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955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docx

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

2020年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分析

 

一、行业变动趋势及原因

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销量、保有量提升,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共享化市场孕育兴起,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4.2万辆和120.6万辆,相较于2014年10.32万辆与9.74万辆的产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47%和165.41%,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进而带动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多家大型锂电池厂商进行产能扩容或兴建新厂。

市场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锂电池检测系统、锂电池智能制造设备、储能相关产品及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但由于国家逐步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造成新能源汽车企业利润下降,也对锂电池成本的降低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压力将传导至锂电池设备企业,因此,不排除未来锂电池检测系统产品价格下降的可能。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对锂电池及其设备制造行业的大力支持

锂电池技术是解决大规模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锂电池生产工艺的提升离不开锂电池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国家目前将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行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对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及财政部等多个部委,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支持、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锂电池检测系统、锂电池智能制造设备、储能相关产品及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等新能源相关领域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

(2)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下游厂商寻求产能扩张

随着消费电子等传统行业对锂离子电池容量、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动力电池等需要大功率多块电池串联成组的应用,将大幅拉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增长。

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长将带动锂电池检测系统需求的快速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例,根据工信部于2019年1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愿景为: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仅为4.68%,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也将带动锂电池及锂电池检测系统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3)下游厂商对设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的需求增加

我国锂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生产厂商较多,但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的厂商为数不多,大多数小规模锂电池厂商以手工操作、半自动设备、单体自动化设备为主。

过去,凭借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我国的锂电池在中低端市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低端产品毛利率会逐步下降。

锂电池行业内有实力的厂商会以发展高端产品为目标,构建品牌与技术壁垒。

未来,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我国锂电池生产商积极与电网企业、整车制造商合作研发先进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高端锂电产品对生产工艺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锂电池生产商需要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以满足锂电生产工艺的技术提升需求。

(4)全球锂电池生产线逐步向中国转移

目前,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下,全球主要锂电池生产商以及上游电池材料生产商逐步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电动汽车产销量迎来井喷式增长,对锂电池的需求迅猛增长。

全球主要企业瞄准这一市场,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步伐,全球锂电池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偏移。

从投资规模看,2014年以来,全球锂电池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中国,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等跨国企业积极在中国布局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带动国内锂电池及其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5)充电基础设施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已成为当下城市中的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必要手段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中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1.64万台,较2018年增长约12.89万台,同比增幅达33.27%,处于快速建设阶段。

此外,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称,根据需求预测结果,按适度超前原则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同时,市场上大量保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也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市场化的驱动力。

根据《GlobalEVOutlook2019》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从区域来看,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市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保有量达231万辆。

在政策的引导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充电基础设施有望在短时间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6)消费类和小动力锂电池市场增长

消费类及小动力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自行车、无人机、园林工具等产品。

随着相关应用产品的快速发展和锂电池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消费类及小动力锂电池相关设备的市场前景良好。

在消费类锂电池领域,近年来,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不断迭代升级的同时,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等)、无人机、智能音箱等各类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是消费电子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

据IDC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2023年将达到489.1百万件,2019-2023年复合增长速度达23.22%。

而无线耳机作为可穿戴设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GFK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TWS耳机出货量将达1.5亿只,市场规模将增至1000亿元,超过其他类型耳机。

由于锂电池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能量载体,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多样化发展,将进一步带动锂电池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小动力锂电池领域,伴随着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化,锂电池逐渐取代传统的铅酸及镍氢等电池成为电动自行车、叉车、园林工具等终端应用领域的新动力源,加之锂电池技术的持续升级促使电池成本日益降低,锂电池在小动力应用领域的渗透率逐渐提升。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小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14.7GWh,产值规模已超100亿元,其市场增速已连续2年超过50%。

另外,2019年中国电动二轮车用锂电池出货量为6.1GWh,同比增长79.6%,预计未来五年锂电自行车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

因此,小动力锂电池具有庞大的可替换存量市场。

随着消费类及小动力应用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电池技术也处于加速升级阶段。

消费类及小动力锂电池不断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次数、低衰减性及便携性的技术方向加速发展,从而推动锂电池相关配套设备不断迭代升级,设备的更新周期已由原来的5-8年缩短至目前的3-5年,带动相关设备需求增长。

(7)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储能产品的普及将推动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全球能源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电化学储能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储能类型,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电化学中主要的储能方式。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6,625MW,同比增长126.4%,占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比重从2017年的1.67%提升到2018年的3.7%。

从中国市场来看,2018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072.7MW,同比增长175.2%,占我国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比重从2017年的1.35%提升到2018年的3.43%。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比将进一步从2018年的3.43%增长到7.3%,由此可见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长趋势明显。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不断下降、储能设备寿命不断提高,促进了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应用,电化学储能将成为全球储能产业新的发展趋势。

2、不利因素

(1)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

经过近20年的追赶,目前国内少数领先企业所生产的锂电池检测设备虽然也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技术沉淀时间较短、品牌影响力较弱,国产锂电池设备在国际高端设备领域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国内锂电池设备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

(2)缺乏综合型专业人才

锂电池检测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测控技术等,跨越多学科和技术领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的复合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集成难度高、开发难度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要求都较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发展迅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发展时间较短,综合型人才培养速度还未完全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

(3)行业标准缺乏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虽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锂离子电池及其设备制造产业,并下发了相关配套标准体系,但行业内统一标准的优势还未完全展现,导致目前行业内设备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参差不齐,对锂电池设备制造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

三、行业经营模式

通常由于各家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不同,检测设备的要求也有差异,检测设备厂家一般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研发、改装及生产,因此,检测设备生产商基本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

具体来说,锂离子电池检测系统的销售模式与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的建设模式密切相关。

一般地,有三种模式:

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检测设备现阶段通常需要和自动化生产线整合使用,因此锂离子电池检测设备制造商和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商均可成为总包商,两者存在互为客户供应商的情形。

此外近年融资租赁行业兴起,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由于购买设备的资金投入巨大,部分制造商会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来引进设备,以缓解资金压力。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检测行业中能够提供完整检测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仅能被动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充放电机及其他设备,很少有完整检测系统设计、集成方面的能力和实践,对集合了机械、电子、电气、材料、信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更是缺少经验。

行业内具备较强的产品自主研发、检测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仍然为数较少。

四、行业竞争格局

锂电池由于自身性能优势,其研究开发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

国外的锂电池检测系统开发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较为成熟,品牌效应高,占据高端锂电池检测系统一定市场份额。

全球锂电池检测系统制造商中,规模较大、知名度及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有美国Bitrode、德国Digatron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eroVironment,Inc.等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