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213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docx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文稿

校本研修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7.9

地点

校办公室

主持人

王辉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

怎样上好一堂课

培训内容

 

一、 要创设好情境,精彩导课

导课要巧设情境,激情荡趣,引发思考,进入状态。

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正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

 

二、教师思路要清晰,正课教学要流畅

正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充分体现,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效实施的展开与深入,因此正课的实施要围绕学生展开,做好以下四点:

1、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2、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教学活动要关注细节 

4、教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教学要有始有终,结课要做到回味无穷 

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结课做得好,一节课从头到尾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否则课堂教学就有缺陷,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

即我们所说的“虎头蛇尾”。

结课的方法也很多,这里我说两种方法:

 

1、归结全篇,深化主题 

2、巧设悬念民,引发思考 

3、交流成果,分享感悟

以上是我在结合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产生的个人见解,其中一定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培训时间

2017.10

地点

校办公室

主持人

王明堂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培训内容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

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

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

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3、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

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

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

我们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

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晰。

培训时间

2017.12

地点

校办公室

主持人

王一鹏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

培训内容

为了让我们的老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我们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然而,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仅仅构建课堂自主参与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改变课堂单调沉闷、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呢?

老师们谈谈自己的见解: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

有效课堂对于有效教学来说,它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高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主张,将视点集中于“课堂”这个“动态定格”,排除隐含在背后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管理宏观层面的所谓促进有效教学的机制建设等,课前的所谓“有效预设”“有效准备”等,教师基本功的所谓“有效组织”“有效引导”“有效提问”等,课后的所谓“有效教学评价”“教师有效反思”等。

从课堂的结果形态去考察“有效性、高效性”,再去探究达成取得优异教学效果的路径与方法,有利于改善教学。

   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情境诱人度。

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

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即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

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

 

   建构性教学注重以活动承载学习内容,以活动推进学习过程。

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的构建,就应该是这些教学基本事项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

对于教者来说,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的合理筹划与开发性组织。

活动设计,应坚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现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而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自主性的最主要的指标。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7.1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如何备课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

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

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研究类课程要做好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

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三、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

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

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

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

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要明确。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7.2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

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

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

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8.3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预先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功课,是一种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强,学习更主动,效率更高。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就要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预习要求,然后注重在课堂上检查与落实。

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读。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

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2、查。

初读一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字新词,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了解它的读音,理解它的含义,而不是等着老师的讲解,这样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会更好。

3、画。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做得非常好,但凡是他读过的书,都会在书上留下他的圈圈点点,或是一些符号标记,又或是他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毛主席既是如此,又何况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晚辈呢?

所以,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已经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而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自己去查工具书理解或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4、问。

人无完人,不管是谁,都会有疑惑,要想自己不断地进步,就要谦虚,就要不耻下问。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别人都有可能成为我的老师,我也可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就要虚心地请教别人,和同学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时间

2018.4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学习习惯培养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反过来,学习习惯又会对学习造成影响。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听的习惯

因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

听老师讲解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会听老师讲解,认真听老师讲课,特别是要听清楚了老师所提的问题。

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重点有关。

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

认真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

特别是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接近。

有时候老师的讲解未必能听懂,但是换成同学的语言后却能使其明白。

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没养成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的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牢,做题就错误不断。

学会听同学们发言,小孩子年龄小往往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让他来说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

这个习惯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

同学回答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2、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

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推理,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3、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问的习惯学生还没养成,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老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找到疑点的方法。

质疑发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重难点及关键处,解题过程中,动手实践中。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8.5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强调它的有效价值,切忌“画蛇添足”。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器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教法不易讲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地方。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切忌“画蛇添足”,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

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或本来用传统方法就可以解决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切忌“走马观花”。

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调动,组织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因此,教师应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发现信息、捕捉信息、最后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课件设计中。

设计好的课件要适时地运用到该课教学时的内容,并紧跟教学节奏,一般来说在此阶段,应考虑到教学中该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哪些教学资源等问题。

同时,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

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学双方受制于教学网络。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导致“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着眼于激活学生思维,切忌“墨守成规”。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

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8.6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如何上好复习课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练习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设计复习课的练习时,要做到“精心”二字,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点”。

所谓突“点”,就是要突出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内容则要抓住关键,适当分散,而且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要把练习做为巩固拓展知识、攻克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根据重难点内容编制和精选练习,讲究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复习概念,要针对概念易混淆的特点,练习题可侧重运用“辨析题”,以加强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复习计算,则方兴未艾侧重运用改错题或开放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2、要讲“巧”。

复习练习要讲技巧,不能盲目练习,否则只会陷入效益不高的怪圈。

这就要求都是教师对每一道给学生做的练习都精心挑选,尽量选择那些内容有针对性,形式有选择性,思维有逆向性,视觉有广阔性和多角度性的习题给学生做,让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全面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技巧。

3、有“度”。

在复习中,有些老师喜欢进行大量的、无选择、无节制的“题海战术”。

这是一种过度的、重量轻质的低效复习手段。

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教师在复习中应坚决摒弃这一陈旧的教法。

因此,在复习题的选择上还要在“度”字上下功夫,要认真控制题量,做到恰如其分。

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从大局着眼,从精练出发,尽量选择针对学生平时易错环节和能提高学生解题灵活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精练中真正获益。

如在“小数知识整理与复习”一课,让学生介绍家乡的面积、人口、财政收入等数据,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应用了小数,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7.11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

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即使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查字典的练习也是学生认识生字的主要方法。

但是目前,学生的书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拿出来查找。

而是寻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师、同学,他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翻字典是十分麻烦的事,实际上求助别人远不如求助字典印象更深刻。

所以,我的建议是:

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五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逐渐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

因为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

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神,上课时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

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每一个问题,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

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的同学只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表述,他们在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某某哪说错了,往往忽略表达的整体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领,让学生明白“善听者才是善思者”。

小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倾听心态——耐心、静心、用心,听清楚发言者的内容,对观点进行归纳,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既听对方的口头信息,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应对学生听讲的姿势给予明确要求——身坐正,眼睛看黑板或课本,用点头、微笑、摇头等表示自己在听,不乱插嘴,等对方发言完再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时间

2017.12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学困生辅导经验交流

参加人员

全体老师

学困生辅导经验交流

运丽丽:

1.确定学困生名单,研究分析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方案。

2.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思想交流,触动其内心世界,树立起成长进步的自信心。

二是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从细微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引导起,以求逐步改进。

三是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由低到高渐进式完成。

刘万双:

老师对“学困生”的情况(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学。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运起兴:

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建立了学困生档案,逐月记载“学困生”成绩,进行有计划地补缺、补漏,以促其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