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04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docx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

13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

周次:

第一周

发言人:

张惠香

时间:

2015年8月24日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

[考点要求]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5年新课标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解析:

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不能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我只知道我的君主能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将为此而死。

  解析:

“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指责他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

“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二、( 2015新课标全国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项错误在于,对“阙”的理解不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洲刺史任上,他名声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

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

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 

(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

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

(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

(关键词:

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

  【解析】题中,第

(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三、(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

动荡倾覆。

【答案】C

【考点】实词

【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D

【考点】断句

【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答案】A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考点】翻译

【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

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

(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

(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四、(2014·新课标全国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答案】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B项错误为:

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

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词:

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五、(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答案 A

解析 登:

考中。

试题评点

 该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均为常见常用实词,其中“振”是个通假字,通“赈”。

A项中的“登”是个多义词,有“登上”“上升”“提升”“立即”“丰收”之义,这里显然不是“升职”,因为进士不是“升职”而来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②是说马文升不仅关心分内的事务,还关心职责之外的其他事务。

③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④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所给的筛选标准是“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身爱民”这一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提出修身爱民的做法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设误句不再是两个,而是三个,大大降低了难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答案 D

解析 原文中是大盗“至”钧州,因马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

并不是“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试题评点

 该题与2012年在命题上没有多大变化,D项属曲解文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1)“耆硕”意思是“年高德劭”,“推心”意思是“诚心诚意”,“望”意思是“比”。

(2)“未尝”意思是“不曾”,“语”意思是“谈论”,“及”意思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翻译,重心仍在实词上,兼及虚词。

(1)句中“班列”“耆硕”“莫”三个词语为得分点,其中“莫”字易被译错,这里它是不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人”。

(2)句中“时事”“辄”“颦蹙”为得分点,都是课本中经常出现的,翻译起来无多大难度。

不过,既要重视“字字落实”,也要注意“文从字顺”。

六、(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

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

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

任意

答案 C

解析 昧:

违背,糊涂。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四个词语中,“属”2012年考过,2013年考得更浅,其余三个虽不常用,但只要使用代入法排除,还是能选准答案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第④句是李揆遇赦得官,第⑤句写其被闲置。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仍采用过去常用的考查方式,筛选的标准也好理解。

只是第④句中“量移”是个干扰词。

“量移”意为“官员被贬谪,受恩准在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答案 C

解析 C项“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

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试题评点

 该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上。

选项设置仍与2012年相同。

C项错在后部分的分析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解析 

(1)“名”,声望;“滞于冗官”属介词短语后置,“滞”,停留;“引进”,推荐,属古今异义词。

(2)“薄”,轻视、轻慢;“迁徙”,搬迁;“则”,连词,就;“者”,代词,“……的地方”;“则又移居”在翻译时补出主语。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放在了实词上。

(1)句“时名”“滞”“引进”是得分点,另有“冗官”也不易理解。

(2)句中“薄”“迁徙”“盖”为得分点,其中“盖”是个副词,定为得分点,凸显了在翻译中考查虚词的命题取向。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一、.新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上有何特点?

常见考题又有何特点?

通过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上的特点是稳中有变。

表现在:

1.选材稳定,全为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明史》《宋史》为主。

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4小题,19分。

2.考点有所变化,考查的重点是常见文言实词、断句、翻译,专项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化常识;2014年考查断句,没有考查信息的筛选,2015考断句和文化常识,没有考文言实词和信息筛选。

3.文言句式不再单独设题,在翻译中包含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常见考题的特点有:

(1)实词解释题:

①考查对象为常见常用词,均为动词,偶尔涉及120个实词,无论哪类实词,均要求在语境中确定其义;②实词知识点中,重点考查多义词;③实词多与教材有联系;④题型为选择题,且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2)信息筛选题:

①信息筛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

a.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b.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c.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的信息,d.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

②命题形式:

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也可能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

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

(3)内容辨析题:

①选项构成有特点,前部分是对人物的概括与评价,是观点;后部分是对文本的分析,是论据。

②设错点多在后部分,且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需要认真比对。

(4)文言翻译题:

①选句为两句,分值重,占文言文总分的一半还多;②词汇量大,尤其是重要实词多;③考查点突出文言实词这一重点,尤其是实词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为常考点;④特别注意虚词的考查。

二、.新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命题特点对于文言文复习来说有何启示?

(1)重视课本学习。

要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全面梳理教材文言文中的各个知识点,并注意前后勾连,构筑起一个坚实的教材文言文知识网络。

(2)坚持以积累为主,注意知识积累与推断能力相结合。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实词,要做好120个基本实词的积累,并扩大到教材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

同时,要聚焦关键点作合情合理的推断,尤其是训练做题过程中的推断能力。

(3)强化训练。

其实,文言文学习就是两个词:

积累、训练。

积累,只有在训练中才得以巩固。

训练,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掌握比较固定的解题方法,并且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成效。

(4)多训练断句题和掌握文化常识。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阅读方法指导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