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961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8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合集

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省(xǐnɡ)撺掇(duō)惧惮(dàn)絮叨(dāo)

B.怠慢(dài)白羊肚(dǔ)糜子(méi)眼眶(kuànɡ)

C.蓦然(mò)磅礴(pánɡ)渺远(miǎo)辐射(fú)

D.斡旋(wò)怅惘(wǎnɡ)褪色(tuì)燎原(liá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

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

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

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

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

面对灾难的突袭,一次无偿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

(1)文段中有句式不够整齐的问题,请修改整齐。

(2分)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在语意上不够连贯,请删掉后重新仿写。

(2分)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_______;三毛的破碎,_______;凡高的破碎,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

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

③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④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脑畔上(指窑洞的顶上)还响着脚步声。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容不得闭塞。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调停,调解)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指女儿在外偶尔回家里来看望父母)了。

6.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去探究。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7.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

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

“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

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

“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

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

“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

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

“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

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2分)

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4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社戏(节选)

①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选文的第②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4分)

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诱惑力。

(4分)

11.“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

12.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5分)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涌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按。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

“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

“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

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

口腔科病房是不是12层?

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柔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里的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

”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

“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嗬,我觉得她的行为不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3.作者为什么以“病人”为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写“病人”选了电梯中的四件事,请概括四件事的内容。

(4分)

第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除了正面写“病人”外,还写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为什么这样写?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第一段中作者对“病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作用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一盏油灯

①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②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③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④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

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

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⑤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

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⑥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

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

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⑦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⑧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

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⑨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

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⑩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

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⑪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

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

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⑫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7.作者在第①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什么?

说这盏灯“极不普通”又是因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0.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

(50分)

21.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

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感悟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第二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融化(rónɡ)萌发(ménɡ)匿迹(nì)悬殊(shū)

B.劫难(jié)鸟臀目(tún)两栖(qī)溅起(jiàn)

C.曲线(qū)狩猎(shǒu)香蒲(pú)沼泽(zhǎo)

D.瑕疵(xiácī)摞起来(luò)蔓延(màn)松弛(chí)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冰雪溶化草长鹰飞风雪载途相差无几

B.毫无疑问两栖动物天衣无缝冰天雪地

C.偷偷摸摸目空一切物候观测消声匿迹

D.诸如此类难以至信草木荣枯割麦插禾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

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5.按要求排列下列句子。

(4分)

①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③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做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7.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4分)

【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

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

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4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2分)

恐龙无处不有(节选)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8.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第⑤段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7分)

“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

①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

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

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②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③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却常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