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docx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2010年起执行)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编号000107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商务、外语、音乐、美术、学前等系
课程学分4总学时72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它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是每一位大学学子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途。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在:
通过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的方式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秉承持守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教高16号文)明确提出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容。
它面向英语、商务、音乐、美术、学前等各系学生。
周课时2节,共2个学期72个课时。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高中语文》。
在三年制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五年制学生入学后第六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给学生创造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地提高和研究的机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通过优秀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我院《大学语文》课的容选取,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核。
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中国古典作品为主,加上部分现当代名家名篇及适量的外国作品,构成了以文学阅读与欣赏为主的《大学语文》容体系。
具体作品共包括先文学(《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庄子》),两汉晋南北朝文学(《史记》、《汉书》、《汉乐府》、《世说新语》及操、渊明诗歌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经典篇章,现、当代作品则注重介绍各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与新流派(包括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冰心、徐自摩、戴望舒、汪曾祺、余秋雨、席慕容、三毛等),外国文学则以作品选读的形式,选介英、美文学及前联的部分篇章。
通过这些精选出来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并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即:
思维、观察、阅读、表达、审美、研究的五大能力),具有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健康的人格。
这样的人才,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将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作品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广泛性、代表性与前瞻性。
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读方法为主,毕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讲读以外,诸如提问、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上讲、练相济,点、面结合;致力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如利用录音(古典音乐)、投映(图片),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
尤其是在诗词、戏曲、小说等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指导学生自学也是重要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借助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合理的安排、利用与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配合默契,通过优秀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其责任应该是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展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高度来认识。
1、知识目标
(1)从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更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2)从文学体裁的角度,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主要体式的特点,掌握其基本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
(3)从写作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特征及写作规律。
(4)从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法、语音、修辞等在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量。
(5)结合美学、社会学等学科,了解古、今、中、外各时期、各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加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能有一定的对文学这门语言艺术的鉴赏水平。
(2)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能对各类文学作品作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强化阅读能力,能掌握精读与泛读的要领,并熟练地运用到对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提高表达能力,熟练运用规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熟练掌握议论、记叙、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法,并运用到三大文体的写作和四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
(5)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从语言、形象(意象)等入手,掌握作品鉴赏的方法(如:
诗歌的“三美”),欣赏格调高、意境美的优秀作品。
3.素质目标
(1)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高尚品质和人文修养立身社会。
(2)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投身社会。
(3)具备较强的激浊扬清、从善如流的自我意识面对社会。
(4)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即:
思维、观察、阅读、表达、审美、研究等五大能力)适应社会。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立及建设过程,凸显了本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的本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作品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广泛性、代表性与前瞻性。
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读方法为主,毕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讲读以外,诸如提问、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上讲、练相济,点、面结合;致力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如利用录音(古典音乐)、投映(图片),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
尤其是在诗词、戏曲、小说等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指导学生自学也是重要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借助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合理的安排、利用与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配合默契,通过优秀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其责任应该是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展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高度来认识。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学习,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的提高和研究,通过优秀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我院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使其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力量,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理想生活能力,让其受益终身,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容组织与安排,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遵循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坚持“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在教学容的组织与安排上,第一学期以散文为主,突出“语言精品”意识;实现“现代优秀人格培养”的目的;体现一定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掌握所学文学形式的特点,不同文体的差异与各自的要求。
第二学期偏重于韵文(诗、词、曲)和小说,名家、名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体现中古及以后文学发展的“雅”与“俗”、“本土”与“交融”两对矛盾;了解有关作家、作品,不同形式、流派的形成与特点;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能与欣赏。
整合看,以时间为纲,以文体为纬,结合作家群体、题材容的因素,突出文学知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学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在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强化本课与其专业课之间的互补“互惠”关系,如把中、外文学、文化与商务、国贸、旅游业的差异与互联;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等,融入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分析中。
知识讲授与专题讨论、论题写作融为一体,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觉于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能学以致用。
四、课程容
序号
教学容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素质要求
实训项目
教学课时
1
大学语文的性质、容、要求等
了解大学语文“学什么?
”
掌握大学语文“怎样学?
”
明确大学语文“为什么要学?
”
课堂讨论“三大问题”;
课后问卷式调查“对大学语文课的建议与希望”
2
2
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的比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概述
文学的起源、特点、功效等;文学史的划分、概况
掌握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常识及文史知识等
加强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加深文化积淀,提高文学修养
列举中学学习过的作品,充分说明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
2
3
先诸子散文概况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儒、道、法等学派观点;《论语》七则及《仁者无敌》分析、翻译
理解中国国学发展的脉络及作用、影响、意义;掌握古文翻译的要领和技巧
学会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学习、吸收前人的精神遗产
课后思考:
试自行翻译《论语》七则。
分组合作完成:
《仁者无敌》的翻译
4
4
古代历史散文概况
《左传》、司马迁与《史记》-《管鲍之交》分析、欣赏
区别历史散文的各种主要体式:
传记体与编年史等,体会历史散文“以事写人”的特点
充分认识中国封建朝政的专制、腐败、残暴,忠臣的悲剧,《史记》的价值和意义
分班试演独幕话剧:
《多行不义必自毙》
4
5
当代散文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犁与荷花淀派,及《锁门》的特色;史铁生与《我与地坛》分析
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和人物心世界的精彩表达
审美取向、人格魅力的培养;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讨
课后独立完成论文:
对关于生命的三大论题的思考
4
6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及作品欣赏
神话传说-笔记体小说到章回小说;晋名士风度与《世说新语》;雪芹与《红楼梦》分析欣赏
掌握中国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晋社会及士人精神生活;把握作者在人物身上的精神寄托
理解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精神追求;从贾宝玉等人物身上看“仕途经济”对人性的压抑、摧残;明确当前构建理想社会的重要
课后思考: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如何认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4
…7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诗经》总论;唐诗、宋词概述;《采薇》、《长恨歌》等的分析、欣赏
掌握古典诗歌欣赏的方法;了解诗经的“六艺”等常识;把握唐诗、宋词兴盛的原因及各流派风格特征的表现
提高鉴赏古典诗词、吸收古典文化精华的能力
课堂讨论:
从《长恨歌》看人们对爱情的解读。
6
五、实训项目
序号
实训任务
实训场景
任务目标
实训时间
1
课堂讨论“三大问题”;
课后问卷式调查“对大学语文课的建议与希望”
课室,师生互动;回收问卷,课堂反馈信息
明确本课程学习目的;针对存在问题因材施教
讨论一节课;问卷一周后交回
2
列举中学学习过的作品,充分说明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
课室,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提升
加强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加深文化积淀,提高文学修养
2节课
3
《论语》七则及《仁者无敌》分析、翻译
课后学生自选学习地点,个别或分组完成对两文的翻译
掌握古文翻译的要领和技巧
共两周
4
分班试演独幕话剧: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课室表演,各班课前按要求分派好角色并做彩排
体会历史散文“以事写人”等特点
20分钟
5
论文撰写:
对关于生命的三大论题的思考
课后学生自选学习场合,独立阅读、思考完成论文的撰写
培养精读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议论性散文写作的能力
共两周
6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思考如何认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等现实问题
课堂提出论题,课后讨论、思考,再回到课堂讨论
继承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追求;明确当前构建理想社会的重要性;能学以致用有关知识
一周
…7
从《长恨歌》看人们对爱情的解读。
课堂布置论题,课后独立思考写成发言稿,再回到课堂持稿发言
提高鉴赏古典诗词、吸收古典文化精华的能力;初步确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两周
六、教学条件
1.师资要求
高等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或以上毕业,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
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外文学史及作品,并具有较强的、规的汉语表述能力,以及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实训条件
(1)课室
(2)图书馆
(3)自修课室
七、考核方式
1.考核容
总成绩:
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总评=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
过程考核成绩(100%):
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20%)、完成各个实训项目成绩(70%)
期终考核成绩:
期终考试成绩(100%)
2.期终考核要求
序号
考核容
考核要求
分数分配
1
中、外文学史常识及有关三大文体和四种主要文学体裁知识
掌握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知中、外文学发展的脉络;熟悉主要的作家、作品及风格、流派等
20
2
古代汉语常识及古文翻译
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扩大其词汇量;能准确、流畅地翻译一般古文。
10
3
分析、阅读作品,并思考、回答有关作品主题、思想或艺术特色等方面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思考、阅读、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0
4
基本文体的写作
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文体,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
40
5
6
…
总分
100分
八、课程教材
使用教材
《大学语文》(石万能主编,人民2004年9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中国文学史》(共四册)/高等教育99年8月/袁行霈主编
2.《插图本-文学欣赏教程》/岭南美术/迟轲主编
3.《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学/徐中玉、齐森华主编
4.《大学语文》/师大学/锡庆、胡丽萍
5.《大学语文-文学赏析二十八讲》/高等教育/邓云、露主编
参考
1.中文榕树下
2.天涯社区
3.本院校园网首页的“大学生读写资源”页面
4.本中文系的网页
九、其它说明
1.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要求
2.平时考核形式包括作业、作品、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形式
3.教学形式包含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讲授/讨论等。
4.各教学容的学时分配合计数必须与学校要求的教学时数保持一致。
制定人:
露
审核人:
黄柏刚、赖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