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安全系数,宜取1.5~3
根据计算出来的垫铁总面积,确定垫铁平面尺寸和组数方法如下:
(1>根据垫铁的布置原则,选择垫铁的布置方法,据此确定垫铁的组数,垫铁总面积除以垫铁组数计算出每块垫铁的面积,根据这个面积确定垫铁的规格<长和宽的尺寸)。
(2>先选定垫铁的规格,再计算垫铁的组数,计算公式如下:
N=A/F
式中N—垫铁的组数
A—垫铁的总面积cm2
F—每块垫铁的面积cm2
(3>常用垫铁的规格,见表8-1所示。
表8-1常用垫铁规格
斜垫铁
平垫铁
代号
L
b
c
a
材质
代号
L
b
材质
斜一
100
50
≥5
4
普通碳钢
平一
100
50
普通碳钢
斜二
120
60
≥5
6
平二
120
60
斜三
140
70
≥5
8
平三
140
70
斜四
160
80
≥5
8
平四
160
80
斜五
200
100
≥5
8
平五
200
100
8.3.2在地脚螺栓两侧应各放置一组垫铁,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毫M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相邻两组垫铁的间距,可根据设备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形式以及负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为500毫M左右,但底座立筋及纵向中心线等负荷集中处应放置垫铁。
8.3.3每组垫铁限用一组斜垫铁,总层数不超过5层,总高度易为40-70mm,并应少用薄垫铁;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且不宜小于2mm,调整后应将各块垫铁互相焊牢,但铸铁垫铁可不焊。
8.3.4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偏斜角度应不超过3°;斜垫铁下面应有平垫铁。
8.3.5每组垫铁均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垫铁表面油污等应清理干净;设备找正后用0.25Kg小锤检查,各组垫铁应被压紧,且应保证设备支座受力均衡。
8.3.6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
斜垫铁露出10—50mm。
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8.3.7安装在钢结构上的设备用垫片调整、设备找正后其垫片与金属结构应焊牢。
8.4设备的找正和找平
8.4.1设备安装找正测量器具应经计量校验合格。
8.4.2设备的找平与找正按基础上安装基准<中心标线、水平标记)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点进行调整和测量,调整和测量的基准规定如下:
(1>设备支承的底面标高,要以基础上的标高基准为基准。
(2>设备的中心线位置要以基础上的中心线为基准。
(3>立式设备的方位要以基础上距离设备最近的中心线为基准。
(4>立式设备的铅垂度要以设备两端的测点为基准。
(5>卧式设备的水平度一般应以设备的中心线为基准。
8.4.3设备找正找平的补充测点宜在下列部位选择:
(1>主法兰面
(2>水平或铅垂的轮廓面
(3>其它指定的基准面或加工面
8.4.4设备的找正、找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找正、找平应在同一平面内互成直角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方向同时测量,卧式设备采用U型液位计和水平仪找正。
找正方法采用斜垫铁调整,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如表8-2所示。
(2>高度超过20M的立式设备,为避免气象条件影响,其铅垂度的调整和测量工作,应避免在一侧受阳光照射及风力小于4级的条件下进行;
表8-2设备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子项
允许偏差mm
一般设备
与机械设备衔接的设备
立式
卧式
立式
卧式
1
中心线位置
D≤2000±5
D>2000±10
±5
±3
±3
2
标高
±5
±5
相对标高±3
相对标高±3
3
水平度
——
轴向L/1000
径向2D/1000
——
轴向0.6L/1000
径向D/1000
4
铅垂度
h/1000,但不超过30
——
h/1000
——
5
方位
沿底座环圆周测量
D≤2000,10
D>2000,15
——
沿底座环圆周测量5
——
注:
D-设备外径L-卧式设备两支座间距离h-立式设备两端部测点间距离
(3>对有坡向要求的卧式设备,应按其具体要求进行,无坡向要求的卧式设备,水平度偏差宜低向设备的排泄方向。
对于高温或低温设备,位置偏差宜偏向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伸缩方向。
8.5预留孔地脚螺栓的埋设要求:
8.5.1地脚螺栓的铅垂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螺栓长度的5/1000。
8.5.2地脚螺栓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壁。
8.5.3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
8.5.4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应紧密。
8.5.5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2/3。
8.5.6地脚螺栓上一般应配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高度超过20M的立式设备,应增加一个锁紧螺母;地脚螺栓的紧固应均匀对称。
8.5.7预留孔中的螺栓紧固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拧紧地脚螺栓,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8.6灌浆
8.6.1预留地脚螺栓孔或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8.6.2设备经初步找正找平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预留孔灌浆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能进行设备的最终找正、找平及紧固地脚螺栓工作;设备安装精度经检查合格,在隐蔽工程记录完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
8.6.3灌浆前,灌浆处应用水清洗洁净并润透;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有防冻措施;基础表面的积水应吹净。
8.7设备内件及梯子平台安装
8.7.1内件安装前清除表面油污、焊渣、铁锈、毛刺等杂物,并进行分层整理编号以便安装。
8.7.2内件安装应在设备找正完毕后进行,须进行耐压实验的设备,耐压实验设备上焊接部位必须施焊完毕。
8.7.3设备最后找正后,按图纸或说明书要求将设备附件正确地安装到设备上。
8.7.4设备附属梯子平台按提供的装配图现场组装,并按技术文件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检查验收。
8.8设备安装保护措施
8.8.1所有设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严禁施焊或切割。
8.8.2整体热处理设备严禁动火。
8.8.3有内衬或内防腐设备严禁动火。
8.8.4所有设备管口配管前应临时封闭,配管时严禁将焊渣等飞溅物落入设备内。
8.8.5严禁将施工用工具等存放在设备内。
运至现场未及时安装的设备及零部件严禁丢在泥土之中。
8.8.6对拆卸的设备,其垫片及密封面应保护,受压法兰应重新更换新垫片。
8.8.7不锈钢设备不得与碳钢材料接触。
8.8.8设备吊装时应尽量避免碰撞,防止损坏设备和建筑物。
8.8.9在设备上方施工时,应对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如:
垫钢板等)。
8.8.10在楼面开设备吊装孔必须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同意,吊装完毕应尽快恢复。
8.9设备的清洗与封闭
设备封闭前均应进行清洗和吹扫工作。
清洗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应用洁净水<氯离子含量≤25PPm)。
8.9.1 吹扫要求:
<1)吹扫介质可用空气或蒸汽。
吹扫用的气体应清洁,忌油设备的清扫气体不得含油。
对因热膨胀可能影响安装精度或损坏构件的设备,严禁用蒸汽吹扫。
<2)吹扫气体进口压力不得高于设备工作压力,进出口压力表不得超过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值。
<3)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规定不能进行吹扫的部位不应吹扫。
<4)吹扫时,在距离气体出口150~200mm处,放置白滤纸或白布检查,如纸或布上无油点、灰尘、污物等即为合格。
8.9.2 下列各项工作完成后,设备应进行封闭。
<1)设备单体实验合格;
<2)表面处理、脱脂、吹洗、清理合格;
<3)原已封闭但又经启封;
每台设备的封闭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报检,然后由施工技术负责人汇同甲方现场代表、监理共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封闭,并在填写好的相关的隐蔽工程记录上签字。
9.交工验收
由于本装置设备数量较多,每台设备要求检查的工程不同,要求交工时尽量做到一台一交,或者几台相同或类似的设备同时办理交工。
9.1检查验收内容
交工验收,应在施工单位完成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设备安装工程结束后进行,内容包括:
9.1.1 每台设备的所有内件安装工作量是否全部结束,梯子、平台是否安装完毕。
9.1.2 交工技术文件,要求资料完整,签字盖章齐全。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块体式设备基础允许偏差工程复测记录、整体框架式设备基础允许偏差工程复测记录。
<2)与工程有关的技术协议、设计交底、计变更通知单、材料代用证明等文件。
<3)设备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实验、复验报告。
<4)焊接质量检验报告。
<5)隐蔽工程记录。
<6)立式设备安装记录、卧式设备安装记录、防腐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隔热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防火层施工检查记录、设备强度和严密性实验纪录。
10.施工质量管理
10.1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经理
工程总工
施工经理
设备材料部主任
工程管理部主任
材料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质检员
专业工程师
各专业施工队负责人
材料员
各作业班组长
专业技术员
图10.1质量保证体系
10.2质量控制措施
10.2.1 充分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参加设计交底,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检验计划来指导施工。
10.2.2 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白工程质量目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和要点。
10.2.3 加强材料的采购、验收工作。
采购单必须经审核后才能采购,材料必须自检合格,并经报验业主或监理单位后方能使用。
所有进库的材料、配件都必须有合格证及质保书,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10.2.4 材料的堆放应分门别类,并按规定做好标识,保证其处于自然状态。
材料发放时应做好详细的发放台帐,符合可追溯性要求。
10.2.5 加强过程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施工,任何现场修改、材料代用必须取得设计的同意,严禁自行改变施工图纸或降低使用标准。
10.2.6 严格执行工序交接制度,上道工序施工结束后,经下道工序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办理完工序交接手续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特别是衬里前的交接在衬里隐蔽前还需经甲方现场代表检查确认后进行。
10.2.7坚持“三检一评”制度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
强调施工人员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班组之间做好互检工作。
10.2.8 接受甲方、监理公司、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监理和监督,对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及时提请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并同步做好工程施工记录。
10.3 质量控制点划分
表10.1 设备类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点
序号
质量控制点
控制主要内容
等级
1
施工方案的
审查
1、审批手续齐全
2、施工方法
3、质量保证措施
4、工期及质保体系
5、HSE措施
6、专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先进性
B
2
基础验收
1轴线位置
2基础标高、平面尺寸、平面度
3预埋地脚螺栓标高、中心距
4地脚螺栓预留孔中心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
5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中心位置、水平度
6轴线位移
7垂直度
8截面尺寸
9表面平整度
10预埋设施中心
11预留孔中心位移
B
3
设备验收
1、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2、压力设备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3、设备内件
B
4
设备安装垫铁隐蔽工程
1、垫铁布置
2、垫铁组找平
3、留孔地脚螺栓安装
C
5
立式设备安装
1、中心线位置
2、标高
3、铅垂度
4、方位
5、安装质量验收
C
6
卧式设备安装
1、滑动端鞍座滑动裕量、螺栓松动核验
2、安装标高偏差
3、中心线位置偏差
4、轴向水平
5、径向水平
6、安装质量验收
C
7
二次灌浆
1、基础表面清洁
2、材料质量证明
3、灌浆厚度
4、质量检查
C
8
设备安装其它
要求
1、螺栓紧固
2、冷紧、热紧
C
9
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质量
C
10
梯子平台制安
1、材料质量证明
2、安装质量
C
11
设备清洗
与封闭
1、水清洗
2、蒸汽吹扫
B
12
涂料防腐
1、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2、表面预处理
3、涂层质量
4、厚度检查
C
13
绝热
1、材料证明
2、绝热层施工质量
3、防潮层施工质量
4、保护层施工质量
C
14
工程验收
要求交工技术文件完整,签字、盖章齐全
B
11.安全技术措施
11.1对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
11.2参加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工程部有关安全规定。
11.3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劳保护具应配置齐全,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交叉作业要搞好各工种的配合。
11.4设备吊装时应有专人指挥。
11.5脚手架搭设应符合安全生产规定。
11.6进入设备作业应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孔盖,并装设通风设施,保证设备内通风良好,在确认塔及容器类设备内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