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688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

《5黄河颂》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a、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在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b、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教学方法】:

尝试、朗读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

2、让学生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激起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不同地域的黄河,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二)、过程:

1、介绍写作背景与作者。

背景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出示生字,让学生注音,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

狂澜()哺育()

浊流()屏障()

3、朗读课文。

要求,通过范读、自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容。

4、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结组讨论,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确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并初步了解课文中心。

(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作者思路是“序曲—主体—尾声”请结合诗歌判断一下。

(3)这首歌词的一、三节是首尾呼应,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一样吗?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4)赏析、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

统领到哪?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望”统领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纵向描写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

2、“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是哪句话?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啊!

黄河!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的自然特点

黄河的地理特征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摇篮养育

黄河的历史贡献屏障保卫

臂膀激励

4、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

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气概。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拓展练习:

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爱我黄河!

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教案三

教材分析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生分析

学生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

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孩子很情绪化,教学时只要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定会调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要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指导朗读、领会情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4.初步理解体会诗歌中的压韵。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方法

1.启发谈话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

谈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取知识。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法

⑴朗读教学法:

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

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

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

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运用CAI: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学法

⑴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

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乐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师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

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

有什么样的感受?

(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

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结合写作背景)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配乐《黄河颂》)(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实,在诗中,诗人借助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进一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

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

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

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我们朗读这首诗歌时应注意哪些?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七)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

为什么?

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八)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九)课堂小结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

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形成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十)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

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板书设计

从结构入手,抓住“颂”的几个方面,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作如下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5 黄河颂

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刚刚所看见的,是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选段,为何他在看到诗稿时如此激动?

为何黄河在一个中国人眼中有如此魅力?

也许,读了《黄河颂》一文,你能获得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了解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作者背景: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探究:

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总结:

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又要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朗读活动: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目标导学二:

由朗读到理解,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一首诗拥有莫大的感染力,也依赖于它文本的语言组织,让我们尝试解析文本语言,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感受其感情是如何寄托于全诗的。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

内容是赞扬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哪一个词总领?

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展示黄河流向地图)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明确: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素材补充:

(1)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在80万年前,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

此外,陕西的大荔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都证明了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了。

而先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国文字也产生在黄河流域,诸此史实充分说明了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表现特征:

古国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

(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表现特征: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

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

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

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表现特征: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目标导学三:

欣赏诗歌之美,感受直接抒情的魅力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有什么作用?

明确:

“啊!

黄河!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

为什么?

明确:

否。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6.请你根据上述探究,总体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与风格。

明确:

本文是一篇直接抒情的文章,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与热爱。

之所以如此,正是综合用运了感叹词、呼告、反复等手法,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

此外,本文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读来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同时,文本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课堂小结:

《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

播放《黄河大合唱》歌唱选段,学习歌唱《黄河颂》。

三、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可取之处

1.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

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2.借助音乐。

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不足之处

1.对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赏析,在课堂上学生很难主动融入。

2.因为时间有限,课堂有些环节引导不够,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