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6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六含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

精准专练(六)

1、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取Fe(OH)3胶体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得透明红色液体

B

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向3g金属钠和含有1mol溶质的乙醇溶液作用恰好产生0.5molH2

C

验证酸性:

CH3COOH>HClO

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滴加碘水,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实与相应现象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或事实

现象或结论

A

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

B

将醋酸加入到含有水垢的水壶中

产生气泡,水垢脱落,可用醋酸清洗掉水垢

C

向水玻璃中通入SO2气体

溶液出现浑浊,证明非金属性:

Si

D

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将产生的气体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

有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酸性:

H2SO3>H2CO3>H2SiO3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1mL20%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完全水解

B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

Cl>Si

C

向盛有2mL0.1mol/L的NaCl溶液的试管 中逐滴加入几滴0.1mol/L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0.1mol/L的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向待测液中加入适量的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

 在待测液中不存在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盐酸中滴加Na2SO3溶液

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非金属性:

Cl>S

B

向废FeCl3蚀刻液X中加入少量的铁粉,振荡

未出现红色固体

X中一定不含Cu2+

C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

FeCl3溶液清洗得较干净

Fe3++Ag

Fe2++Ag+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

D

用3mL稀硫酸与纯锌粒反应,再加入几滴Cu(NO3)2浓溶液

迅速产生无色气体

形成Zn-Cu原电池加快了制取H2的速率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漂白性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的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Fe比Cu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D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A.A          B.B          C.C          D.D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CO3>C6H5OH

C.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NO3)2试样已变质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A.A          B.B          C.C          D.D

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B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能电离出I2和I-        

C

向饱和硼酸溶液滴入滴入2滴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酸性:

H3BO3

D

向2mL0.005mol/L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再滴入5滴0.01mol/LNaOH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滴入NaOH溶液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与Fe3+结合的能力:

OH->SCN-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目的

A

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

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

B

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酸性KMnO4溶液,再分

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的H2C2O4溶液

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因素

C

向稀H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稀HNO3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

D

向盛有1mL稀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NaCl溶液

后,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不同沉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加入

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

难溶于水

B

向某溶液中滴加

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将稀硫酸酸化的

溶液滴入

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

D

向含有酚酞的

溶液中加入少量

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A          B.B          C.C          D.D

10、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由事实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铁、铝均不溶于浓硫酸

常温下,铁、铝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B

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3溶液的pH

非金属性比较:

C

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很可能含有Fe2+

D

用浓、稀硝酸分别完全溶解等质量的铜粉,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比较:

稀硝酸<浓硝酸

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A.A          B.B          C.C          D.D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NaHSO3溶液

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SO3>苯酚

B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无色溶液X

溶液变蓝色

X一定为H2O2溶液

C

将3体积SO2与1体积O2混合并通过灼热的催化剂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2溶液和品红溶液

前者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溶液褪色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

向2支均盛有2mL1.0mol·L-1的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mol·L-1的AlCl3和FeCl3溶液

一支试管出现红褐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Al(OH)3]>Ksp[Fe(OH)3]

A.A          B.B          C.C          D.D

12、根据下列化学实验示意图及表中实验现象,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

Al>Fe>Cu

B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Br2>I2

C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度:

AgCl

D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

Cl>C>Si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沉淀可能是BaSO4,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

将二氧化硅分别与氢氟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溶解

二氧化硅为两性氧化物

A.A          B.B          C.C          D.D

1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

Cl2>Co2O3      

B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

一段时间后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名显现象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

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

非金属性:

Cl>S

D

将10mL2mol·L-1的KI溶液与1mL1mol·L-1FeCl3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KI与FeCl3反应有可逆性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1mL0.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0.1mL0.01mol·L-1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向其中滴加0.01mol·L-1K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常温下,Ksp(AgCl)>Ksp(AgI)

B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C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D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H)4]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H)4]-结合H+的能力比

A.A          B.B          C.C          D.D

1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常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的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大

证明非金属性:

S>C

C

向盛有5m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等浓度的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继续滴加几滴Na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Ksp(AgCl)>Ksp(AgI)

D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A.A          B.B          C.C          D.D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晶体

B

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红色退去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18、根据夏利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或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

C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Br2>I2

A.A          B.B          C.C          D.D

19、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B

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盛有FeSO4溶液

的试管底部并缓慢挤出碱液

防止加碱过程中带入空气,制备并较长时间

观察到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

C

蒸馏实验操作时将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但不能触碰到烧瓶内壁

准确测定馏分的温度,以便于液体混合物分离

D

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

说明Fe(OH)3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20、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A.A          B.B          C.C          D.D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热点题型精准专练

答案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A.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得透明红色液体,故A正确;

B.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不能用钠和乙醇溶液反应,因为钠更容易和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

C.验证酸性:

CH3COOH>HClO,不能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因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机色质氧化,故C错误;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需要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方法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碱中和,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出现,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结果分析。

在酸性条件下,

会把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仅为BaSO4,A错误;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醋酸可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所以用醋酸可以洗去水垢,B正确;向水玻璃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硅酸沉淀,证明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但亚硫酸中S元素化合价非最高价,故无法证明非金属性:

Si

H2SO3>H2SiO3.也可能是H2CO3与Na2SiO3反应,产生的沉淀H2SiO3,则酸性:

H2CO3>H2SiO3,则无法说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D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A.品红褪色是生成次氯酸的原因,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错误;B.铜和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没有黑色固体生成,现象描述错误,B错误;C.由于在表面生成熔点更高的氧化铝,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现象描述错误,C错误;D.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实验现象、结论描述正确,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方案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选项A和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氯气和次氯酸的性质差异以及铝易被氧化的性质。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可以通过气体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A正确;B.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的H2C2O4溶液,根据溶液的褪色快慢,可以证明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因素,B正确;C.向稀H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不能证明稀HNO3能将Fe氧化成Fe3+,C不正确;D.向盛有1mL稀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NaCl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沉淀逐渐变为黑色,可以证明不同沉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本题选C。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A项,常温下,铁、铝不溶于浓硫酸的原因是浓硫酸与铁、铝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铝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错误;B项,同浓度的Na2CO3的碱性小于Na2SO3的原因是酸性:

H2CO3>H2SiO3,非金属性:

C>Si,错误;C项,向溶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不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不含有Fe3+,当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时,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可能是溶液中的Fe2+被氯水氧化得到的Fe3+,正确;D项,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弱,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A.二氧化氮与湿润的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现象不能说明结论,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则溶液中可能含有

故B正确;

C.甲苯中滴入少量溴水,发生萃取,不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气体为其特性,故D错误;

故选:

B。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项,也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与Na2SiO3反应,无法得出题中实验结论,错误:

B项,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错误;D项,无法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因为有氯气参与反应,错误。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可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A项正确;应用最高价含氧酸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用盐酸,B项错误;应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NaOH溶液,还缺少锥形瓶和酸碱指示剂,不能完成实验,C项错误;应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沉淀和溶液,缺少漏斗、玻璃棒等仪器,同时缺少盐酸、CO2等药品,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