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634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docx

单片机STM32学习笔记

推挽输出与开漏输出的区别

推挽输出:

可以输出高,低电平,连接数字器件;

开漏输出:

输出端相当于三极管的集电极.要得到高电平状态需要上拉电阻才行.适合于做电流型的驱动,其吸收电流的能力相对强(一般20ma以内).

  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

要实现“线与”需要用OC(opencollector)门电路.是两个参数相同的三极管或MOSFET,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效率高。

输出既可以向负载灌电流,也可以从负载抽取电流。

问题:

很多芯片的供电电压不一样,有3.3v和5.0v,需要把几种IC的不同口连接在一起,是不是直接连接就可以了?

实际上系统是应用在I2C上面。

简答:

1、部分3.3V器件有5V兼容性,可以利用这种容性直接连接

2、应用电压转换器件,如TPS76733就是5V输入,转换成3.3V、1A输出。

开漏电路特点及应用

在电路设计时我们常常遇到开漏(opendrain)和开集(opencollector)的概念。

所谓开漏电路概念中提到的“漏”就是指MOSFET的漏极。

同理,开集电路中的“集”就是指三极管的集电极。

开漏电路就是指以MOSFET的漏极为输出的电路。

一般的用法是会在漏极外部的电路添加上拉电阻。

完整的开漏电路应该由开漏器件和开漏上拉电阻组成。

如图1所示:

   

组成开漏形式的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外部电路的驱动能力,减少IC内部的驱动。

当IC内部MOSFET导通时,驱动电流是从外部的VCC流经Rpull-up,MOSFET到GND。

IC内部仅需很下的栅极驱动电流。

如图1。

2.可以将多个开漏输出的Pin,连接到一条线上。

形成“与逻辑”关系。

如图1,当PIN_A、PIN_B、PIN_C任意一个变低后,开漏线上的逻辑就为0了。

这也是I2C,SMBus等总线判断总线占用状态的原理。

3.可以利用改变上拉电源的电压,改变传输电平。

如图2,IC的逻辑电平由电源Vcc1决定,而输出高电平则由Vcc2决定。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低电平逻辑控制输出高电平逻辑了。

4.开漏Pin不连接外部的上拉电阻,则只能输出低电平(因此对于经典的51单片机的P0口而言,要想做输入输出功能必须加外部上拉电阻,否则无法输出高电平逻辑)。

5.标准的开漏脚一般只有输出的能力。

添加其它的判断电路,才能具备双向输入、输出的能力。

应用中需注意:

1.  开漏和开集的原理类似,在许多应用中我们利用开集电路代替开漏电路。

例如,某输入Pin要求由开漏电路驱动。

则我们常见的驱动方式是利用一个三极管组成开集电路来驱动它,即方便又节省成本。

如图3。

2.上拉电阻Rpull-up的阻值决定了逻辑电平转换的沿的速度。

阻值越大,速度越低功耗越小。

反之亦然。

Push-Pull输出就是一般所说的推挽输出,在CMOS电路里面应该较CMOS输出更合适,应为在CMOS里面的push-pull输出能力不可能做得双极那么大。

输出能力看IC内部输出极N管P管的面积。

和开漏输出相比,push-pull的高低电平由IC的电源低定,不能简单的做逻辑操作等。

push-pull是现在CMOS电路里面用得最多的输出级设计方式。

at91rm9200GPIO模拟I2C接口时注意!

判断上拉输入和下拉输入

当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对应的引脚输入数据是0或1是不确定的,还要看外部电路的组成是上拉还是下拉,当外部电路时上拉的时候,即外部接正的时候,读入的数据是1;当

外部电路是下拉的时候,读入的数据是0.

上拉例子:

无键按下的时候是1  ,有键按下是0

下拉例子:

无键按下的时候是0,有键按下时是1

 

STM32学习----时钟

在STM32中,有五个时钟源,为HSI、HSE、LSI、LSE、PLL。

①、HSI是高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8MHz。

②、HSE是高速外部时钟,可接石英/陶瓷谐振器,或者接外部时钟源,频率范围为4MHz~16MHz。

③、LSI是低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40kHz。

④、LSE是低速外部时钟,接频率为32.768kHz的石英晶体。

⑤、PLL为锁相环倍频输出,其时钟输入源可选择为HSI/2、HSE或者HSE/2。

倍频可选择为2~16倍,但是其输出频率最大不得超过72MHz。

其中40kHz的LSI供独立看门狗IWDG使用,另外它还可以被选择为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

另外,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还可以选择LSE,或者是HSE的128分频。

RTC的时钟源通过RTCSEL[1:

0]来选择。

STM32中有一个全速功能的USB模块,其串行接口引擎需要一个频率为48MHz的时钟源。

该时钟源只能从PLL输出端获取,可以选择为1.5分频或者1分频,也就是,当需要使用USB模块时,PLL必须使能,并且时钟频率配置为48MHz或72MHz。

另外,STM32还可以选择一个时钟信号输出到MCO脚(PA8)上,可以选择为PLL输出的2分频、HSI、HSE、或者系统时钟。

系统时钟SYSCLK,它是供STM32中绝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时钟源。

系统时钟可选择为PLL输出、HSI或者HSE。

系统时钟最大频率为72MHz,它通过AHB分频器分频后送给各模块使用,AHB分频器可选择1、2、4、8、16、64、128、256、512分频。

其中AHB分频器输出的时钟送给5大模块使用:

①、送给AHB总线、内核、内存和DMA使用的HCLK时钟。

②、通过8分频后送给Cortex的系统定时器时钟。

③、直接送给Cortex的空闲运行时钟FCLK。

④、送给APB1分频器。

APB1分频器可选择1、2、4、8、16分频,其输出一路供APB1外设使用(PCLK1,最大频率36MHz),另一路送给定时器(Timer)2、3、4倍频器使用。

该倍频器可选择1或者2倍频,时钟输出供定时器2、3、4使用。

⑤、送给APB2分频器。

APB2分频器可选择1、2、4、8、16分频,其输出一路供APB2外设使用(PCLK2,最大频率72MHz),另一路送给定时器(Timer)1倍频器使用。

该倍频器可选择1或者2倍频,时钟输出供定时器1使用。

另外,APB2分频器还有一路输出供ADC分频器使用,分频后送给ADC模块使用。

ADC

分频器可选择为2、4、6、8分频。

在以上的时钟输出中,有很多是带使能控制的,例如AHB总线时钟、内核时钟、各种APB1外设、APB2外设等等。

当需要使用某模块时,记得一定要先使能对应的时钟。

需要注意的是定时器的倍频器,当APB的分频为1时,它的倍频值为1,否则它的倍频值就为2。

连接在APB1(低速外设)上的设备有:

电源接口、备份接口、CAN、USB、I2C1、I2C2、UART2、UART3、SPI2、窗口看门狗、Timer2、Timer3、Timer4。

注意USB模块虽然需要一个单独的48MHz时钟信号,但它应该不是供USB模块工作的时钟,而只是提供给串行接口引擎(SIE)使用的时钟。

USB模块工作的时

钟应该是由APB1提供的。

连接在APB2(高速外设)上的设备有:

UART1、SPI1、Timer1、ADC1、ADC2、所有普通IO口(PA~PE)、第二功能IO口。

下图为STM32芯片的时钟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STM32的时钟封装。

STM32资料一

flash:

芯片内部存储器flash操作函数

我的理解——对芯片内部flash进行操作的函数,包括读取,状态,擦除,写入等等,可以允许程序去操作flash上的数据。

1,FLASH时序延迟几个周期,等待总线同步操作。

推荐按照单片机系统运行频率,0—24MHz时,取Latency=0;24—48MHz时,取Latency=1;48~72MHz时,取Latency=2。

所有程序中必须的

用法: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位置:

RCC初始化子函数里面,时钟起振之后。

2,开启FLASH预读缓冲功能,加速FLASH的读取。

所有程序中必须的

用法: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位置:

RCC初始化子函数里面,时钟起振之后。

3、lib:

调试所有外设初始化的函数。

我的理解——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只要知道所有外设在调试的时候,EWRAM需要从这个函数里面获得调试所需信息的地址或者指针之类的信息。

基础应用1,只有一个函数debug。

所有程序中必须的。

用法:

     #ifdefDEBUG

          debug();

#endif

 位置:

main函数开头,声明变量之后。

4、nvic:

系统中断管理。

我的理解——管理系统内部的中断,负责打开和关闭中断。

基础应用1,中断的初始化函数,包括设置中断向量表位置,和开启所需的中断两部分。

所有程序中必须的。

用法:

     voidNVIC_Configuration(void)

{

NVIC_InitTypeDefNVIC_InitStructure;      //中断管理恢复默认参数

#ifdef  VECT_TAB_RAM  //如果C/C++Compiler\Preprocessor\Definedsymbols中的定义了VECT_TAB_RAM(见程序库更改内容的表格)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0x0);//则在RAM调试

#else                          //如果没有定义VECT_TAB_RAM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0x0);//则在Flash里调试

#endif                                            //结束判断语句

//以下为中断的开启过程,不是所有程序必须的。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设置NVIC优先级分组,方式。

//注:

一共16个优先级,分为抢占式和响应式。

两种优先级所占的数量由此代码确定,NVIC_PriorityGroup_x可以是0、1、2、3、4,分别代表抢占优先级有1、2、4、8、16个和响应优先级有16、8、4、2、1个。

规定两种优先级的数量后,所有的中断级别必须在其中选择,抢占级别高的会打断其他中断优先执行,而响应级别高的会在其他中断执行完优先执行。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中断通道名;//开中断,中断名称见函数库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0;//抢占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0;      //响应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ENABLE;//启动此通道的中断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中断初始化

}

5、        rcc:

单片机时钟管理。

我的理解——管理外部、内部和外设的时钟,设置、打开和关闭这些时钟。

基础应用1:

时钟的初始化函数过程

用法:

voidRCC_Configuration(void)          //时钟初始化函数

{

  ErrorStatusHSEStartUpStatus;              //等待时钟的稳定

  RCC_DeInit();                          //时钟管理重置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打开外部晶振

  HSEStartUpStatus=RCC_WaitForHSEStartUp();      //等待外部晶振就绪

if(HSEStartUpStatus==SUCCESS)

  {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flash读取缓冲,加速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flash操作的延时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AHB使用系统时钟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2);            //APB2(高速)为HCLK的一半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APB1(低速)为HCLK的一半

//注:

AHB主要负责外部存储器时钟。

APB2负责AD,I/O,高级TIM,串口1。

APB1负责DA,USB,SPI,I2C,CAN,串口2345,普通TIM。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RCC_PLLMul_9);//PLLCLK=8MHz*9=72MHz

RCC_PLLCmd(ENABLE);                        //启动PLL

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RESET){} //等待PLL启动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将PLL设置为系统时钟源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0x08){}   //等待系统时钟源的启动

  }

RCC_AHBPeriphClockCmd(ABP2设备1|ABP2设备2|,ENABLE);//启动AHP设备

RCC_APB2PeriphClockCmd(ABP2设备1|ABP2设备2|,ENABLE);//启动ABP2设备

RCC_APB1PeriphClockCmd(ABP2设备1|ABP2设备2|,ENABLE);//启动ABP1设备

}

6、       exti:

外部设备中断函数

我的理解——外部设备通过引脚给出的硬件中断,也可以产生软件中断,19个上升、下降或都触发。

EXTI0~EXTI15连接到管脚,EXTI线16连接到PVD(VDD监视),EXTI线17连接到RTC(闹钟),EXTI线18连接到USB(唤醒)。

基础应用1,设定外部中断初始化函数。

按需求,不是必须代码。

用法:

voidEXTI_Configuration(void)

{

EXTI_InitTypeDefEXTI_InitStructure;      //外部设备中断恢复默认参数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通道1|通道2;//设定所需产生外部中断的通道,一共19个。

EXTI_InitStructure.EXTI_Mode=EXTI_Mode_Interrupt;   //产生中断

EXTI_InitStructure.EXTI_Trigger=EXTI_Trigger_Falling;//上升下降沿都触发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Cmd=ENABLE;        //启动中断的接收

EXTI_Init(&EXTI_InitStructure);        //外部设备中断启动

}

7、       dma:

通过总线而越过CPU读取外设数据

我的理解——通过DMA应用可以加速单片机外设、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并在传输期间不影响CPU进行其他事情。

这对于入门开发基本功能来说没有太大必要,这个内容先行跳过。

8、       systic:

系统定时器

我的理解——可以输出和利用系统时钟的计数、状态。

基础应用1,精确计时的延时子函数。

推荐使用的代码。

用法:

staticvu32TimingDelay;              //全局变量声明

voidSysTick_Config(void)                    //systick初始化函数

{

SysTick_CounterCmd(SysTick_Counter_Disable);          //停止系统定时器

SysTick_ITConfig(DISABLE);//停止systick中断

SysTick_CLKSourceConfig(SysTick_CLKSource_HCLK_Div8);//systick使用HCLK作为时钟源,频率值除以8。

SysTick_SetReload(9000);        //重置时间1毫秒(以72MHz为基础计算)

SysTick_ITConfig(ENABLE);                 //开启systic中断

}

voidDelay(u32nTime)                    //延迟一毫秒的函数

{

SysTick_CounterCmd(SysTick_Counter_Enable);          //systic开始计时

  TimingDelay=nTime;              //计时长度赋值给递减变量

while(TimingDelay!

=0){};//检测是否计时完成

SysTick_CounterCmd(SysTick_Counter_Disable);      //关闭计数器

SysTick_CounterCmd(SysTick_Counter_Clear);       //清除计数值

}

voidTimingDelay_Decrement(void)//递减变量函数,函数名由“stm32f10x_it.c”中的中断响应函数定义好了。

{

if(TimingDelay!

=0x00)//检测计数变量是否达到0

{TimingDelay--;//计数变量递减

}

}

注:

建议熟练后使用,所涉及知识和设备太多,新手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

新手可用简化的延时函数代替:

voidDelay(vu32nCount)                //简单延时函数

{

  for(;nCount!

=0;nCount--);       //循环变量递减计数

}

当延时较长,又不需要精确计时的时候可以使用嵌套循环:

voidDelay(vu32nCount)              //简单的长时间延时函数

{inti;//声明内部递减变量

  for(;nCount!

=0;nCount--)              //递减变量计数

{for(i=0;i<0xffff;i++)}              //内部循环递减变量计数

}

9、       gpio:

I/O设置函数

我的理解——所有输入输出管脚模式设置,可以是上下拉、浮空、开漏、模拟、推挽模式,频率特性为2M,10M,50M。

也可以向该管脚直接写入数据和读取数据。

基础应用1,gpio初始化函数。

所有程序必须。

用法:

voidGPIO_Configuration(void)

{

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ure;          //GPIO状态恢复默认参数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标号|GPIO_Pin_标号;//管脚位置定义,标号可以是NONE、ALL、0至1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2MHz;//输出速度2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AIN;//模拟输入模式

GPIO_Init(GPIOC,&GPIO_InitStructure);//C组GPIO初始化

//注:

以上四行代码为一组,每组GPIO属性必须相同,默认的GPIO参数为:

ALL,2MHz,FLATING。

如果其中任意一行与前一组相应设置相同,那么那一行可以省略,由此推论如果前面已经将此行参数设定为默认参数(包括使用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ure代码),本组应用也是默认参数的话,那么也可以省略。

以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应用的管脚全部被定义完毕。

……

}

基础应用2,向管脚写入0或1

用法:

GPIO_WriteBit(GPIOB,GPIO_Pin_2,(BitAction)0x01);  //写入1

基础应用3,从管脚读入0或1

用法: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GPIO_Pin_6)

sw笨笨的STM32笔记之七:

让它跑起来,基本硬件功能的建立

0、       实验之前的准备

a)        接通串口转接器

b)        下载IO与串口的原厂程序,编译通过保证调试所需硬件正常

1、        flash,lib,nvic,rcc和GPIO,基础程序库编写

a)        这几个库函数中有一些函数是关于芯片的初始化的,每个程序中必用。

为保障程序品质,初学阶段要求严格遵守官方习惯。

注意,官方程序库例程中有个platform_config.h文件,是专门用来指定同类外设中第几号外设被使用,就是说在main.c里面所有外设序号用x代替,比如USARTx,程序会到这个头文件中去查找到底是用那些外设,初学的时候参考例程别被这个所迷惑住。

b)        全部必用代码取自库函数所带例程,并增加逐句注释。

c)        习惯顺序——Lib(debug),RCC(包括Flash优化),NVIC,GPIO

d)        必用模块初始化函数的定义:

voidRCC_Configuration(void);        //定义时钟初始化函数

voidGPIO_Configuration(void);      //定义管脚初始化函数

voidNVIC_Configuration(void);     //定义中断管理初始化函数

voidDelay(vu32nCount);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