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56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普陀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那么带有群体共同意识的神话(包括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古代东方具有神话内容的作品和文献有

①《吉尔伽美什》②《汉莫拉比法典》③《古兰经》④《摩柯婆罗多》

A.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左传》隐公十一年载:

“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这里所说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风俗  D.贡赋

3.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B.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C.东西方文化虽所属不同但当时交流频繁D.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律的关系

5.周公认为,“殷人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

”周公在此强调了

A.殷人失国是寄托于神事B.殷人人事神事并重

C.周人得国是得到神事D.周人人事大于神事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郡县制C.反对郡县制D.主张中央集权

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8.《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9.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10.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11.“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有此认识的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12.欧洲中世纪后期,封建领主坐大的局面受到了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的产生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D.各国王权的增强

13.右图是17世纪时的英国议会开会的情景,对此议会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13世纪并延续至今②它是等级君主制下的产物

③这次议会是由查理一世主持④有许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参加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15.“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

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

”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于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B.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16.赫乔·威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7.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CD

18.2010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取消了城乡选举的差别,实现“同票同权”。

选举法的修改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这一举措体现了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哪些精神

A.理性民主B.直接的民主

C.人民主权D.人生而平等

19.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的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最突出强调的是

A.议会至上以法治国B.行政权等于立法权

C.赞成洛克的两权论D.行政权大于立法权

20.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

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

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2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23.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②开平矿务局③轮船招商局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4.孙中山说:

“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

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

”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D.“遗其体而求其用”

26.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推行了国有化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垄断大行其道D.建成完全福利国家

28.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

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29.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30.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

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

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罗马:

“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

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

‘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

……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

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奴隶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    B.奴隶主给奴隶戴上了铁项圈以防逃跑

C.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   D.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32.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沦、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为后世不同程度地所借鉴

C.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D.指出社会相同的发展方向

33.梁启超曾经这样写道:

“孟子常说: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

……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

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

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

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

……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

……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世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有史实作为立论基础

34.下图是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图

A.证明琉球等地在明朝已接受中央行政管理B.说明此时指南针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C.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D.反映琉球等地与明朝官方朝贡贸易频繁

35.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