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486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知识讲解及练习

专题十五古诗阅读(手法情感)

考点分析

古诗词的鉴赏总体以唐诗宋词为考察内容,唐诗居多。

从内容上看,山水田园题材和送别怀人类较多;从思想感情上看,思愁的内容较多;从作者方面看,较为不熟悉的作者居多;从题材来看,绝句较多。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古典诗词的内容上的理解,考查内容一般分为:

1.赏析古诗词中的形象

诗歌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包括人物形象(可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指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与物象。

2.体味古诗词的语言

一般主要围绕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凝练含蓄、风格特色等方面来进行。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应注意借助标题,理解主旨,关注作者,联系背景,扣住诗眼,立足基调,综合考录,把握主旨。

知识详解

(一)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忧国忧民

作者通过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反映战乱分离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2.建功保国

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3.思乡怀人

如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

4.生活杂感

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藐视权贵的的态度,洁身自好的品质,青春易逝的感伤,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二)表达技巧

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主要针对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分析角度包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烘托、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1.间接抒情

⑴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物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要表达的思念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然后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

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写抒发情感,这是一种简洁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乡之情。

⑶托物言志。

这种方式中作者借用含有特殊含义的的意象,表现自身追求的品德操守和对实时的讽喻等。

2.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互文、借代等。

3.其他表现手法

⑴动静结合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指对人、事、物、景进行或动态或静态的描写。

⑵反衬与烘托

反衬一个是以动衬静,将静态的景物凸显的灵动,给人印象深刻;另一个是以乐景衬哀情,即表面写欢乐的场景,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烘托属于正衬,即通过对特定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

具体题型:

 

 一、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

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

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

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

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意对即可)

 三、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如下: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典型例题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6分)

(甲)(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唐]李白[明]李攀龙

杨花落尽子规啼,青枫飒飒雨凄凄,

闻道龙标过五溪。

秋色遥看入楚迷。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向孤舟怜逐客,

随君直到夜郎西。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

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

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20.

(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相似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

壕:

护城河

①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早秋山居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请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

觉寒早→霜气晴→()→()(2分)

(2)颈联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请作具体赏析。

(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个小题.(5分)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元]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王维的诗写的是时节,周弼的诗写的是时节。

(2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3分)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5分)

题墨葡萄诗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1)第三句中的“明珠”一词指什么?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

请简述理由。

(3分)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两手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6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贺知章的诗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生机勃勃的柔美之形,而曾巩笔下的柳则是的形象。

(2分)

(2)请赏析两首咏柳诗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的不同情感。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题。

(5分)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这首诗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

(2分)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

(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

壕:

护城河

①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孤雁①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②,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③,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当时政局纷乱,诗人旅居四川。

②饮啄:

饮水啄食。

③望尽似犹见:

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

与下一句是互文。

[来源:

Z|xx|k.Com]

(1)诗歌以“野鸦”结尾,有何用意?

(2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来

学XK】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中秋步月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

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1)诗歌首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

(2)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

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答案】

(1)孤寂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相似题练习

【相似题练习1答案】

①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②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相似题练习2答案】

(1)窗有日、夜泉清(2分,各1分)

(2)通过描绘“果”飘落,“猿”经过,“鹿”行走动态的景物,反衬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静。

或者通过从果落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反衬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静,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

(3分,手法、“清幽寂静”“闲适心情”各1分)

【相似题练习3答案】

(1)秋天春天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相似题练习4答案】

(1)“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腹中才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2)应是“闲”字。

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1答案】

(1)比喻轻浮、猖狂的势利小人

(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曾巩借物说理,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脱历史的惩罚。

【巩固练习2答案】

(1)色彩艳丽(1分)自开自落(顽强开放、悠然自得)(1分)

(2)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不畏风雨寒霜、从容自在、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寄托诗人的志向、情感,表达诗人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多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3分)

【巩固练习3答案】

(1)①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②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巩固练习4答案】

(1)用野鸦的鸣噪来反衬孤雁的寂寞,突出了孤雁的执着。

(2分)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乱世漂泊,流离失所的痛苦心情,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3分)

【巩固练习5答案】

(1).

(1)苦相引行复行

(2).

(2)不同意。

此联写月光明亮得使萤火虫失去了光彩,夜晚寒冷得连鸟都忍受不住,但即使这样,作者“欲归犹未忍”,还舍不得离开这片月色,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中秋月色的喜爱和留恋,所以并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