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73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x

宏观经济学论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

结合我国现状讨论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

姓名:

庄洪芬

学号:

1507524002

专业:

涉外经济

年级:

2015

班级:

706

任课教师:

志勇

2016年11月

 

 

容摘要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已经开始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甚至危及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

一方面,我国已正式步入老年化社会,人口红利不再。

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2亿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无法改变,而且在未来这个问题还将变得更加明显,更加严重。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风险不断加大,延迟退休已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与需不匹配,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

推行延迟退休和就业难两者共存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常态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根源:

首先,我国养老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二者冲突的直接根源。

其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匹配,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出现。

只有克服这两点问题,才能顺利实现解决就业难和推行延迟退休。

就克服这些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劳动群众对自己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二是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产业结构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既要提升经济质量,又要保证充分就业。

三是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建立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结构性失业和实现延迟退休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及更广的政策空间。

综上所述,尽管在世界围关于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的争论还在继续,但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阶段延迟退休会对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在不增加就业压力和缓解养老金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弹性退休的方式,逐步延长法定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制度的改革;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缓解延迟退休带来的不利影响;丰富现有的就业政策,分化社会就业的压力,保证经济的顺畅发展;建立创新型社会以便从源头上治理延迟退休与就业难二者的冲突,以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

延迟退休;老龄化;就业困难;制度

一、引言···································4

(一)相关概念界定···································4

(二)各国延迟退休概况·································5

二、我国延迟退休的合理性································6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要求延迟退休······················6

(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可以延迟退休··················7

(三)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要求·······················7

(四)受教育年限增长与进入劳动力市场年限延长·············8

(五)兼顾社会公平与互利共赢的要求······················8

(六)延迟退休年龄并不必然与就业冲突····················8

三、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过程·················9

(一)为延迟退休年龄做好准备···························9

(二)兼顾不同行业不同人群···························10

(三)实行有弹性的延退制度及方式·······················10

(四)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10

参考文献···············································11

 

一.引言

1.1相关概念界定

退休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完全(permanently)退出劳动力市场,不再从事经济活动。

从历史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退休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在农业社会中,小农生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劳动可以耕作到他无力工作时为止,无需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且,由于农业社会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老年人如果退出劳动力市场,往往缺乏足够资源来满足自身所需,因而,老年人难以“退休”。

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起来,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必须参与竞争,而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雇主也希望用年轻劳动力取代高龄劳动者来实现新代,这就使得退休成为一种竞争性经济的需要。

制度化退休(或退休制度化)是指通过养老金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它将劳动者的退休行为与领取养老金的行为直接联系起来,是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兴起的结果(Donahueetal.,1960)。

在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并大围支付以前,被工业产业淘汰的老年人仍然基本依赖家庭赡养、个人储蓄或社会救济维持老年生活。

即便是在当今的发达国家,仍然有一些劳动者退休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领取养老金,只能靠储蓄或社会救助过活。

因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劳动者退休和领取养老金都不完全是一回事。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退休年龄有不同的概念谱系(见图1)。

从劳动经济学视角来看,存在法定退休年龄(StatutoryRetirementAge)、强制退休年龄(MandatoryRetirementAge)、实际退休年龄(EffectiveRetirementAge)等概念。

法定退休年龄是就业法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它代表了法律的权威意志。

但鉴于联合国、

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发达国家法律中都明确规定雇主不得进行年龄歧视,目前没有发达国家立法要求劳动者在达到某一年龄之后必须退休,因而严格意义上的法定退休年龄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强制退休年龄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政策(行业规定、劳动合同等)强制规定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它代表政府、雇主和工会等对劳动者何时退休的意愿。

实际退休年龄则是劳动者真正脱离经济活动的年龄,劳动者往往根据收入状况、

健康状况、就业能力、就业环境以及养老金支付规则等决定自己何时退休。

从社会养老保障角度看,一个被养老保障项目有效覆盖的劳动者选择在某一年龄退休,就意味着其将开始领取养老金,由此产生正常退休(年龄)(NormalRetirement/Pen-sionableAge,NRA)提前退休(年龄)

(EarlyRetirement/PensionableAge)和延迟退休(年龄)(LateRetirement/PensionableAge)等概念。

正常退休年龄通常指根据一国法令规定的,劳动者获得完全退休金(FullPension)龄,一般来说,提前退休年龄就是指提高正常退休年龄。

同时,发达国家为满足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差异化退休需求,往往允许劳动者提前和推迟退休,遂产生了提前和延迟退休年龄。

提前退休是指劳动者在正常退休年龄之前退出劳动力市场,并获取退休金,其对应的年龄就是提前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正常退休年龄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退出劳动力市场,其对应的年龄就是延迟退休年龄。

1.2各国延迟退休的概况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突显,伴随而来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加剧,如何应对我国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延迟退休年龄作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补充政策之一,对缓解我国养老问题有重要意义。

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解除劳动者劳动义务,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界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见渐进式延迟退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政策规定,而现阶段规定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本国人口老龄化的今天。

”尤其是在西欧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低、寿命长,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面对2008年末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政府的众多养老金计划资产缩水,再加上二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步入退休年龄,给政府财政开支带来更大压力,为了缓解这些压力,一些国家盯上了延长退休年龄这个办法。

德国在养老问题上通过人口战略将退休年龄分阶段延长至67岁;英国政府也在2010年宣布,从2016年起将男性退休年龄推迟至66岁,同时取消目前男性65岁必须退休的规定;西班牙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政府拟从2013年起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5岁延长至67岁;瑞典人口老龄化加剧,希望雇主雇用55岁以上的老员工,并呼吁民众能够工到

75岁,按照瑞典相关规定,65岁以上的无收入或低收入者,就可以申请获得由政府出资的养老金补助;法国计划于2018年启用退休年龄新规定,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意大利政府2010年提出,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将向男性公务员看齐,从61岁提高至65岁。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面临的事关养老的首要问题,相当部分国家已经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我国并不一样,但加紧对各个国家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情况的研究,对于构建我国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路径都是相当有益的。

因此,加紧关于结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二.我国目前延迟退休的合理性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两个力量作用的结果:

一个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的下降,另一个是经济社会进步导致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

[1]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口群体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那么该人口群体就属于老年型。

[2]由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均寿命延长,加上我国特殊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下降,造成现今少年比重下降,致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底层急剧萎缩,从长远看将危及我国劳动力的供应,延长退休年龄无疑是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引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发展。

(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上的突破。

我国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45岁左右到现今74.8岁有了很大提高。

而我国现今沿用的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是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

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

[3]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4]这已经明显不适应人们当下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人均寿命的延长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因此退休年龄应该保持与预期寿命的同步延长。

[5]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基础上延迟退休年龄,才能体现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保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由于我国在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养老基金管理方面的不完善造成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使退休人员剧增,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日益显著。

虽然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有多种方案,包括增加在职者的缴费率、降低退休者的养老金替代率、增加政府补贴与延迟退休年龄等。

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由于增加在职者的缴费率和降低退休者的养老金替代率还难以执行,而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政府补贴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目前延迟法定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