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9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论机组的热态对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热态对中

 

愿我的挫折与实践,

能为你的事业保驾护航。

 

一前言

在石油,化工,冶金行业中,隋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号,大功率,大流量,高温度,高压力,多部件组合的大型回转机械设备,也相继出现,如驱动机+增(减)速机+压缩机(高压泵),或驱动机+工艺压缩机+压缩机+尾气透平。

不管三合一机组还是四合一机组,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讲,都希望本机组在生产运行中,能长周期的平稳运行。

在安装和使用中,根据实践经验与技术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技术问题,“多缸机组(泵)在热态运行中,如何确保多缸机组(泵)的同心度”。

在新机组安装时,凡是制造厂家的技术文件中,提出有冷态对中找正曲线的多缸机组,说明机组各缸联轴器的中心线在冷态时各自不同,各缸的中心垂直度,水平度也不在一个同心度。

因工艺的温度要求,压力要求,结构大小而且各不一样,有的联轴器中心平行上移,有的联轴器中心往左或往右,还有的联轴器中心一头往上或往下移,行成一个角差,冷态对中曲线显得高低不平而杂乱,但热态运行正常后,隋着温度的热胀,其杂乱的各缸中心线,将变成为一条垂直水平的同心线。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同心度下,才能够确保多缸机组长周期的生产运行。

当然这是从设计的理论角度上来讲:

他想像的,也希望的,要求的理论中心线。

多年以来,很多施工单位和使用厂家,对新机组安装的对中技术要求,都是严格按照制造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曲线,进行对中找正完事,甚至今后若干年的维护和大修都照搬不误。

当机械运转,负荷试车,投料生产,交给车间使用,根本就不再考虑机组运行后,受工艺压力,温差和环境的影响后,机组部件的塑性变型,其本机组的同心度是否还有变化?

再也不会去考虑。

机组部件因同心度不好造成损坏,也认为是正常的更换消耗,比如轴承,机械密封等,他们却忽略了这都是因为机组同心度不好造成。

使机组部件缩短了使用寿命。

多年来在技术领域中,人们对机组热态对中的概念还比较淡漠,

其一、制造单位设计部门的自信,在技术文件中只要求了冷态对中曲线,

其二、技术文件本身没有热对中的要求,施工单位与业主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就是绝对相信制造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数据,如果出现其他什么原因,也不会考虑这么多,而且是无可非议。

还有很多“专业”人员不懂得热对中的重要性,不去虚心请教密补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当之无愧的坚持反对态度:

多次强调制造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曲线不会错,以我们“这么大一个厂”,从来就没有搞过热对中,照样生产为由,来否定机组热对中复查的重要性。

面对这些“专业”人士的见解,真让我不可理喻,我只能这样说:

当他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后,就没有谁在他上面书写过热对中三个字,再加上他所呆的那个圈子里面,他的上辈都不懂热对中又如何去教他搞热对中?

所以他今天能讲出这些无知言论,也不足为奇,因为他还要展示自己,他只知一圈之地,不知世界之大,不懂得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不懂得机组在额定工况变化下,机组的复杂变位。

这是对机组认识与维护的一种悲哀!

如果再不醒悟,末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何去何从?

但事实终归是事实,他如果是聪明人,迟早会明白机泵热对中的重要意义,技术在进步,谁也阻挡不了历史发展的车轮。

其三、他们本身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与能力来处理热对中的校正!

所以这台机组在短时间运行中,本体可能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有部件本能的磨损阶段,还有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作了三项补偿,(径向,角向,轴向出现的差值)。

皆大欢喜,满足于现状,淘醉于“成就”中,今后就算出现点什么问题,那也是理所当然甚至认为是正常的消耗。

因为他们没有走出这个圈子,没有看到别人家机组的长周期平稳运转,没有看到别家机组备件的低消耗。

在我几十年工作中,就说在我人生中的这个小圈子里面,见到和接触到不少机组(泵),还真未见到有人提出过对多缸机组,多部件机泵同心度的热检查,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文件中,我以见到了对本厂出产离心压缩机组的热复查要求!

不愧大企早就有了共识。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的是,对于一个长期运转的设备来讲,单缸或多缸机组(泵)的中心如果不在一个同轴度上旋转,是一台不合格的机组,最起码它的联轴器同心偏差已严重超出技术或规范要求。

如果同心度偏差过大,相互会产生抗劲,对联轴器的模片,机组的轴瓦,机械密封极为不利,隋着压力升高,温度的不同变化,机组的不同热胀,同心度也出现不同程度变化,此时不同程度的事故也将出现,如机组局部或整机振动,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松散损坏,轴瓦温度偏高或烧瓦,机械密封的损坏及泄漏。

如再不及时处理隐患,小事故会不断出现,更大的事故可能隋之而来。

所以一台由多级缸体组合的大型机组(泵),除了本机体各项技术指标,机加工保证外,机组本体的安装质量很重要,同样机组的热态复查对中也很重要!

确保多缸机组在今后全负荷热态下,能保持在一个同心下正常运行。

多缸机组(泵)的热对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

千万不要忽略。

二同心度偏差的三个原因

1、制造厂家提供不了准确的冷态对中曲线,可以这样说;就算设计给得准确一点,也只能是理论近示值,当机组热运时,其同心度还是远离厂家技术文件要求,或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因为任何设计人员计算不出其他部件,在当时工况下,当地环境壮态下,工艺的压力与温度下,此部件能上热胀多少?

左右热胀多少?

这是多姿多态变化无穷的。

好比我厂稳定泵房,同一厂家的高压泵,同一厂家生产的大电机,安装时同样的冷态差。

正常运行后,同样的压力,同样的电机本体温度却相差几十度,就这一条,设计人员恐怕永远也想不出来,因为同样的机型,同样的驱动功率,同样的生产压力,会出现不同的热胀位侈偏差。

只有在现场经过实际热态检测,才发现一台一个样,出现不同的热胀趋势。

有的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数据还能给一个近示值,有的直接就是一个错误的对中数据。

还有的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曲线偏差图,是指在径向轴承支点上,而不是联轴器的这端或是那端,特别是那种垂直方向,大跨距在1000㎜左右,有角差的冷态对中曲线,冷热态对中时,百分表所指位置不是径向轴承支承点,而是远离轴承支点的联轴器,而此点的角差与厂家提供的角差数相差甚远,所以现场对中找正时,应根据延伸的距离,百分表所指的位置,从新计算冷态对中曲线角差,再通过热态对中复查来给予修正;

2、施工单位使用了不正确的找正工具,强度与精度不够,人为的再次造成冷态对中曲线的偏差;天元化工加氢车间七台高压泵改造与安装中,施工单位使用了不合格的找正工具,一样的手段,一样的结局,导致7电动机联轴器端低6—8㎜,联合底座也焊接灌浆成型,为了保证电机与底座有一个较好的平面接触,消除电机与联合底座平面的角差,决定将电机尾部底座也研磨下去6—8㎜。

最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将电机底座研磨平行(因施工手段较差,平行度不是太理想),如今七台电机下面基本上都垫有6—8㎜垫片,这次事件对施工单位,对业主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一九七七年本人在天津碱厂,主持安装的一台LG630×2-630型,以电动机驱动,一拖三的串连式空气螺杆压缩机,由于对中找正的卡具钢度不够,机组负荷72小时合格交付生产使用后,一次保运巡视中,偶尔发现径向与轴向的偏差,经检查复测,经向与轴向偏差,远远超过技术规范要求,找到了偏差原因。

自信的失误,深感耻辱,本着对机组,对业主负责,推倒从来,虽说造成极大返工,但内心得到了解脱,教训极深,为未来的机组安装,打下了良好基础,得到业主的好评与信任);

3、机组热态运行时,各级中心在上、下、左、右变化,这种变化,是无法从理论上计算的,几台同样的驱动电机在运行中,有的驱动电机本体温度达60℃。

有的就能达到80℃以上,还有的设备两侧温度不一致,光线照射一侧,设备下面不水平,受热后不是垂直热上胀,而是倾斜上胀,或因受压力,振动,全负荷后的温度及周边温差变化,热胀冷缩,不可预见的失放与收缩的塑性变形。

针对上述三个不同问题的分析,一台多缸机组,不做热态对中复测找正,机组就不可能在同心度下正常运转,其后果将会用代价来补偿,

在此我同时建议,任何一台机组,经过较长时间的负荷运转后,难免出现塑性变形,所以能在较长时间或一年后,对机组都再作一次同心度热复查,以便及时对机组进行修正调整,使机组的整体同心度,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下运行。

其实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非要强调制造厂家提供多准确的对中数据,而是提醒使用业主要知道机组热运后的千变万化,去处理它!

去维护它!

需说热态对中复查要受停车停油,拆卸联轴器,组装找正工具影响,拖的时间较长,部件温度开始回落,测出的偏差数据可能不是太准确,但终归还是较为近示的热态同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依据。

我希望你记住一句话:

热调总比不调好!

而且是越调越好。

三机组热态对中四部曲

第一步、确定机组冷态曲线基准对中

按照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基准曲线找正,找正工作一旦结束,厂家所提供的冷态对中曲,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对本机组来讲,不会再用它了。

热运后的机组再也回不到原始的冷对中基准曲线,因为机组热运后其部件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失放与收缩的塑性变形。

第二步、实测机组在热运后的实际偏差值

当机组压力达到满负荷,运行一段时间;做好仃车检测准备工作,确认各级压力指标,各级温度稳定正常后仃机,以最快的速度,保持机组热态下将两个联轴器的同心度;径向偏差,轴向偏差记录下来,作为热态运行时的原始依据。

第三步、确定机组冷却后的基础依据

当机组热运完全冷却后,将所有联轴器同心度再次记录下来,作为热运后的冷态依据,也是为下步冷态找正时的基础依据。

第四步、在基础依据的基础上加减热运偏差

再以一个不动的机组(变速机或压缩机,根据现场具情体况定,)作为基准机痤,根据热态运行时的偏差值原始依据,依次在冷态后的基础依据上,往下加和减从新找正,得出的冷态的对中曲线,将是比较准确的热态对中曲线。

最终的对中冷态曲线=

度度要了,的这些现象冷态对中曲线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运后冷态找正的基础依据±热态运行后的原始依据

四典形案例分析

天元制氢车间2台2MCJ527离心压缩机,加氢车间的7台高压泵,厂家所提供的错误冷态对中偏差与后期的一次次调整,就是最好的说明与教材;

1、2009年11月

制氢车间1号离心压缩机安装中,制造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曲线,与机组的热态对中偏差极大,如下数据;以变速机为基准机座(180°表读值);

原设计电动机比变速机偏高1.00㎜,热运后调正电动机偏高0.38㎜;

原设计电动机比变速机偏南0.51㎜,热运后调正电动机偏北0.20㎜;

原设计压缩机比变速机偏低0.77㎜,热运后调正压缩机偏高0.30㎜;

原设计压缩机比变速机偏北0.12㎜,热运后调正压缩机偏南0.15㎜;

2、2010年2月

制氢车间2号离心压缩机安装中,制造厂家提供的冷态对中曲线,根据1号机组的实际情况,对2号离心压缩机组的热态对中偏差有所调整,虽说有点近示值了,但离技术文件还有差距。

以下为机组冷态安装数据和热运后的实际调整数据(180°表读值);

原设计电动机比变速机偏高0.46㎜,热运后调正电动机偏高0.28㎜;

原设计电动机比变速机偏南0.28㎜,热运后调正电动机偏南0.20㎜;

原设计压缩机比变速机偏高0.25㎜,热运后调正压缩机偏高0.40㎜;

原设计压缩机比变速机偏北0.20㎜,热运后调正压缩机偏北0.16㎜;

通过热运调正后,机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运行,我们再次对1号离心压缩机组的电机与变速机,进行一次热运抽查(因为停机堕走时间,停油,拆联轴器,60几度的热态变速机,温度已开始回落,),时间是停机近一小时,从联轴器的180°表读值复查,径向南北偏差为±0.00㎜,上下偏差,电机高0.16㎜,轴向南北偏差为±0.00㎜,上开口0.02㎜,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对中数据。

用事实给大家作了个无可争议的示范。

在天元的重要机泵进行全面推广。

2、2010年5月

加氢车间稳定泵房,7台高压给油泵,其偶合器本体名牌上就明确标示,偶合器应低于其他部件,具体低多少没有说明,现场服务人员口头表示偶合器应低0.20~0.30㎜,虽说对他的回答不太满意,最后还是通过热复查来确定,发现同心度偏差极大,甚至出现反差,就拿这5台高压泵的驱动电机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5台电机正常运行后,其温度相差甚大,高的温度达80℃几度,低的60℃几度,在一个起跑线上调整的同心度,可电机热胀的温度不一样,其同心度还会一样吗?

通过热复查从新进行调整,基本确保了高压泵的正常运行。

3、天元化工厂,加氢车间新氢A,B机的联轴器为钢性联节,联轴器找正也非常好,径向,轴向偏听偏差值不超过0.03㎜,可是当机组正常运行后,两个电机座出现温升不一致,与压缩机相接的联轴端轴承温度43℃,离磁端轴承62℃,此时的电机轴承(离磁端)垦定往上仰了,使原本以很垂直的主轴,变成一个尾部上仰的弯轴,虽说一年多来机组运行正常,但心理感觉不舒服,抽机会还是要去处理!

以要保证两轴承温升基本一致,以保证电机转子平行热胀,处理方法:

加深油槽间隙,加大油流量。

4、一九九四年,在重庆永川化工厂,安装了一台从美国引进的强力风机,隋机技术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对该机组安装的冷态对中曲线,在施工中,对该机组进行了热变位移分析,感觉有点出入,出于对业主的责任和对机组技术文件的好奇,与业主的协商下,我们无偿地对该机组进行了两次热检查,同时对事实的偏差值进行了两次热对中调整,达到非常理想的技术要求,使业主不得不另眼相看,通过这台机组的事实,给我留下了一点深思,

第一、是失望与惊奇,这样先进与发达的国家,会出现这样的偏差,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二、用事实来证明,通过热复查,才能准碓判断出多轴热运时的偏差值,再次说明了热对中的重要性;

第三、是满意的结局,通过热对中效正后,机组非常平稳地正常运行,两轴或多轴在同一轴线上运转,对机泵的机封,轴承使用寿命将大大提高。

通过对外机的热复查,坚定了我后来对机组,热对中复查检测的性趣。

希望同行们借鉴我的挫折与实践,能为你的事业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