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7053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士官培训复习题.docx

士官培训复习题

士官初选及晋级培训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扑救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火灾,内攻时水枪阵地要依托(B)设置。

A、防火墙B、承重墙C、疏散口D、窗口

2.在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时,深入内部进攻的前提条件是(A)。

A、充分冷却并确认无坍塌可能B、冷却灭火力量部署到位C、开启排烟窗排烟D、破拆局部结构打开进攻通道

3.进入消防控制室了解火情时,应由(A)操作设备。

A、值班或工程技术人员B、消防指挥员C、消防侦察人员D、单位管理人员

4.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应首先注意(A)

A、水泵接合器使用范围B、水泵接合器耐压能力C、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形式D、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口径

5.登高疏散救助人员时,应首先考虑使用(D)。

A、举高消防车B、客梯C、防烟封闭楼梯D、消防电梯

6.火灾中,导致玻璃幕墙爆裂的主要因素是(A)。

A、火焰,高温B、室内热气压C、建筑构件变形挤压D、玻璃自身耐热性能差

7、(A)起火属于A类火灾。

A、棉花B、汽油C、氢气D、钾

8、B类火灾是指(B)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核物质

9、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

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

10、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叫做(A)。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传播

11、以下(D)不是可燃气体。

A、液化石油气B、甲烷C、乙炔D、氯气

12、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

A、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

13、下列(C)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

14、下列(B)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

15、喷头始终充着满压力水的自动喷水系统是(B)

A、干式系统B、湿式系统C、预作用系统D、水幕系统

16、常用来保护可燃液体储罐的自动喷水系统是(B)

A、预作用系统B、水喷雾灭火系统C、干式系统D、水幕系统

17、下列那级耐火性能最低(D)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18.某地区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A)战备状态。

A、一级B、二级C、三级D、经常性

19.某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B)战备状态。

A.一级B.二级C.三级D.经常性

20.两个以上中队参战的灭火救援战评总结,应由(A)负责组织。

A、支(大)队指挥员B、中队指挥员C、辖区中队指挥员D、灭火现场最高首长

21.公安消防部队在完成经常性执勤任务时所保持的战斗准备状态为(D)。

A、一级战备B、二级战备C、日常性战备D、经常性战备

22.公安消防部队在保卫任务繁重的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恶劣气候或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所处的战斗准备状态为(B)。

A、一级战备B、二级战备C、日常性战备D、经常性战备

23.公安消防大队(B)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A、每周B、每月C、每季D、每半年

24.消防水源是灭火救援专用设施,未经当地(B)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擅自动用。

A、自来水公司B、公安消防机构C、公安机构D、辖区公安消防中队

25.为保证消防车取水方便,应在消防水池周围设(B)。

A、消防取水口B、消防车道C、消防泵D、防护栏

26.对士兵、警官和单位业务训练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依据训练(C)进行考核。

A、规范和文件B、指示和要求C、标准和规定D、计划和要求

27.年度训练成绩通常以(C)成绩为准。

A、抽考B、统考C、普考D、竞赛

28.士兵、警官单课目普考成绩评定(D),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复训、补训。

A、不优秀B、不良好C、不优良D、不及格

29、灭火总指挥员负责向参战的下级指挥员部署作战任务,组织(D)协同作战。

A、班(组)B、增援力量C、到场人员D、参战单位

30、灭火总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可(D)参与辅助性行动。

A、调集公安、交通等力量B、调集电力、燃气等有关单位C、调集医疗救护部门D、组织群众

31.灭火总指挥员有权决定使用(B)。

A、各种设施B、各种水源C、人工水源D、天然水源

32.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由(C)负总责。

A、公安机关B、消防部队C、政府D、现场最高领导

33.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是灭火救援工作具体的(C)。

A、参与者B、实施者C、组织者、指挥者D、决策者

34.灭火救援行动中,消防部队内部应当保持(D)的指挥体系。

A、协同配合B、协调一致C、灵活机动D、独立

35.重要火灾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A)情况、火势发展情况、接报警情况、调派力量等。

A、人员被困及伤亡B、水源C、交通道路D、燃气泄漏

36.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后,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上报省级公安消防部门的同时,立即上报(D)。

A、当地政府B、当地公安局C、省公安厅D、公安部消防局

37、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洗消处理(D)。

A、场地洗消B、器材洗消C、人员洗消D、车辆洗消

38、下列属于体能训练必训内容的是(D)。

A、立定跳远B、游泳C、爬山D、俯卧撑

39、下列属于体能训练选训内容的是(D)。

A、单杠引体向上B、仰卧起座C、俯卧撑D、多功能体能综合训练器械练习

40、体能训练通常以(D)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

A、中队、排B、中队C、排、班D、中队、班

41、(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

42、按爆炸物质在(B)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B、爆炸产物C、爆炸后果D、爆炸过程

43、组合臂式举高消防车高度可达(A)米以上。

A、72B、53C、41D、20

44、灭火防护服使用年限一般为(A)年。

A、2~3B、15C、1D、8~11

45、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警报器报警压力为(D)MPa。

A、1、4~1、6B、0、4~0、6C、8D、4~6

46.( C)军衔授予、晋升由团(旅)级单位主官批准。

 

A.高级士官  B.中级士官  C.初级士官 D.上等兵

47.士兵在受( B )期间,军衔暂不晋升。

经审查没有问题的,应当晋升。

 

A.扣押  B.审查  C.判刑  D.拘留

48.《内务条令》规定,《连队要事日记》每册使用(C)。

 

A.一周B.一月C.一季度D.一年

49.士兵退出现役在返家途中违法乱纪的,沿途军事机关应当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劝阻制止;构成犯罪的,由当地( A )机关依法处理。

 

A.司法  B.检查  C.公安  D.立法

50.士兵退出现役时,按规定发给( D );患有慢性病的,按规定发给医疗补助费。

 

A.津贴  B.工资  C.生活补贴  D.退出现役补助费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

1.在钢结构建筑火灾中,导致破拆难度大的原因有(ABCD)。

A、现代大型钢结构建筑构件横截面积大B、屋面呈弧形,火灾中人员难以在屋面上停留C、屋面板内充装的保温材料多数具有可燃性D、钢结构倒塌以后,反扣在地面上,钢构件相互连接在一起

2.地铁是由(ABCDE)等系统组成。

A、给排水送风B、轨道、站台C、电力机车D、变电E、通信指挥

3.炼油厂火灾中受火势威胁的临近炼油设备和装置,应及时采取(ABCDE)措施,消除爆炸危险,辅助控制火势。

A、关阀B、断料C、降压D、放空E、导流F、点火

4.在扑救炼油厂火灾中,可使用(BCD)驱散、稀释继续泄漏扩散的少量可燃易燃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混合气体。

A、直流水B、喷雾水C、水蒸气D、泡沫

5.扑救油罐火灾的注意事项有(ABCDE)。

A、参战人员应配有防高温等防护装备B、正确选择停车位置C、注意观察火场情况,及时发现沸溢、喷溅征兆D、充分冷却,防止复燃

6.大型商场的火灾特点主要是(ABC)。

A、火势猛烈,蔓延迅速B、烟雾浓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C、扑救火灾难度大D、通道狭窄,战斗展开难E、可燃物质多,易发生轰燃

7、非窒息灭火的主要灭火机理是( ABD  )。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氧浓度  D、降低燃点E、降低湿度

8、同一种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受(BDE)等因素的影响。

A、湿度B、压力C、风向D、容器E、火源性质

9、(B、C、E)燃烧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A、铀B、苯C、乙醚D、液化石油气E、煤油

10、压缩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为(A、B、D、E)。

A、扩散性B、可缩性和膨胀性C、放射性D、易燃易爆性E、带电性

11、自燃分为(AC)。

A、受热自燃  B、摩擦自燃  C、本身自燃   D、发酵自燃    E、催化自燃

12、遇湿燃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是(ACE)。

  A、遇水或遇酸燃烧性 B、挥发性 C、自燃性  D、毒害性E、爆炸性

13、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是(BCDE)。

A、压力 B、气温 C、挥发性 D、颗粒细度E、溶解性

14、毒害品的火灾危险性是(ABCE)。

A、遇湿易燃性 B、氧化性 C、易燃性 D、挥发性E、易爆性

1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ABCDE)。

A、温度 B、压力C、含氧量 D、容器 E、火源性质 

16、属于A类火灾的物质(ABE)。

A、合成橡胶 B、木材 C、汽油D、钾E、建筑物

17、属于B类火灾的物质(BCD)。

A、氢气 B、苯 C、煤油  D、沥青E、纤维板

18、影响热传导的因素(ABCDE)。

A、温度差 B、导热系数 C、导热物的截面积D、时间 E、导热物厚度

19、火灾的主要传播方式(ABC)。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E、热排放

20、木材的燃烧不属于 ( ACDE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E、扩散燃烧

21、稻草、硝化棉等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AD )。

A、分解放热  B、氧化发热    C、聚合放热  D、发酵放热E、摩擦放热

22、液化气钢瓶爆炸不属于(BCD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固体爆炸E、压力容器爆炸

23.跨地区执勤战斗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FG)。

A、情况设置B、调动力量C、调集程序D、增援力量协调E、指挥机构F、任务分工G、战斗保障

24.交接班的主要目的是(BCD)。

A、总结前一天值班情况B、落实值班人员C、明确任务分工D、检查装备状况F、交待注意事项

25.战备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

A、形势任务教育B、政策法规教育C、灭火救援业务理论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E、革命英雄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

26、火场指挥部设立要有明显的标志,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白天和夜间的不同情况分别以(AB)为标志。

A、红旗B、红灯C、电子标牌D、霓虹灯E、广播

27、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为(ABCD)。

A、搜集掌握现场情况B、确定总体作战方案C、下达作战指令D、适时调整力量部署E、调集社会有关力量

28.重要火灾信息需要收集(ACE)特大火灾事故情况。

A、死亡30人以上B、死亡、重伤10人以上C、重伤100人以上D、受灾30户以上E、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

29.灾害事故类型包括:

(ABCDE)恐怖袭击和破坏事件、其它灾害事故。

A、化学灾害事故B、自然灾害C、市政公共设施事故D、建筑物坍塌事故E、交通工具事故

30、火灾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ABCDE)。

A、火灾基本情况、起火单位详细情况B、灭火救人情况C、火灾事故调查、财产损失核定D、善后处理进展情况E、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训及采取的措施等。

31、火场排烟的方法主要有(BDE)排烟法。

A、风力B、自然C、破拆D、人工E、机械

32.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作战原则是(ABCD)。

A、救人第一B、先控制、后消灭C、集中兵力、准确快速D、攻防并举、固移结合E、先救人、后灭火

33.当火场有人受烟火围困时,应集中全力救人,确定救人的(BCD)。

A、原则B、途径C、方法D、措施E、依据

34.先控制,后消灭的作战原则包含着(CE)的辨证关系。

A、正确与错误B、对立与统一C、控制与消灭D、普遍与特殊E、被动与主动

35.在火场上,当灭火力量优于火势发展时,灭火战斗行动是主动的,此时应在控制火势的过程中(ABE)消灭火灾。

A、积极B、主动C、适时D、逐步E、及时

36.集中使用兵力,就是根据灭火预案和火场的实际需要,迅速地调足兵力,包括(AB),为火场控制火势,消灭火灾创造条件。

A、第一出动力量B、增援力量C、群众D、义务消防队E、驻军、武警部队

37.大、中队灭火救援指挥机构由(ABCDE)等组成。

A.大队指挥员、B.中队指挥员C.班长D.通信员E.单位知情人

38.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斗的组织指挥原则是(AB)。

A.统一指挥B.逐级指挥C.属地指挥D.越级指挥E.授权指挥

39.灭火组织指挥的程序是(ABCD)。

A.收集掌握火场情况B.确定总体灭火决策和行动方案C.下达作战指令D.根据火情变化,随机指挥E.适时进行新闻发布

40.确定总体作战方案的主要依据是(ABCDE)以及气象状况等。

A.现场基本情况B.灾情发展趋势C.到场参战力量D.事故发生单位(部位)建筑布局E.消防水源

41.在火场上快速就是要(ABC)。

A.不失时机地堵截火势B.争分夺秒地抢救人命C.果断快捷地排除险情D.步调一致地协调配合E.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

42.确定进攻阵地要考虑安全一般应选择在(ABCD)的地方。

A.便于进攻B.便于观察C.便于转移D.便地撤退E.便于防御

43.攻防并举要求在整个灭火过程中都要防止灾情突变,特别是防止出现(ABC)等险情。

A.爆炸B.倒塌C.中毒D.跌落E.割伤

44.固移结合,可以利用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给室内管网供水,以增加管网的(AB)。

A.水压B.水量C.效率D.用途E.强度

45.固移结合,可以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灭火,以减轻(ABE)救人灭火的压力,确保救人和灭火的顺利进行。

A.消防电梯B.防烟楼梯C.二节拉梯D.普通电梯E.挂钩梯

46、抢险救援的一般处置程序和方法有(A、B、D、E)。

A、接警出动B、个人防护C、破拆救生D、设立警戒E、洗消处理

47、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个人防护等级分为(B、C、D、)。

A、特级B、一级C、二级D、三级E、四级

48、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行动中将警戒区域划分为(B、C、D、E、)。

A、特危区B、重危区C、中危区D、轻危区E、安全区

49、在建筑物倒塌事故处置中,对救援人员行动安全的要求是(ABC)。

A、不应进入建筑结构已经明显松动的建筑物内部B、不得登上已受力不均衡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C、不准冒险进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下面D、冒险进入已经明显松动的建筑物内部实施救人E、利用大型设施进行施救

50、建筑物倒塌事故处置中,救人的顺序是(BCDE)。

A、由深入浅B、由外向内C、先易后难D、先重伤后轻伤E、先救人后救物

 

三、判断题(共50题)

1.      当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应启动站内风机送风。

(×)

2.      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时,对建筑构件的冷却要均匀.全面,防止局部骤然变冷,导致钢构件收缩变形。

(√)

3.      钢结构建筑是指以各种型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

(√)

4.      乙.丙类厂房钢构件一般无防火保护层,火灾时易坍塌。

(×)

5.      在扑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内火灾时,水枪阵地可设置在空间内。

(×)

6.      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要尽量减少登高和进入室内的灭火人员。

(√)

7.      地铁机械通风分普风和强风两种。

(×)

8.      强风是战时专用设备,通过过滤装备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

9.      地铁通道内空气对流强,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速度快。

(√)

10.  地铁列车发生火灾后,停于隧道区间对人员和站台威胁不大。

(×)

11.  原油罐着火后不会发生沸溢和喷溅。

(×)

12.  凡遇明火.热源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固体物质统为可燃固体。

(×)

13.  遇水燃烧物质及轻金属火灾,宜用干粉.干沙土.水泥粉及特殊灭火剂覆盖灭火。

(√)

14.  可燃气体的燃烧形成可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

15.  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自燃四种。

(×)

16.  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

(√)

17.  木炭.焦碳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表面燃烧。

(√)

18.  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纸张.棉.麻.毛.丝的功能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石蜡等燃烧均属分解燃烧。

(×)

19.  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将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至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

(√)

20.  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

21.  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

(√)

22.  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火焰。

(√)

23. 《消防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

“公安消防队除保证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

24. 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个人防护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

25. 液氯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并随温度降低而减少。

(×)

26. 氯气有剧毒,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

(√)

27. 消防艇可用于对陆上灭火消防车供水。

(√)

28. 消防艇投入使用后,送船厂进行检查维护的时限一般为十年。

(×)

29. 消防艇使用的动力装置(主机)绝大多数为汽油发动机。

(×)

30. 灭火防护服洗涤过程中水温不可高于35℃。

(√)

31. 简易防化服可在轻度污染场所反复使用多次。

(×)

32.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时整机内部压力高于大气压。

(√)

33. 空气呼吸器使用前气瓶压力不能低于25Mp。

(√)

34. 简易防化服适用于强酸.强碱或毒害品场所。

(×)

35. 堵漏密封胶在管道.阀门套管接头或管道系统连接处出现极少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

36. 消防搜救犬主要用于建筑物倒塌现场的侦察搜救。

(√)

37. 空气泡沫枪每次使用完毕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

38. 高倍数泡沫发生器特别适用于交通工具火灾。

(×)

39. 上级人员和军人家属.亲友来队在基层单位就餐,按照规定交纳伙食费。

(√)

40. 奏唱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

(√)

41. 在餐厅时军人不敬礼。

(√)

42. 军人进见首长时,在进入首长室内前,应当先喊“报告”后敲门。

(×)

43. 生产收益主要用于改善伙食,补助生活。

基层单位的生产收入应当为上级单位所有。

(×)

44. 对来自疫区或者运输途中发生传染病的新兵,应当实施集体检疫,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迅速退回当地武装部门。

(×)

45. 紧急情况下,涉密载体可以通过邮政特快专递传递。

(×)

46. 手机在待机状态下是不会泄密的。

(×)

47 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

(√)

48.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公安档案工作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49. 填写归档章项目时应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字迹材料,如碳黑墨水.纯蓝墨水等书写材料进行填写(×)

50. 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

 

四、简答题(共50题)

1、什么是燃烧?

答:

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苗和(或)发烟的现象。

2、什么是燃烧的三要素?

答:

可燃物、氧化剂、着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

3、什么是火灾?

按照燃烧对象怎样分类?

答:

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按照燃烧对象分类①A类火灾:

固定物质火灾。

②B类火灾:

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③C类火灾:

气体火灾。

④D类火灾:

金属火灾。

4、什么是可燃物?

有哪些种类?

答: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根据可燃物的状态及火灾危险性,可燃物一般可分为六大类:

(一)爆炸性物质。

(二)自燃性物质。

(三)遇湿易燃物质。

(四)可燃性气体。

(五)可燃性液体。

(六)可燃性固体。

5、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

6、什么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答: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完全燃烧。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做不完全燃烧。

7、什么是燃烧产物?

其对灭火工作有哪些影响?

答:

燃烧产物是指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

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影响:

有利方面:

(一)在一定条件下阻燃作用;

(二)为火情侦察提供依据。

不利方面:

(一)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二)会使人员受伤;(三)影响视线;(四)成为火势蔓延、发展的因素。

8、燃烧有哪些类型?

答:

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四种类型。

9、什么是着火和着火点?

答:

可燃物在来自比其自燃点高的点火源的作用下,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又称燃点。

10、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心理训练内容分别有哪些?

答:

心理训练的内容:

(一)一般心理训练;

(二)专业心理训练;(三)集体心理训练。

指挥员的心里训练内容:

(一)学习灭火救援战术理论;

(二)研究战术和战例;(三)完成想定作业;(四)进行战术演练;(五)实战模拟训练;(六)一般心理训练。

战斗员的心里训练内容:

(一)训练胆;

(二)训练毅力;(三)训练观察能力;(四)训练反应能力;(五)训练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

11、什么是等级战备?

答:

战备等级是指根据部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战斗准备的程度区分。

战备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使部队根据情况和上级指令,保持一定的战备状态,必要时能立即转入更高的战备程度,以适应作战的需要。

战备等级分为经常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