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676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docx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

考点16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

(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相对稳定局面。

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掀起了反对转嫁危机的斗争,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

(2)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

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美、法也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

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2.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历年真题】

知识点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2.(2018·天津高考·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4.(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6.(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7.(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8.(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9.(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10.(2011·福建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

图6图7图8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2009·重庆文综·22)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2.(2009·四川文综·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3.(2008·全国文综Ⅰ·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14.(2008·四川文综延考卷·22)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

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

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

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

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15.(2007·广东单科·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6.(2014·广东文综·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7分)

【考点】

(2)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

1.(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

2.(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4.(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5.(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6.(2014·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7.(2014·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8.(2014·全国大纲卷·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9.(2013·北京文综·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

图9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10.(2013·上海单科·26)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11.(2012·广东文综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12.(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3.(2011·安徽文综·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14.(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

15.(2010·上海单科·27)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16.(2010·天津文综·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17.(2010·江苏单科·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18.(2009·广东历史·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罗斯福读后批注:

“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表明(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19.(2009·上海文综·12)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20.(2009·江苏历史·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高考资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21.(2007·天津文综·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

22.(2007·四川文综·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

A.兴办公共工程B.发展军事工业

C.整顿农业生产D.加紧殖民掠夺

23.(2007·海南历史·2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24.(2013·江苏单科·23)(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①▲。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②▲。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

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

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

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

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8分)(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