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668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docx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温丽

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供暖节能网

一、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

冬季采暖是中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新中国成立56年来,供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热力供热和锅炉供热的发展概况。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深刻地分析现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1.热力供热

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48年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在最初的10年中曾有过较快的发展,如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但是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6年国务院22号文件的颁布,对“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大、中城市积极规划和实施。

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

最近的15年来更有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

15年前1989年的12倍。

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

北京市的热力供热近十几年来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m2,是1989年的5.7倍,其管网能力尚有很大余量,只是热源不足。

在热力供热发展的进程中,时刻伴随着技术进步。

如过去因存在运行管理水平低和缺少有效的调控装置而造成热用户冷热不均,曾采用过加大系统循环流量和提高供水温度的办法试图加以解决,实际形成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运行,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浪费了能源。

后来通过采用国外先进调控装置(包括消化吸收研制国产化产品)才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再如,过去的运行调节普遍采用质调节,目前正在探索质、量并调以及为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将枝状单热源系统变为多热源联网的环状供热系统等,这些技术都正在有效地实施和推广之中。

此外,大部分供热企业已经在热源的生产和热网的输配上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技术,而供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现在存在较为普遍的仍是因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这是因为热力供热企业一般只管到热力站,而二次网和热用户终端是由单位自管,因此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2.锅炉供热

回顾热力供热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热力建设跟不上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在缺少热力供热和锅炉供热统一规划的条件下,必然导致锅炉供热自发、无序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单台锅炉容量小、能耗多、污染大的众多分散小锅炉房在“三北”地区各大、中城市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局面。

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

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这表明抓好锅炉供热十分重要。

那么,在中国的北方,量大面广,以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采暖系统几十年间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在技术上有过哪些进步?

取得了什么节能效果?

还存在什么主要问题?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下面暂以北京市为例做简要概述。

北京市是首都,又是特大城市,与北方的一般城市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供热采暖系统的发展进程和模式大体是一致的,只不过是规模比北京市小一些,在发展的时间段上滞后一些,总的来看,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⑴以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采暖系统发展概况

•锅炉房

几十年来,供热行业变化最大的应该说是锅炉。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由于住宅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到1960年和平里当时最大的一个锅炉房,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

好在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这才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北方的消烟除尘、锅炉改造创造了条件。

当时,要求将手烧锅炉全部改为快装锅炉,或往复炉排机烧锅炉,以求不冒黑烟,环保达标。

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

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

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一般采用间供式,设热力站。

而1997年之后至今这一阶段的突出任务,就是对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

2006年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已进入第十二阶段,作为加快实施奥运倒排期环境治理项目,要求城四区和石景山区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1400台于年内全部改完,对朝阳、海淀、丰台三个近郊区要求改50%以上。

此外,几十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燃煤锅炉的脱硫除尘任务日益繁重,一直处于改造之中,问题不少。

•室外管网

以往普遍采用半通行沟的敷设方式,现已逐步被直埋管取代了,新建管网已全部采用,既有的管网直埋管约占40%。

•室内采暖系统

2000年以前一直采用垂直式单管(双管)热水采暖系统,至2000年12月1日执行《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后,开始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并设户用热表。

近几年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也开始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顺应上述变化,室内系统也开始广泛采用各种塑料类管材。

散热器,过去一直采用铸铁散热器,直至70年代中期,才增加了钢串片对流散热器,后改进为闭式。

随后陆续出现了多种钢制散热器,但始终没有广泛采用。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巨大的散热器市场吸引了外商,很多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散热器生产大发展,新型、美观的钢制(板式、柱式)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散热器以及新型无粘砂铸铁散热器等都遇到了商机。

为适应这一形势,2004年12月15日,北京市发布了《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正在贯彻执行中。

⑵燃煤锅炉供热的十项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效果

全国供暖专业网1985年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三北”地区供热运行管理单位的课题成果交流,于1993年正式总结出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技术措施,并在网内外大力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燃煤供热十项节能技术措施

•采用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的运行制度,改变锅炉低负荷不合理运行,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提高集中锅炉房间供式系统一次水参数,改变换热器低负荷不合理运行。

•在搞好外网初调节、消除水平失调的基础上,改变“大流量、小温差”的不经济运行。

•把凭经验的“看天烧火”变为科学的运行调节。

在集中锅炉房配装微机,根据外温变化实行监控;在分散锅炉房安装仪表实行监测。

•采用变频调速补水泵定压,改“变压运行”为“定压”运行。

•在大容量锅炉上采用分层燃烧装置,减少炉渣含炭量,提高锅炉效率。

•在小容量锅炉上采用炉渣与煤混合回烧的“混合烧煤法”,节约用煤。

•将室内采暖系统末端的手动集气罐换成国外质量可靠的自动排气阀,防止

暖气不热和控制丢水

推广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措施的效果

•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1989年连续供暖只占

28%,到目前绝大部分已实行连续供暖,使每0.7MW(1t/h)的锅炉容量

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m2,供热面积,提高了负荷率,效率也相应提高,且全天保持室温达标,提高供热质量。

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

•室外管网的平衡调节有效地解决了冷热不均,并实现节电、节煤。

•鼓、引风机采用变频技术后,大幅度节电(30%-40%)。

•变频调速定压补水泵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各项措施综合节能效果明显,如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年集中锅炉房降为21.14kg/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22.45kg/m2。

⑶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和节能效果北京市建委下属的北京市房地产科研所金房暖通节能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七项节能技术,在北京市实施节能效果明显。

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

•气候补偿系统

•烟气冷凝热回收系统

•锅炉集控系统

•变频风机系统

•分时空控制供热

•水力平衡系统

•室温调控系统

推广燃气锅炉供热七项节能技术的效果

•据北京市2003-2004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

11.9m3./m2,采用上述部分节能技术后,可降为9—9.5m3/m2,投资回收期2

-3年。

•提高供热质量。

•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⑷燃煤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锅炉运行热效率低

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不低,一般为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68%。

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低20个百分点。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用散烧的未经洗选、筛分的原煤,不能符合锅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灰分高、细末多),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普遍存在低负荷运行,过剩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大等。

这也运行人员水平低以及缺乏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密切相关。

•除尘脱硫较难实现达标

目前北京市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为50mg/m3,SO2排放浓度为150mg/m3。

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真正达标的不多。

烟尘减排与锅炉的初始排放浓度密切相关,标准要求1600mg/m3—1800mg/m(3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小于1000mg/m3),实际多为1000mg/m3—3000mg/m3,这就增加了除尘器的负担。

而煤的灰分和细末量直接决定锅炉初始排放浓度。

因此,原煤散烧对减排也是十分不利的。

关于SO2减排,目前多采用“燃烧后“减排,较难达标。

如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就可以在“燃烧中”脱硫,但适用于大中型锅炉。

而“燃烧前”SO2减排技术,是指采用洗选块煤、固硫型煤等,这应是中小型锅炉比较实用的方法,但目前供热锅炉还没有条件用。

•管网输送效率低

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

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w/m2,失调损失7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

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

⑸燃气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2004年本人亲自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组织对全市以住宅为主的锅炉供热普查和典型调查,初步摸清了燃气锅炉供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且高低差别很大。

耗气量低的9-10m3/m2,高的14-15m3/m2,平均11.9m3/m2。

主要原因是在“煤改气”的设计中未采用燃气节能技术,经实测,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