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讲解.docx
《影像诊断学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诊断学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对比:
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天然差异,这样使X线投影形成良好的对比,即为自然对比。
2.CT图像:
CT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象。
3.T1W1:
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映组之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4.骨质疏松: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性骨病变。
5.骨质破坏:
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6.Codman三角:
骨肉瘤或炎症反应等疾病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
此三角称为 Codman三角,又称骨膜三角。
7.Colles骨折:
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8.青枝骨折:
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
多见于儿童。
9.关节脱位:
又叫脱臼或脱骱,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10.许莫氏结节(又名schmorl结节):
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11.空洞:
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
坏死物质经过支气管排出形成的病变状况。
12.肺气肿: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13.肺实变:
是指任何原因致肺泡腔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
14.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
15.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16.空腔:
是肺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构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
合并感染时,腔可见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
17.胸膜凹陷征:
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
18.心胸比例:
心脏横径在X线片的投影与胸廓相应位置的最大横径相比的比例。
正常心胸比例不大于0.5。
大于0.5通常认为心脏影扩大,多与心脏增大有关。
19.法洛四联症:
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成人先天性心脏中所占比例接近10%。
20.KerleyB线:
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垂直,其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21.肺门舞蹈症:
是一个X线征象,指在透视下可见两肺门的粗大肺动脉扩并有比较明显的搏动(或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22.第三弓:
即风心中增大的左房在胸片中的投影,其主要结构为左心耳。
23漏斗征:
是先心"动脉导管未闭"较为特异的征象,表现为主动脉结下方的动脉壁向外膨隆,其下方降主动脉在与肺动脉段相交处骤然收,主要是由于导管附着处主动脉壁的局部漏斗形膨出所致。
24.假肿瘤征:
在绞窄性肠梗阻中,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中充满大量的液体,在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形成类似于肿瘤样的征象。
是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征象。
25.充盈缺损:
是放射科的术语,指在钡剂造影时,由于病变向腔突出形成肿块,即在管腔形成占位性病变,所以造成局部造影剂缺损。
26.龛影:
是由充钡的胃肠轮廓某局部向外突出的含钡影像。
来自胃肠道壁的局限性缺损,见于胃肠道溃疡,也是作为描述溃疡的钡剂造影表现.
27.革带状胃:
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蠕动消失,胃腔狭窄,粘膜皱襞消失,状如皮革。
28.“双管”征:
胰腺段胆管扩,同时胰管扩即为双管征。
29.“灯泡”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30.肝脓肿环征:
脓肿周围出现低密度的环形带,即“环征”或“靶征”。
31.半月综合征:
进展期胃癌Ⅱ型的X线常表现为不规则龛影,多成半月形,外缘平直,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但锐利,其中常见结节状或指压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之为半月综合征。
32.主动脉淹没征:
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致其显示不清,呈所谓的主动脉淹没征。
33.阴性结石:
造影还能发现少数平片不能发现的阴性结石,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
34.肾自截:
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35.IVP:
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称IVP, 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中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过肾小球,肾小管浓缩排出使之显影,不但可以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腔解剖形态,而且可以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
36.马蹄肾:
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状如马蹄肾。
37.10%肿瘤:
即嗜铬细胞瘤,10%位于肾上腺之外,10%为双侧多发肿瘤,10%为恶性肿瘤和10%为家族性。
38.腔隙性脑梗死:
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软化灶),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组在60~70 岁。
39.模糊效应:
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
这是因为此期脑水肿消失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缺血半暗带: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
即为缺血半暗带。
40.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又称Binswanger病、进行性皮层下血管性脑病。
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
41.硬膜外血肿:
位于颅骨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42.硬膜下血肿:
是常见的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43.直角脱髓鞘征:
在多发性硬化(MS)MRI检查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或矢状面呈条形,可垂直于侧脑室,则称直角脱髓鞘征。
44.岛带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相邻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45.眼眶爆裂骨折:
当面中部受外力撞击发生骨折时眶底冲击使眶压剧增可造成眶底骨折这种骨折又称暴裂骨折
46.胡椒盐征或椒盐征(以颈动脉为例):
MRI检查血管瘤肿瘤血管因流空效应可呈低信号点、条状影,称为“椒盐”征。
47.眼型Graves病:
眼球突出,伴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甲状腺机能正常者。
48.颈动脉体瘤:
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
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女性稍多于男性,以30-50岁为主。
49.眶尖空虚征:
即眶肿瘤不侵犯眶尖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二、问答题
1.试述X线图像形成的条件:
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2.试述CT图像的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CT图像是层面图像。
3.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有无转移:
无转移
生长情况:
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使之压迫性破坏
局部骨变化:
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能保持其连续性
骨膜增生: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且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晰
血管造影:
血管分化正常,可见肿瘤压迫血管,使之牵拉,移位 恶性:
有无转移:
有转移
生长情况:
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
局部骨变化:
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形成
骨膜增生: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
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血管造影:
可见肿瘤血管多而紊乱,肿瘤染色及动静脉瘘,同时还可见供血动脉增粗及血 管侵蚀变僵硬,边缘破坏等征象
简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与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不同:
脊柱压缩性骨折X线表现:
(1)椎体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
(2)由于断端嵌入,见不到骨折线,反而(因骨小梁中断相互嵌插所致故见不到骨折线。
)能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影。
(3)椎体前方有分离的骨碎片。
(4)椎间隙正常。
(5)可并发脊椎后突出成角,侧移,甚至发生椎体错位。
(6)伴棘突、横突骨折。
椎体结核的特征是:
1)骨松质破坏;2)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3)椎间隙变窄、消失;4)后突,侧弯,变形;5)脊柱周围冷脓肿形成。
总之,脊椎结核的主要X线变化是椎体骨质破坏变形,椎间隙变窄、消失和冷脓肿形成。
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楔形变不难鉴别,后者无骨质破坏,椎间隙不变窄,更无冷脓肿形成,且有清楚外伤史,故可资鉴别。
4.简述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1、早期:
10~14天以多无明显X线改变,部分病例可出现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哈氏管扩大并出现骨质疏松。
肌肉间透亮影模糊消失,皮下脂肪层出现细条影。
2、发病期:
(1)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模糊、骨松质可见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骨质破坏;
(2)骨质变薄、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密度增高的坏死骨;(3)骨膜新生骨多为层状或花边状改变;病变很少跨越骺板侵犯骨骺。
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但同时亦有骨修复反应。
6.简述骨肉瘤的好发部位及X线表现:
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发生。
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发病年龄: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7岁,男性较多。
肿瘤多处于骨端,偶发生于骨干或骨骺。
X线片表现:
骨质致密度不一。
有不规则的破坏,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高起形成考德曼氏三角,有与骨干垂直方向的放射形骨针。
7.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
骨巨细胞瘤在X 线片上表现为骨端的溶骨性破坏,可侵及干骺端,向关节侧延伸侵及部分或全部邻近关节软骨下的骨皮质。
肿瘤大小与发生病变骨的大小有关。
肿瘤延患肢骨长轴侵及的围往往小于延横轴侵及的围,在骨干侧可见筛孔样改变,而在骨端的周围可见明显的骨皮质膨胀、变薄。
病变部为不同程度的溶骨改变,皮质外多没有骨膜反应;当出现病理骨折时则可见骨膜反应。
通常可见到骨膜下新生骨有中断,骨膜保持完整,病变的松质骨边缘部分可有明显的界限。
8.儿童骨折的X线特点:
青枝骨折:
表现为骨皮质皱褶、凹陷或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青嫩树枝折曲后的表现。
骨骺分离;表现为骨骺的移位,骺板增宽及临时钙化带变模糊或消失等间接征象做诊断。
9.简述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
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肿块与不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
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10.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CT表现特点
X线表现:
①癌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甚均匀,边缘不清,极易误诊。
②癌瘤早期,瘤体较小,亦可呈小结节状。
此阶段难以确认。
若随访结节进行性增大有可能识别。
③瘤体直径达1~2cm者,边缘多清楚,分叶可不明显,甚至部分边缘欠清。
积极进行多项检查可能确诊。
④瘤体直径大于3cm者则呈边缘清楚之肿块,密度均匀,无钙化,呈分叶状。
分叶征虽非肺癌独有,但仍不失为有价值之征象。
⑤瘤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毛糙状,以腺癌多见。
⑥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
但也可见壁薄似囊肿者。
⑦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等。
⑧双原发肺癌少见。
同时发生的双原发者更为少见。
可以同型,亦可不同型。
CT表现:
①早期肿瘤呈小结节影,CT发现较常规平片敏感,但定性有困难。
结节有无钙化及密度测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②肿瘤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③肿瘤边缘不规则,常有多发棘状突起,薄层面扫描有助显示,其代表肿瘤浸润性生长。
④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其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更为明确,其代表瘤坏死组织。
⑤2%~4%肿瘤发生空洞,有气体,洞壁厚而不规则。
⑥直径小于2cm肿瘤可见细小充气的细支气管影,病理上为瘤组织所包绕的正常或轻度扩的细支气管。
⑦少数肿瘤可有偏心性钙化,为肿瘤所包绕的钙化性肉芽组织或肿瘤坏死发生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⑧肿块周围可有血管集中表现,然判断较难,动态增强CT有助鉴别血管与棘状突起。
⑨邻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皱缩征,表现为连接肿块外缘与胸膜间的线状影,其胸膜端呈小的三角形。
⑩邻近胸壁受侵,发生骨质破坏,常见于肋骨,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
胸膜受累或发生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
晚期,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
11.试述浸润性肺结核的X线、CT表现特点
X线表现:
常为多种多样的表现。
多见于肺尖和锁骨下渗出病灶,边缘模糊片状影,甚至可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以右肺上叶多见。
其中可有空洞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洞壁厚薄不一,视其周围炎性浸润程度不同而异。
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围及肺病变鉴别等方面均有帮助。
12.试述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X线、CT表现特点
X线表现:
在肺上、中部显示大量条索状或一状致密影,其中有多发、不规则的空洞存在。
可常有上部胸膜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萎陷,致使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门影上移、中、下肺部常有肺气肿,肺纹呈垂柳状。
两肺中、下部有支气管播散病变
13.支气管扩症CT表现特点
典型的CT改变为扩的支气管,表现为"轨道征","戒指征",即扩支气管腔直径大于邻近血管横断面1.5倍以上,多个受累区域的"葡萄串征".由于肺实质的破坏,这些扩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几乎可延伸至胸膜.其他改变为支气管壁增厚,气道阻塞(表现为透亮度降低,如由于粘液嵌塞或气体陷闭),有时尚有实变。
14.大叶性肺炎的X线、CT表现特点
X线表现: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 肺泡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CT表现:
充血期可见病变区呈磨玻璃状的淡薄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病变区血管仍清晰可见。
实变期表现为局部大片状高密度影,累及围与肺叶或肺段的形态大致吻合,病灶边缘模糊(以叶间裂为界的边缘清楚且光滑),其密度可均匀或稍不均匀,常可见典型的空气支气管征。
吸收期CT表现变化较大,常见不规则条索状或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密度欠均匀。
15.风湿性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有哪些
早期病例胸部后前位X线片可无见异常征象。
瓣口明显狭窄者则左心房扩大,在心影右侧可见到左右心房重叠的浓密双重阴影,心影增大,左心耳、右心室及肺总动脉扩大,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圆锥突出,肺动脉分支增宽,肺门阴影加深。
左心室及主动脉球之间的正常凹陷消失,心影左缘平直。
长期肺郁血病例肺野可见到含铁血黄素沉积的散在斑点状阴影,也可在肺野下部见到因长期肺淋巴郁积呈现的密度增高的细短的水平横线(KerleyB线)。
食管钡餐侧位或斜位X线检查可显示扩大的左心房压迫食管产生的切迹并使食管移向后方,扩大的左心房也可将左主支气管抬高,两侧主支气管形成的角度增大,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例左心室不应扩大,如左心室扩大则应高度怀疑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16.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有哪些
心影向两侧普遍扩大(积液300毫升以上);大量积液(大于1000毫升)时心影呈烧瓶状,上腔静脉影增宽,透视下心脏搏动弱。
肺野清晰可与心力衰竭相鉴别。
17.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有哪些
缺损少,分流量少时,心脏大小和形状正常或改变不明显,缺损较大时即有以下改变 一、心脏呈二尖瓣型,常有中度增大
二、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尤以右心房增大显著,为心房间隔缺损的主要特征性改变 三、肺动脉段突出,搏动增强,肺门血管扩。
常有肺门舞蹈现象
四、左心房一般不增大,第二孔型左心室和主动脉球变小,而第一孔形左心室增大 五、肺充血,后期会出现肺动脉高压
18.常见型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有哪些
一、心脏一般无明显增大,心尖圆钝,上翘呈羊鼻状,心腰凹陷,如有第三心室形成则心腰平直,或轻度隆起
二、右心室增大
三、左心室因血流量减少而缩小,左心房一般无改变,右心房由于回心血流量增多及右心室压力增高而有轻度到中度增大 四、肺门缩小,肺野血管纤细 五、主动脉增宽并向前向右移位
主动脉夹层的CT和MRI征象有哪些
CT可显示病变的主动脉扩。
发现主动脉膜钙化优于X线平片,如果钙化膜向中央移位则提示主动脉夹层,如向外围移位提示单纯主动脉瘤。
此外CT还可显示由于主动脉膜撕裂所致膜瓣,此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腔和假腔。
CT对降主动脉夹层分离准确性高,主动脉升、弓段由于动脉扭曲,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
但CT对确定裂口部位及主动脉分支血管的情况有困难,且不能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存在。
MRI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清楚显示膜撕裂的位置和剥离的膜片或血栓。
能确定夹层的围和分型,以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
但其不足是费用高,不能直接检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和带有人工关节、钢针等金属物的病人。
19.肠梗阻一般分为哪几类,绞榨性肠梗阻属于哪一类并试述其X线表现
机械性肠梗阻:
常见原因为腹部疝嵌顿、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肿瘤、小儿肠套叠、肠蛔虫团等。
(二)麻痹性肠梗阻:
见于全身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腹部严重感染如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水与电解质紊乱等。
X线检查:
腹部平片检查,立位片可见小肠有多个液平,为低位小肠梗阻;卧位时如见到“鱼肋骨刺”征为高位小肠梗阻,在结肠梗阻则可见结肠腔明显扩,其中还可见结肠袋。
20.简述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要点
21.急性胰腺炎分为哪两种类型,其典型的CT表现有哪些,有何不同之处
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型及重型两类。
前者胰腺的损害轻微为单纯性水肿,少有渗出,CT上几无阳性发现,后者胰腺的损害十分严重,为广泛的出血、坏死。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发病率约占90%,死亡者较少。
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率甚高可达20~50%。
多年来人们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早期诊断以及全身生理的扰乱,提出了一些指标,拟求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22.简述进展型胃肠道肿瘤的基本X线表现
23.简述肝硬化的病理和CT表现,MRI在诊断肝硬化的优势
24.简述肾脏CT增强扫描的分期
25.简述静脉肾盂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常见于哪些原因
26.描述肾结核、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的X线表现
典型的结核表现可见肾实质破坏。
限局在肾乳头和肾小盏的病变为边缘毛糙,不整齐,如虫蛀样变,或其漏斗部由于炎症病变或疤痕收缩,使小盏变形、缩小或消失。
如病变广泛,可见肾盏完全破坏,干酪坏死呈现边缘不齐的“棉桃样”结核性空洞。
若全肾破坏,形成脓肾,肾功能丧失,则静脉肾孟造影检查时患肾不显影。
输尿管结核在X线造影可显示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匀,失去正常的柔软弯曲度,呈现僵直索状管道。
膀胱造影见膀胱边缘毛糙,不光滑。
膀胱造影见膀胱容量缩小在50毫升以下,部分病人对侧有膀胱输尿管回流。
27.肾癌的X线和CT表现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CT扫描:
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120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
28.请描述肾错构瘤的典型CT和MRI表现的特点
29.脑膜瘤CT、MRI表现
CT扫描:
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
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0.听神经瘤的CT、MRI表现
CT及MRI扫描:
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
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听道口区,增强效应明显。
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
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31.试述良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CT表现
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因组织含水量达81%~82%,CT多呈低密度,较均匀一致,占位效应不明显 瘤无出血灶或坏死灶,瘤周无明显水肿影。
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注射造影剂不增强或稍有增强。
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而异,表现相应的占位效应。
小脑星形细胞瘤在CT上肿瘤的实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