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7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docx

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

2016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四篇)

2016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_1600字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

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

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

整整20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

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

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08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

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

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

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

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2016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_1800字

摘要: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

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正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

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

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

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

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

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

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到现在为止,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20000亿外汇储备,足以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但对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贸易逆差的态势,且逐渐明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立新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出口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出口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科学进步和品牌发展。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在过去30多年中,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不仅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即使与同行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3.体制不合理,产业和市场化程度低.4.国际竞争力薄弱,参与全球化程度低。

根据上述问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2.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3.加快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

总结: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重要,我们要全面看形势。

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2016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_2000字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

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

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

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

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

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

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

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

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

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

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

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

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

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

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

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

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

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2016世界经济形势的形式政策论文_3000字

经过近两年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学了不少东西。

从国际关系如中国与美国,日本,俄国,欧盟关系,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美俄非敌非友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形势与政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等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清醒地认识到“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不了解国际风云变幻,你的视野是狭隘的,不通晓国内重大政策,可以说你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我想一个连自己国家国内的政策都不闻不问,不有所知的人,有什么社会,时代责任感?

怎样在社会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很欣慰能受到这样的教育。

老师们不仅把它们所知道的知识给了我们,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一种习惯和意识,促使我每天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INTERNET,广播等获取最新的变化,与时代保持同步,不落后于时代步伐。

我想老师能把我们教成时刻关注时政的人,那是最重要的目的。

只有关心时政的,才有资格作大国公民。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个话题“中国的崛起与内政外交”

中国的崛起被称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也许可以列为本世纪大事之首。

虽然本世纪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过去。

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在过去的近30年间,不论国际经济环境险恶与否,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并有逐渐增速的趋势,可谓一枝独秀;GDP连续突破几个关口,2002年首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2006年只用了四年时间便翻了一番,达到20.94亿人民币,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四。

人均GDP也快速提升。

已经突破1500美元,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威望和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由过去的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专修内政逐步转变为积极发挥作用。

如非洲维和行动,海地维和行动,东帝汶维和行动;积极发展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周边各国举行例行军事演习,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世行所占投票率上升,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参与八国集团对话等等,一句话,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外交等为特征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都给与了承认或认可,虽然中国的崛起现在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像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内外阻力和各种棘手问题的困扰。

国际上如美日军事同盟的强化,以及近期所谓的价值观同盟都有针对中国的意思。

国内问题更是多如牛毛:

三农问题,就业困难,教育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医疗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科技创新问题,经济中的增长模式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人权,宗教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问题,台湾问题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当然也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不过事实上,上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棘手的,改革中有成有败,有得有失,如医疗改革了几年却几乎失败,甚至比改革前更严重。

教育体制改革改来改去,也是换汤不换药,应试教育的本质依然不变,显然不适应时代潮流,也不合适中国的崛起,很难想象一个崛起的大国竟然有一个落后的教育;创新,我们喊了几年,政府各层张口闭口创新,科技创新,政务工作创新等,但大多数更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甚理想。

这里我只谈论以下几个问题:

内政:

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

外交以及软实力建设与积累。

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内政的头等问题,中央的一号文件不知发了多少次。

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仅为世界的三分之一。

而城市化虽然在快速推进,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全国仍有多达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事实上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中,即隐性失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中国的农业将会遭受相当冲击,这会加剧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落后,对农业的贡献率不足五分之二,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事实上的小农经济使中国农业很难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现代化商品农业竞争。

三农问题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中国身上。

中央政府也提出了不少对策。

针对问题下药。

提高机械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免农业税等。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农业,我认为只有现代农业取代小农业,中国农业才有希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的各种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技术等和机械力,电力,由具有高素质,高组织化的现代农民进行的农业生产。

在借鉴国外现代农业模式,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这个目标,当然对我国而言,这个问题不时多投入几百亿,多些好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关键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改革。

因此要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增加现代农业的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如乡镇机关的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等;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主要包括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依托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只有当三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

当前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500万,而每年可提供的岗位1000万左右,缺口达1500万,年年积累,构成了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带来的后果自然有积极方面如教育公平,大众化,提高国民素质。

从2002年起大学毕业生年年剧增。

大学生就业率年年下降,以至于一些地方重新出现“读书无用论”的风潮,现实是毕业即失业。

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人们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政府应当在就业上投入更多的财力,精力,开辟岗位,即使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也要建立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人心。

应当女李改变过去靠人情,走后门就业方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教育问题主要指的是乱收费,收费过高。

但更根本的是教育体制与模式的问题。

中国式的应试教育延续了千年,最典型的代表是高考。

即使是在相对自由的大学也难逃其害。

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考试,而是应当理顺考试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应当适当降低应试的地位,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储备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有利用知识能力的人。

只有用知识才能创造新知识。

光是存知识,还不如一台电脑。

另外,应试教育也扼杀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和发问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这与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格格不入。

当然应试教育也有优点,测试人的掌握知识的状态,但时代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

西方教育则突出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吸取外国教育的精华,为我所用,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和平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因此中国应继续贯彻“睦邻,富邻,安邻”政策,加强安全,经济,贸易,反恐等方面的合作,让邻国在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共荣。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便是一个特例。

在安全上,妥善处理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海灯问题,努力以政治手段和平解决。

另外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稳定更是重中之重。

中国与俄国协作,可以相互借重,合作,提高国际分量。

中欧对话可以建立以经贸为纽带的对话机制,中日关系的稳定可以保证中国海洋方向的安全。

中美关系的妥善处理则可以保证中国的稳定成长。

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会使某些国家不悦,美国利用台海,人权,宗教,经贸,人民币,西藏,新疆等问题频频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

我们要做的不是视而不见,更不可刻意回避,而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同时加强大国对话,沟通,合作,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为中国自身的崛起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气候。

最后是要提升软实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结合时代需要引申出新的理念。

如“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从古代先哲得到渊源。

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展示给世人。

推广汉语向国际扩展,完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以吸引更多国家效仿,即达成所谓的“北京共识”。

总之,中国要崛起,离不开内政修明,外策英明,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事业跨越数代,需不懈努力。

大学生应当成为主力军,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中国的最终崛起。

最后,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怎样看世界,应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我认识到了责任,我也会勇敢地接受它。

谢谢老师们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