程-10.29~-11.90m,层厚0.2~1.0m。

浅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较好,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平均标贯击数30.6击,容许承载力220kPa。

⑤花岗岩(γ53)

据风化程度不同,分为⑦1全风化花岗岩和⑦2强风化花岗岩。

⑤1全风化花岗岩(γ53)

局部分布。

层顶高程-11.32~-12.66m,层厚0.3~1.6m。

灰白~褐黄色,原岩结构尚可辨认,暗色矿物完全风化,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平均标贯击数42.5击,容许承载力400kPa。

⑤2强风化花岗岩(γ53)

层顶高程-10.90~-14.26m,最大揭露厚度为1.2m。

黄褐~灰白色,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顺裂隙面有Fe、Mn质渲染,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击数大于50击,容许承载力800kPa。

表2.1日照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密度γ(kN/m3)

压缩模量ES

(MPa)

内聚力

CK

kPa

内摩擦角

φΚ

(°)

承载力建议值fK

(kPa)

①—2

粘土

18.9

15.7

123.85

23.3

200

粉土

19.0

6.3

87.2

30.5

170

粉砂夹砾砂

17.0

7.9

29.8

34.2

145

泥岩、泥质砂岩

350

⑤—1

花岗岩

残积土

19.0

7.9

26.95

29.9

240

⑤—2

全风化

19.5

11.0

37.7

31

320

⑤—3

强风化

500

码头后方回填区土层分布情况:

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

自码头线向岸,表部淤泥层变薄并缺失,基岩面逐步上升至-6m左右或更高。

水域土层分布情况:

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其中岩面高程为-11.35~-18.22m。

2.1.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强风化花岗岩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码头结构型式适合采用重力式。

(2)根据基岩埋深条件,码头基槽及泊位区开挖时有一定数量的炸岩。

调头水域土层开挖性尚好,不存在炸岩问题。

(3)码头后方的回填区除近岸地段外,淤泥质土层一般厚1.5~4.5m,陆域形成时宜作适当清除再接受回填。

2.1.5地震烈度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说明书(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2水文

2.2.1潮汐

(1)潮汐性质

日照港属规则半日潮。

表2.2基准面

平均海平面

0

黄海平均海平面

0.05m

石臼港区理论最低潮面

2.68m

(2)潮位特征值

统计1968~1996年潮位资料,本港潮位特征值如下(以日照港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

历史最高潮位5.65m(1992年8月31日)

历史最低潮位-0.47m(1980年10月26日)

平均高潮位4.22m

平均低潮位1.22m

平均海平面2.73m

平均潮差3.02m

最大潮差4.90m

(3)工程水位

设计高水位4.73m

设计低水位0.59m

极端高水位5.82m

极端低水位-0.60m

施工水位:

2.0m

(4)乘潮水位

港池、航道乘潮水位详见表

 

 

表2.3石臼港区年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

m

累积频率

乘潮延时

F=60%

F=70%

F=75%

F=80%

F=85%

F=90%

F=95%

T=1

4.07

3.96

3.92

3.87

3.85

3.69

3.60

T=2

3.90

3.81

3.78

3.72

3.69

3.56

3.45

T=3

3.69

3.63

3.59

3.53

3.50

3.39

3.30

T=4

3.40

3.33

3.30

3.26

3.23

3.13

3.04

 

表2.4石臼港区(冬三月)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

m

累积频率

乘潮延时

F=60%

F=70%

F=75%

F=80%

F=85%

F=90%

F=95%

T=1

3.70

3.65

3.60

3.55

3.45

3.40

3.32

T=2

3.60

3.53

3.45

3.40

3.35

3.27

3.20

T=3

3.43

3.33

3.27

3.22

3.12

3.05

2.90

T=4

3.15

3.05

3.00

2.95

2.90

2.85

2.78

2.2.2波浪

(1)波况

国家海洋局在1959年就在石臼建有海洋观测站,原名石臼所海洋站,1984年7月1日更名为石臼港海洋站,2002年更名为国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

海洋站原站址位于石臼咀,三面环海,北接陆地,西靠港湾,地理坐标为35°22′42″N、119°33′30″E。

由于日照港建设的需要,1982年10月1日由原站址向偏北方向迁移1.5km到石臼灯塔处。

北靠万平口,西北为陆地,东面为黄海。

向NNE方向9km是龙山咀,向SSW方向8km是奎山咀,向SSE方向3km是日照港煤炭码头。

海洋站观测项目有波浪、水温、盐度及地面气象等。

从1968年开始增加潮位观测。

各项目观测点见图1-1。

现将各项目测点情况介绍如下。

 

 

石臼港区附近海域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波高(

)超过3.0m的大浪以台风过程引起的居多,气旋过程引起的较少,其波向几乎全部为偏东方向。

涌浪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且以东向涌浪为最多。

使用1977~2004年实测海浪资料统计,石臼港区海域常浪向为E,频率20.03%;强浪向为E,实测

≥2.0m的频率为0.43%,实测

≥2.5m的频率为0.15%;最大实测波高

=4.4m,E向,出现于8114号台风期,详见石臼港区波玫瑰图统计表和石臼港区波玫瑰图。

表2.5石臼港区各级别波高(H1/10)(1977~2004年)波玫瑰图统计表单位:

频率(%)

波高

级别   方位

0-0.6

0.7-0.8

0.9-1.0

1.1-1.2

1.3-1.5

1.6-2.0

2.1-2.4

2.5-2.9

≥3.0

N

2.51

0.77

0.48

0.24

0.20

0.10

0.02

0.00

0.00

NNE

1.21

0.36

0.30

0.15

0.16

0.19

0.05

0.01

0.00

NE

2.55

1.16

0.98

0.78

0.79

0.48

0.10

0.02

0.01

ENE

3.82

1.74

1.30

1.05

0.95

0.75

0.15

0.04

0.00

E

10.24

3.50

2.19

1.48

1.27

0.90

0.28

0.15

0.02

ESE

7.20

2.13

0.98

0.68

0.35

0.20

0.05

0.03

0.03

SE

6.40

2.12

1.02

0.46

0.31

0.15

0.04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