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825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参考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参考)2019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全卷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炫耀(xuàn) 贫瘠(jǐ)剑戟(jǐ)  打盹(dǔn)

B.红硕(shuò)慰藉(jiè)雾霭(ǎi)遐想(xiá)

C.虹霓(ní)流岚(lán)脊(jí)骨绿荫(yìn)

D.踱步(duó)模(mò)样栖身(qī)提防(d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一抹尘烟,烟雾缭绕,千里烟波。

”当滨××市遇见平流雾,沧茫云海间,别有一番风味。

B..省实验中学“读书节”系列活动——“激扬青春,放飞梦想”诗文朗颂会在艺术楼第三阶梯教室举行。

C..毛泽东一生不慕富贵。

青年时代,他就写下了“粪土当年万户候”的诗句,帝王之位对他而言何足挂齿!

D.当激昂的国歌响起,和着音乐,深情歌唱,应是每位炎黄子孙的本能,更何况热血沸腾的恰同学少年呢?

3.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B.对于业界关注的江淮汽车与天津正道的合资,江淮汽车集团总裁安进表示,在新能源领域,江淮正在积极地推进与各方的合作,希望能够青出于蓝。

C.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第一章:

在东汉未年的时候,张角领导农民起义造反。

刘备、关羽、张飞在这时相遇,这三个人义气相投,便结拜为兄弟,共同谋化恢复汉室,保卫国家的计划。

D.鉴于上次比赛中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一些青少年患有“网瘾综合征”,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治疗方法。

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对真正的读者来说,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

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曹丕)

B.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储光羲)

C.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元好问)

D.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沈受宏)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

,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

①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

②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

③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

④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

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8.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B、《劝学》选自《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作家。

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茶馆》等。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9.近期,《朗读者》节目非常火爆。

每一位台上的朗读者都会选读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内容、情感等对自己有某种特殊意义或达成某种共鸣。

假如你是朗读者,将会朗读下面哪篇文章?

为什么?

(不少于80字)

要求从《相信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北平》选出一篇。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1题。

(4分)

闻一多对文学的历史动向有过深刻的宏观考察,他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

“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味的挣扎。

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

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

到此,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

是的,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

”迄今为止,还很少见有研究者把南宋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对象进行宏观判断,闻一多可谓第一人。

他的“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的论断,从一个特定视角,抓住了文学演变的关健。

勾栏瓦舍中的说唱曲艺表演,通过艺术行为方式而深入于民间大众,表现出新的人物、新的文学世界和美学趣味;传统的诗、词、文以书面记载的形态而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上层,一般表现为忌俗尚雅的审美追求。

从《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来看,南宋的说话讲史和演戏活动十分兴盛,尽管现存确切可考定为南宋白话小说的为数甚少,戏曲作品留存至今完整的仅只《张协状元》一种(或谓北宋或元代作品),但其时品类繁多,从业人员也已形成规模,已正式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这是毋庸置疑的。

闻一多上述论断有两点或可商榷:

一是把“小说与戏剧”视作“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似与它们的发生史不符;二是对明清诗歌(实际上也包括散文和词)的成就,贬抑过甚。

钱钟书先生在论及宋代白话小说时说过:

“这个在宋代最后起的、最不齿于士大夫的文学样式正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样式,它有元、明、清的小说作为它的美好的将来,不像宋诗、宋文、宋词都只成为元、明、清诗、词、文的美好的过去了。

”这里将诗、词、文和小说、戏曲分别作为“雅”文学和“俗”文学的代表,又对它们与元明清两类文学的“承先和启后”的关系,都作了颇为准确、客观的说明。

文学的雅俗之变,也就是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变,南宋时期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

(节选自王水照《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有改动)

10.文中“‘俗’文学的代表”指的是      (  )

A.南宋文学         B.南宋的说唱曲艺表演

C.宋代小说和戏曲      D.宋诗、宋文、宋词

1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                    (  )

A.明清两代关于诗的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徒劳无益的。

B.南宋说话讲史和演戏活动,已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

C.宋代后起的白话小说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文学样式。

D.南宋时期是文学雅俗之变的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

(16分)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①挤车可见风格。

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

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②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

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

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

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

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

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

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

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

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

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

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

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

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③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

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

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

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艰忍着。

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

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

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④真正的苦难才开始。

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

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

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

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

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⑤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⑥又是上班时间。

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

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

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

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

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

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

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

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

我说,上吧。

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

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

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

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⑦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

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

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

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

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⑧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

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⑨会不会挤车,是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

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

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

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

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

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

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

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

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

“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

”中等的也许说:

“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

”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

“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

”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⑩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

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⑪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

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2.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

(4分)

13.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4分)

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14.地铁没有职业携手“是不幸也是幸事”,这是什么意思(4分)

15.作者推崇的“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

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

请简述理由。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16—19题。

(1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16.下列文言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

B.善假于物借助

C.而闻者彰清楚

D.士大夫之族家族

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则群聚而笑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中用“跂而望”不如“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虚心好学,不需要借助外物、外在的帮助。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9.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二).名句默写。

(共8分,每空1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孔子曰:

“三人行,▲。

”▲,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用心躁也。

《劝学》

四、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罗素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哗的了,现在需要的只是静静面对内心。

——毕淑敏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

读了以上文字,对于“喧器”与“安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700字.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题答案

1.B

解析:

A项,贫瘠(jí) ;C项,脊(jǐ)骨绿荫(yīn);D项,模(mú)样

2.D解析:

A项,沧—苍;B项,颂—诵;C项,候—侯。

3.D

解析:

A“叹为观止”意为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符语境;B.应改作“后来居上”。

“青出于蓝”和“后来居上”,两者都有后人超过前人的意思。

青出于蓝多用来指学生超过老师,徒弟胜过师傅、后辈超过前辈。

后来居上则不限于指人,可以泛指一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现象和事物。

C.“意气”:

①意志和气概。

如:

意气风发、意气高昂。

②志趣和性格。

如:

意气相投。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

讲义气。

此句应是志趣和性格。

如:

意气相投。

D.“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4D解析:

A项应去掉“左右”,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C项应去掉“对……来说”)

5、C

6、B解析:

A项,把“浮云”比作“车盖”,比喻修辞。

B项,“落花”“有意”,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拟人手法。

C项,“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描写归途的景色,诗人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看到朋友们仍旧伫立长亭,但身影已经模糊不清,终于织进了一片漠漠烟林……此情此景,宛如一幅澹远清隽的小画,韵味深长,比喻修辞。

D项,“月如霜”,比喻修辞。

7D解析:

首先从最后一句“而不是一个”,可知和它搭配的应该是第四句“也只是一个”,所以排除AC;①②③三句都是对阅读作用的阐释,但只有第二句有主语“阅读”,其他两句省略了主语“阅读”,所以把第二句放前面,所以本题选D。

8C解析:

《骆驼祥子》是小说

9答案示例:

食指的《相信未来》,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我们读者即使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像食指一样相信未来。

(共4分,作品思想内容2分,读者感悟:

2分,另外选择文章0分)

10、C11、D

12、东京地铁客:

习惯暗哑、不流露哀喜、平静坚韧、重视团队

芝加哥地铁客:

坚守势力范围、崇尚自由、重视自我、不容侵犯

13、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妇女挤地铁动作的鲁莽和挤进车厢后的得意之情,与下文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形成对比。

14、“不幸”是指:

当面对拥挤的地铁欲上不得的时候,没有人能帮你挤上地铁。

“幸事”是指:

地铁的拥挤程度还没有日本的严重,政府会通过更人道的主意解决交通拥挤这一问题。

15、“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在个性独立和团队集体中把握适当的度。

①赞赏,因为中庸平和讲究团结和谐,既能让人与人之间不会过于冷漠,又不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个性。

中庸平和的精神实质还能让日渐浮躁的我们学会温良谦让,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

②不赞赏,因为中庸平和会使中华民族缺失了张扬的精神,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只会盲目随大流,使人变得圆滑处事、明哲保身、懦弱自私,也不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16、D解析:

17、B解析:

A.取独/这些B.而都是转折C.其大概/代词,他D.则就/却

18.B解析:

不需要借助外物、外在的帮助。

错,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

(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2)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得分点,知、师、宾语前置,语意)(3分)

20

(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2)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1、作文

[写作指导]材料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据话语的含意。

第一个材料是罗素的话关键词是“安静”。

意思是,他选择安静的生活,安静让他幸福。

第二个是毕淑敏的观点,她提到两个关键词,“安静”和“喧器”,提倡在喧嚣中安静地面对自我。

第三个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摘录,关键词是“喧嚣”,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喧嚣。

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所以,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

“安静”和“喧嚣”。

“安静”可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喧器”可理解为”喧闹”“热闹”,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最佳立意:

(1)放弃宁静,接受喧器:

(2)远离喧器,追求安静:

(3)直面喧器,追求心灵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