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14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docx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3

美术欣赏课件(国画02-03.2

第一章传统绘画艺术第一节人物画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其他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它们是远古绘画的重要遗存,为我们展示了早期绘画发展的一些状况。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彩陶,一些陶器上已有人物纹样。

其中有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绘有人面形的图案,人面作圆形,眼鼻形象非常生动,盆口略近工字形,盆口角两边有两道交叉斜线,如衔小鱼状,头部两边各画小鱼,成为非常别致的纹饰。

这些距今五六千年的艺术品,其内容和形式与当时的原始信仰、巫术祭祀、农耕渔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如图:

P15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人物画在商周时期的重要建筑物中已经有了壁画装饰,《孔子家语观周》中说明(参书P15),西周人物画已开始具有成教化,助人论的功能,并已经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周代还在帝王听政的路寝门上画虎,以明猛勇于守。

当时在器物上也都绘有图像。

此期人物画发展在我国绘画史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P16)1.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期,在地主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激烈变动中,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

在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随着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物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

前206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

刘秀在公元25年重建汉帝国,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

东汉王朝最后在黄巾农民大起义中土崩瓦解,继而出现军阀混战,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前期。

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统治者明确要求艺术为巩固政权服务,公开地阐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宣传教育作用。

他们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宣扬威德,表彰功臣,宣传封建道德,夸耀财富占有,显示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具有的信心。

秦建都咸阳,在北阪之上集中六国宫殿精华,大兴土木,以夸耀统一之伟业。

西汉建都长安,宫阙电堂规模宏大,非以壮丽,无以众威。

东汉首都洛阳,城市的规划经营也有巨大的规模。

在这些建筑群中,常常配置雕塑,装饰壁画,涂漆饰彩,力求华美。

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事死如事生,盛行厚葬。

他们幻想死后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竞相营造墓室。

在模拟生人居室的地下墓室中,除有大量贵重器物殉葬外,还流行于墓壁绘制壁画,图绘表现死者生前的权势财富及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题材内容。

为了长久保持,有的还采用画像石或画像砖形式(画像石和画像砖是刻画在墓室石壁或模印在砖面上的一种介于绘画、薄浮雕之间的艺术),地面上的享祠、石阙亦多有类似的雕饰。

但是,作为汉代绘画重要形式的大型殿堂壁画早已荡然无存。

(参书P17)秦汉时期从事美术创作的大多是工匠,有的隶属于皇家官府,也有的在社会上从事独立劳动。

然而,正是这些地位低贱的工匠创造了秦汉时代辉煌的美术成就。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公元220581)(P17)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观念仍然沿袭前代关于社会功用的论断。

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技巧也得以显著提高。

当时,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

多数美术家都投入到宗教美术创作的潮流之中。

魏晋南北朝美术的种种迹象,标志着美术发展已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从而奏出了隋唐美术繁荣的先声。

1.顾恺之(约346407)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稚拙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

他重视写实和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

他的作品均以失传。

2.南朝绘画(宋、齐、梁、陈),经济的繁荣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给绘画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加之南朝君主多爱好文艺,对书画比较重视,宫廷书画收藏数量也日益增多。

五.隋、唐时期的人物画(581907年)(P18)1.隋代虽然历时短暂,但曾出现一度辉煌局面,聚集南北画家之精英,各展所长,涌现出扬子华、展子虔、扬契丹、田僧亮等名家,或精于宫观,或擅画贵族车马,或以佛寺壁画见长,惟憾鲜有画迹流传。

它们在南北朝与唐代之间有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是唐朝绘画灿烂发展的前奏。

2.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绘画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它是古代绘画发展的又一高峰,不仅为中国艺术增添了光辉,而且对世界美术也发生着重要影响。

而人物画也在此时进入到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参见P19)初唐人物画,除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外,还有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而对中国人物画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是盛唐时期的吴道子。

六.五代、两宋时期的人物画(9071279年)(书P20)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在唐代以后展现出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局面。

其中五代是中国绘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和开辟新风的历史地位;宋代300余年中绘画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极度繁荣(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同步)。

五代纷争,中原地区朝代频繁更替和战火不断弥漫,而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等地区战乱较少,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仍得到继续发展。

加之南唐和西蜀政权的统治者也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些画家和美术匠师纷纷流向江浙和四川,美术的重心也因之发生转移。

南唐和西蜀成为当时美术最为发达的地区。

宋朝建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社会相对安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首都开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有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绘画创作活动空前活跃。

北宋初期,西蜀、南唐的画家相继来到开封,和中原画家共同形成阵容强大的化合队伍。

绘画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每逢年节还有节令画应市。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杭州继开封之后成为绘画发展中心,北方一些画家纷纷南渡,和江南画家共同促成了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

在北宋文人绘画潮流的基础上,一些汉族士大夫画家重新活跃起来,燕京(今北京)成为北方绘画发展中心,并对元代绘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表现贵族士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西蜀宫廷画家阮知诲、阮惟德父子皆以此擅长。

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更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七.元代的人物画(12711368年)(书P22)元代前期,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他们的政治态度。

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

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

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

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

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依附于宗教的宗教美术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宗教美术最后一次高潮。

元代的人物画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较为逊色,从事者多为宫廷、职业画家及民间画工,其中肖像画成就较为突出,代表者首推王绎(1333?

)八.明清时期的人物画(13681911年)(书P22)在美术领域里,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有些文人画家注意个性的抒发和风格的独创,也有的标榜师法古人而追求笔情墨趣,更有的文人以绘画谋生,在创作中带有了世俗化成分。

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非常突出。

宗教艺术明显的趋于衰落之势。

除西藏的喇嘛教艺术外,寺庙壁画和雕塑殊少佳作。

西方美术虽然有传教士传人中国,但真正对西方美术的学习和借鉴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1.明代绘画,整个明代300年中,江浙一带的绘画活动非常繁盛。

初期,以职业画家为主的浙派受到社会的欣赏和重视,国家把技艺高超的职业画家中选拔征召于宫廷,令其传写帝王肖像,创作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历史画。

中期,苏州地区的文人画蔚然而兴,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雅俗工赏之路,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

后期,文人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

明代杰出的人物画家有仇英、唐寅、陈洪绶、崔子忠,曾鲸等。

尤其是陈洪绶的人物画,至今还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清代绘画,清代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的趋势,以山水花鸟题材为多,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退。

人物画以乾隆、嘉庆时最盛,题材内容除仕女、神佛、渔樵、耕读之外,也有记载史实、风俗的人物画。

清末,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于大都市上海,靠卖画为生。

著名者有赵之谦、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力创新路。

广东地区的居廉、居巢等也有新的建树,成为开创岭南画派的先驱。

任颐的介绍参见书P23第二节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表现形式曾发生过多次变革,它不仅体现了先贤们对艺术执着的探索,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能力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同步提高的。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书P24)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二.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书P26)1.山水画在隋代一方面继承了六朝的清绿重彩形式,另一方面相对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状态,有了更为成熟的空间表现意识。

2.唐代山水画以重彩为主,体现了一种丰富、健康和生机盎然的时代精神。

具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等人。

三.五代及两宋水墨南北画派的形成(书P27~33)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

1.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于大自然中,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2.北宋的山水画,宋初以李成、关仝、范宽、郭熙为主要代表。

他们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3.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米芾与其子米友仁的画以墨为重,有积有破,笔法以点为主,俗称米点山水,在北宋写实风尚中,独树一帜的将墨法推向了更为丰富的表现中,对以后水墨表现影响很大。

4.南宋四家的山水画,南宋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新的变化,代表画家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四.赵孟fu与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书P33~39)元代绘画是将思想情感寄托于绘画,特别是山水画之中。

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主张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对笔墨的突出强调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与此相辅而成的另一现象是,从元人开始,在画面直接题字做诗,以书法文字和朱红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从此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风格。

元四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五.流派纷存的明代山水画(书P39~43)由于时代的变迁,明代的山水画格调又有所不同,吴门画派取代了浙派。

浙派的代表人物画家:

戴进、吴伟、蓝瑛。

吴门四家:

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

六.清初山水画(书P43~47)1.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的山水画,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强调笔墨技巧及精神的纯粹性。

2.四僧的山水画以绘画作为自己抒发主观情绪,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的工具。

在艺术风格上,他们不随波逐流,勇于创新,是清代最为杰出的一批画家。

这便是清初的野逸派代表画家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龚贤等人。

第三节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专以花鸟为表现对象的一个画种。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有纹样,但它们都只是一种用作工艺装饰的纹饰。

真正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则是在唐代开始出现的。

(书P47~60)一.花鸟画的形成早期的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色彩浓研,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对唐末五代的花鸟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花鸟画的繁荣与兴盛五代时期,花鸟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形式。

形成了以南唐徐熙、西蜀黄筌所创立的两种不同风格和审美倾向,黄筌的花鸟画妙在赋色,用笔精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以富丽、工巧著称。

徐熙的花鸟画以水墨为主,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开创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他们影响了以后数百年的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格局。

1.画院的产生及发展,五代至两宋时期,宫中画院非常兴盛,画院的画家除由前代画家或画院画家引荐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考试录取的。

画院画家追求细节的极度写实,发展到了极致。

画面对诗意的提倡,也是院体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宋代画家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含蓄的趋向和趣味。

2.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及变革,勾勒填色的院体花鸟画的标准画风被宋熙宁、元丰年间的赵昌所打破,自称写生赵昌,重视观察写生。

院体画画风真正具有实质性的变化,是从崔白开始的。

3.文人画风的兴起及绘画主张,他们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其表现对象为梅、兰、竹、松等,表现技法上也注重水墨写意,追求作品的天然情趣。

三.花鸟画的变革花鸟画风呈现出由宋代严谨、精丽,向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

而梅、兰、竹、菊仍然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四.水墨大写意花鸟的勃兴,明代花鸟画坛,最主要的成就还是水墨花鸟画的发展,而奠定明代水墨花鸟画地位的,当数沈周、唐寅等一批文人士大夫画家。

而真正使水墨写意花鸟画大放异彩,并能在花鸟画画坛占居主流地位的,应数陈淳和徐渭。

第二章传统建筑、雕塑与壁画艺术一.古代建筑艺术起源及特质(P61)我国的建筑起源于史前时代,是华夏先民对于生存环境艺术性创造的有形显现,是历史最为久远的实用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哲学,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的建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1.中国建筑的文化渊源,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符合民族中庸个性的审美心理。

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结构体系,采用严谨的木构体系,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有鲜明的特色,其艺术形象分为三段:

台基、屋身和屋顶。

(2)严谨的布局(3)程式化的作法(4)对人与环境的尊重,主张天人合一,园林的建筑更是达到生境、画境、诗境的崇高境界。

(5)独特的艺术形象(6)注重群体结合二.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成就(63)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辉煌成就,举世赞叹。

1.远古时期的建筑艺术,构木为巢、掘地为穴是原始建筑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宫殿,城市出现了高台建筑的木构体系。

2.封建社会的建筑艺术

(1)城市,中国古代的城市特别是首都在当时都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宫殿,在历代都有大规模的兴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北京故宫。

(3)坛庙,是皇家的祭祀建筑,最著名的是天坛。

(4)陵墓,帝王历来重视大规模的陵寝营建。

(5)寺庙,随着佛教的兴起,兴建了寺庙、佛塔和石窟。

(6)塔,由印度引进,形成自己木构体系。

(7)石窟寺,起源于印度。

(8)民族民居,各具特色。

(9)园林,中国园林的成就很高,对中国文化也体现得最为直接和淋漓尽致。

3.中国近现代建筑概况(P72)建筑艺术一方面受外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继承。

近现代建筑艺术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欧风东建与返本开新。

三.雕塑艺术(P73)中国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华夏文明萌动的陶器时代就已见端睨,与其他几个文明古国雕塑起步年代大体相当。

雕塑艺术的独立发展则始于秦汉,唐代达到高峰。

1.史前时代的雕塑,已有直接描绘现实生活,间接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作品。

2.商周时期的雕塑,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是铜器的出现。

这是人类又一次对物质利用的新创造,从而揭开了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青铜器。

3.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塑,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期。

4.秦汉时期的雕塑,秦汉时代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雕塑滥觞于原始社会,成熟则在秦代。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是中国雕塑艺术走向高峰的重要发展时期。

佛教雕塑成了雕塑的主流。

6.隋唐时期的雕塑,仍然是以佛教题材为主的造像,雕塑走向圆熟洗练、形体饱满、衣着瑰丽的成熟阶段。

7.五代、两宋时期的雕塑,宗教造像仍是一个活跃的艺术门类。

佛教雕塑的盛景又转移到了南方。

四.壁画艺术(P82)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上千年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艺术成果,对我国传统及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1.壁画起源,考古工作者已发现新时器时代的壁画,奴隶制时代,宫殿壁画已相当发达,战国时期,由于建筑的发展,壁画规模也更为宏大,秦代建筑艺术飞速发展,壁画已具相当高的造诣。

2.墓室壁画艺术,在两汉被广泛应用,而秦以后,厚葬之风日兴,墓室壁画兴盛起来。

魏晋南北朝其完美程度使我们得以了解这一时期墓室壁画的水准。

唐代的墓室壁画并未衰退,而唐以后,厚葬之风稍减,宋代墓室壁画已远不及前朝讲究。

3.中国佛教壁画,佛教传人中国,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时期,而后产生出中国化的诸教派。

宋代以后,佛教石窟壁画至此以完全走向衰微的境地,再无往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了。

4.道教寺观壁画艺术,中国传统宗教中,除佛教外,道教也曾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传统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一.工艺美术(P90)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伴随着石器工具的创造使用而逐渐产生的。

彩陶和黑陶是新时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原始社会的陶器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原始陶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二是原始陶器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辩正统一的;三是原始陶器的装饰图案,不论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几何图形和编织纹,都表现出淳厚、质朴的感情,具有原始时代的鲜明特点。

黑陶文化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大规模的奴隶劳动和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更大规模的分工和专业化创造了条件,玉器、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的制作已经相当发达,特别是青铜器的铸造艺术更是灿烂辉煌。

青铜器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标志。

3.封建社会的工艺美术

(1)前期的工艺美术(战国、秦、汉),作品描绘的都一改以往的威严、神秘和狰狞,而以更自由、更写实的动物形象和人物故事作为描绘对象,内容变得新颖而复杂,从而揭开了我国装饰艺术史上新的一页。

铜镜和铜带钩是秦汉青铜器中出色的新兴品种。

制陶工艺以实用灰陶为主,在描绘上有了新的突破。

汉代制陶工艺的发展,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从陶到瓷的孕育成熟阶段。

战国至秦汉,是我国髹漆工艺由成熟发展到鼎盛阶段。

战国织染工艺比商周时期有了显著发展,工艺普及,品种增多,染色、纹饰具较高的艺术性。

(2)封建社会中期的工艺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此期是中国古代美术大发展的时期,到了鼎盛期。

魏晋南北朝以青瓷为主流,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大发展时期,据史料记载至唐而有窑名。

著名的青瓷、白瓷、唐三彩陶器,代表了唐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金属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细工的兴盛,日用青铜器日趋衰落。

唐代的金属工艺也很发达,金银器品类繁多,制作工艺的成熟表现在多种技巧的应用上。

宋代的金银器制作多为酒器,其造型纹样有创新,十分精美。

(3)封建社会后期的工艺美术(元、明、清),陶瓷工艺比前代有显著的进展,陶瓷艺人从釉彩、纹样及题材处理等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的优良传统。

二.民间美术(P109)1.鲜明的艺术美感,民间美术品种十分丰富,艺术特点鲜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艺术特点,造型与原始的生殖、生命的崇拜、哲学思想、民俗风情、伦理道德以及宗教精神紧密联系。

造型与审美方法丰富独特,因而作品产生出的美感特点也十分鲜明:

一是图案美,二是自然美、三是寓意美、四是表现美。

2.丰富的艺术形式(主要形式),一是剪纸艺术,二是木版年画,三是皮影,四是民间玩具,五是挑花刺绣。

第四章中国书法艺术一.书法艺术的肇始(P115)中国书法是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

中国文字的起源,追溯起来可至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虽然画得太多,写得太少,但是已有书法的气质。

即使从殷商甲骨文算起,中国书法的演变,发展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从书体上看,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秦刻石(小篆)、隶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的演进,加之不同时代的书家又创造了不同风格与流派,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二.封建社会前期的书法艺术1.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化。

西汉书法蔚为壮观,从大类别上分为金石铭刻和墨迹类。

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与此同时,草书、行书、楷书纷纷崭露头角,书法的笔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故这一时期可称为中国书法史上十分重要的书体变革时期。

2.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楷、草、行、隶,各臻其妙。

三国书法首推曹魏的钟繇。

从流传的诸帖看,其笔势以中锋为主,讲究骨力,点画敦实,笔锋多内敛而不露,体势则以变态为主,存隶书体势之余意。

东晋王羲之草书是书史上草书风格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他的草书用笔,常常即中即侧,即侧即中,较前之草书显得华丽多姿,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使中国书法在以静态美为主导的艺术风貌之外,开始了以动态美为主导的新领域。

他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书家,被历代尊为书圣。

三.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书法艺术1.沉雄博大的唐代书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创造了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书法艺术尤为突出。

在书法实践上,唐代最有成就的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楮遂良。

盛唐书家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

2.文人意趣的宋代书法,宋代是我国各朝各代最优遇文人的时代,体现在书法上,便是追求表现一己之意趣。

宋人得意趣之妙的著名书法家主要有:

蔡、苏、黄、米四大家。

四.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书法艺术1.元代书法艺术,元代书家首推赵孟fu(同俯)。

元以后,书、画集于一身者比比皆是,书家不事青尤可,画家则决不可不习书法。

2.明代书法艺术,明代书坛,地域书风非常突出的中心在苏南,其中吴门、华亭二书派最具代表。

吴中四名家:

文征明、祝枝山、陈淳、王宏。

华亭派是由董其昌提出的。

3.清代书法艺术,清代是中国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清代起,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

第五章中国现代美术概况一.中国现代美术的文化脉络(P131)1911年,满清王朝在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灰飞烟灭,封建社会自此寿终正寝。

五四运动,为中国提供了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的艺术家也面临西方艺术的强烈冲击。

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为了捍卫民族传统文化,冠之中国本土传统绘画以中国画的称谓,以此与西方绘画抗衡。

在20世纪的早期和上半期,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如林风眠、徐悲鸿、高剑父、刘海粟等,他们游学欧美、日本,引进西洋教学体系和西方艺术思潮,以此促进中国画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