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桂南战役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docx
《优质桂南战役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桂南战役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桂南战役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桂南战役观后感
篇一:
201X百团大战两篇观后感
【篇一】
通过观看《百团大战》抗战历史影片,使我感触颇深。
影片中的历史人物英明神武,故事情节真实感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感觉身临其境,特别是影片中感人的片段,让我眼角颤抖。
所有的恨意和伤感,随着泪珠流进了心里面。
当看到革命壮士英勇牺牲的画面时,心里的悲伤和强烈的挣扎,激发着我内心的战魂。
作为一名当代革命军人,我们该做的就是苦练杀敌本领,努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不忘国耻,发扬革命先辈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别是身为戍边卫国的军人,更不能忘记老西藏精神,要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争当一名合格的当代革命军人。
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观看了历史影片《百团大战》,我深为触动。
从内心深处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不堪回首的历史,更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夺取的胜利来之不易。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唯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奉献,才能对得起这一身军装,对得起已故的先烈。
影片中展现出彭德怀、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先烈以国家为己任,在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坚强领导、果断出击,扭转局面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们深入百姓,发展群众,鼓舞士气冲锋在一线作战指挥,将敌人包围圈各个击破,打乱了敌人的战法,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来捍卫祖国,让敌人不敢再犯我疆土。
——罗先贵
上级领导组织我们观看《百团大战》,我深深地被当年的先烈所感动。
他们那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意志,洗礼着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深入骨髓感染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更加铭记那一段血的历史,也在向
我们每一位军人敲响警钟,勿忘国耻,身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我们就更应当做到铭记历史。
在加入部队这个光荣集体时,我们就宣誓:
“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但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时,我愿意将我的满腔热血流向祖国的土地。
【篇二】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的公映前媒体看片会,影片之后是主创见面会。
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
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今天来参加见面会的主创人员有两位,是两位穿着军装的帅哥,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
脸有点生,一位是该片的制片,一位是此片中的一位演员,但我一直没弄清楚他演的是哪个角色。
我始终认为,军人是最帅的,军容振奋,刚强血性,飒爽英姿,远远秒杀娱乐圈一切娘炮小鲜肉、小白脸男神。
据两位主创介绍,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
他们说,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
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
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
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
今天来影院参加观影的还有老兵代表,那慷慨激昂的讲话,赢来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
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与冯小刚《1942》的空中轰炸桥段有类似之处。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
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
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
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
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
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
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
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
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
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
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
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
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
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
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
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
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
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
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百团大战曾经是历史的冤案,曾经在文革中作为批判彭德怀的罪状,理由是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华北晋察冀战区、八路军占领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剿杀,极大挫伤了八路军的元气。
另外导致蒋介石提防八路军的实力扩张及对付新四军的皖南事变。
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
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
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片中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
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中央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
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政府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共军,另一方面,响
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
战略上应该来说是利大于弊。
篇二: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的公映前媒体看片会,影片之后是主创见面会。
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
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我始终认为,军人是最帅的,军容振奋,刚强血性,飒爽英姿,远远秒杀娱乐圈一切娘炮小鲜肉、小白脸男神。
据两位主创介绍,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
他们说,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
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
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
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
今天来影院参加观影的还有老兵代表,那慷慨激昂的讲话,赢来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
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与冯小刚《1942》的空中轰炸桥段有类似之处。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
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
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
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
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
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
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
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
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
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
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
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
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
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
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
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
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
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
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
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
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百团大战曾经是历史的冤案,曾经在文革中作为批判彭德怀的罪状,理由是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华北晋察冀战区、八路军占领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剿杀,极大挫伤了八路军的元气。
另外导致蒋介石提防八路军的实力扩张及对付新四军的皖南事变。
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
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
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片中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
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中央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
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政府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共军,另一方面,响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
战略上应该来说是利大于弊。
篇三: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影片一开始就被震撼的视觉效果吸引住了,在接下来的110分钟里把之前的想法完全抛诸脑后了,只是聚精会神的关注电影剧情和画面效果。
本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牵制了日军兵力,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
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
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
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
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
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
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
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
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
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
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这是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这有着必不可少的各项关系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一点一滴,不要浪费他们所留下的一点一滴。
篇四: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铁血》观后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铁血》观后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铁血》观后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
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
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
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
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
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
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
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
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
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
“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
”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
“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
”结果没有人站出来。
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脱衣。
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
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
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
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
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
《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
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
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
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
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
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
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
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
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
在敌人
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
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