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605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实验探究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试题

实验探究二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2018年海南)小明为了比较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

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试剂

X

Y

Z

W

稀盐酸

Z的硝酸盐溶液

W的硝酸盐溶液

A.Y>Z>X>WB.X>Y>W>ZC.X>W>Y>ZD.W>X>Y>Z

2.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图所示试验:

依据实验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硫酸 ②硫酸铜       B.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

C.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       D.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3.(2018年佛山)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的归纳和总结中不科学的是(  )。

A.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而铁与氧气在高温时才能反应,故镁比铁活泼

B.锌粒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

C.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铝比铜活泼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故铜比银活泼

4.(2018年天津)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5.(2018年南开)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

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C是__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③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四组药品如下:

①Fe、Ag、CuSO4溶液;②Cu、Ag、Fe(NO3)2溶液;③FeSO4溶液、CuSO4溶液、Ag;④Fe(NO3)2溶液、AgNO3溶液、Cu。

你认为能实现目的的药品组是________(填序号)。

6.(2018年漳州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n、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两种可能的假设:

a.__________      b.Mn>Zn>Cu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形状、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Mn

Zn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快速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无气泡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实验要求温度相同、金属形状大小相同、盐酸体积浓度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M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7.(2018年贵阳)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猜想】

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

(1):

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判断:

金属活动性Zn________Fe(填“<”“=”或“>”)。

得出结论:

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2):

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选用金属

(均取2g)

盐酸质量分数(均取50mL)

每分钟产生氢气的体积/mL

1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3~4分钟

4~5分钟

前5分钟共收集气体

锌片

15%

2.9

16.9

11.9

9.2

7.6

48.5

锌片

5%

1.6

8.4

5.9

4.8

3.7

24.4

得出结论:

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上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锌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很多金属不仅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盐溶液反应,现将ag铁钉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取出洗净、烘干,称重为bg,则生成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8.(2018年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____________,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实验探究二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演练·专项提升】

1.C 解析:

首先根据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其中X、W可以和盐酸反应,说明X和W金属活动性强于Y和Z,所以排除AB项;然后根据Y能置换出Z的硝酸盐中的Z,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Z;X能置换出W的硝酸盐中的W,说明X>W;综合以上分析得到:

X>W>Y>Z。

2.A 3.B

4.

(1)C 

(2)①④ (3)①MgCl2 ②Fe、Cu (4)2660

5.

(1)①A B C ②Ag 蒸发结晶

③Mn+H2SO4===MnSO4+H2↑

(2)①④

6.[提出假设]Zn>Cu>Mn

[得出结论]b Zn+2HCl===ZnCl2+H2↑

[提出问题]使实验结论正确

[结论应用]ZnCl2和MnCl2

7.[设计探究]

(1)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 >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更剧烈 

(2)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的程度越剧烈

[反思评价]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先加快后变慢,因为锌与盐酸是放热反应,所以开始时温度升高,产生气体速度加快,随着反应的进程,盐酸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产生气体速度变慢

固体的表面积(合理即可)

[拓展延伸]8(b-a)g

8.

(1)Mg Ag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c

[实验求证]氧化铜 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打生锈

【答案】A

【解析】

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

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错;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错;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甲烷和水2种,故C错;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

1。

故选D。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加入稀盐酸

B.除去H2中的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CO3,可加适量Ba(NO3)2溶液后过滤

D.除去CO中少量CO2,可通过灼热CuO粉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故A不能达到目的;

B、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HCl会被全部消耗,浓硫酸可干燥气体,则可得到纯净的氢气,故B能达到目的;

C、加适量Ba(NO3)2溶液,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硝酸钾,引入了新杂质,故C不能达到目的;

D、灼热CuO粉末会和CO发生反应,原物质变成杂质,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不能破坏原物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合肥料:

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

B.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C.有机化合物:

甲烷、酒精、醋酸

D.碱:

烧碱、熟石灰、氢氧化钾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尿素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正确;

B、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甲烷、酒精、醋酸中都含有碳元素,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均属于碱,故D正确。

故选A。

5.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氧气有可燃性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C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可说明氧气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此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呈酸性的碳酸;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酸性。

此项不正确。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不能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此项不正确。

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所以可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此项正确。

所以应选D项。

考点:

物质的鉴别

6.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中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芯中含有一定量的铅B.铅原子中有82个中子

C.铅的元素符号为PdD.铅是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铅笔芯中没有铅,主要含有石墨、黏土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中子多于82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铅的元素符号为P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铅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正确;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导致温室效应,错误;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B。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B.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C.拉瓦锡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要远远多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能表现出多种化合价,比如硝酸铵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故错误;

B、电木具有热固性,故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正确;

C、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金属元素的种类要远远多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故正确。

故选A。

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碳酸钠、水

C.生铁、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属于混合物。

此项正确。

B.氢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盐;水属于氧化物。

此项不正确。

C.生铁属于混合物,食盐属于盐;冰水属于氧化物。

此项不正确。

D.金刚石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A项。

考点:

物质的分类

10.以下实验,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压缩空气B.

加热砂糖

C.

铁的锈蚀D.

粉尘爆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压缩空气过程中只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加热砂糖过程中有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的锈蚀过程中有氧化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尘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下列物品主要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A.玻璃钢材质的滑雪板B.不锈钢碗C.塑料盆D.陶瓷杯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选项正确;

B.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故选A。

12.下列现象或过程中,利用的是物质化学性质或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B.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利用硝酸铵和水混合后摇动制冷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是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利用硝酸铵和水混合后摇动制冷是物质溶于水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黑火药的使用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了硫化钾固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氧化物。

请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2KNO3+3C

K2S+N2↑+3CO2↑

【解析】

【详解】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了硫化钾固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和一种氧化物是二氧化碳。

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S+2KNO3+3C

K2S+N2↑+3CO2↑。

14.请回答下列关于KCl溶液的问题:

(1)KCl溶液跟其他溶液一样,都具有稳定性和_____性;

(2)测得KCl溶液的pH=7,说明KCl溶液呈_____性;

(3)若用KC1溶液浇花,相当于为花施用了化肥中的_____肥。

【答案】均一中钾

【解析】

【详解】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KCl溶液跟其他溶液一样,都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

(2)对于溶液来说: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KCl溶液的pH=7,说明KCl溶液呈中性;

(3)含钾元素的化肥就是钾肥,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是常用的钾肥,因此若用KC1溶液浇花,相当于为花施用了化肥中的钾肥。

15.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实验室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_____。

(2)图乙是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

A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在A、B、C三个实验中,能够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图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红磷熄灭后,待_____,再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答案】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引发爆沸,使液滴飞溅隔绝氧气BC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

【解析】

【详解】

(1)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引发爆沸,使液滴飞溅,故填写: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引发爆沸,使液滴飞溅;

(2)植物油与蒸馏水出现分层,植物油在上层,可以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大量溶于蒸馏水,因此,A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故填写:

隔绝氧气;

C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B中铁钉和氧气、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B中铁钉生锈,而C中铁钉没有锈蚀,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水的实验是BC,故填写:

BC;

(3)为防止由于气体热胀冷缩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后再打开止水夹,故填写:

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

16.从C、H、O、Na、S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①易吸水潮解的物质:

_____;②浓溶液常用作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

③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答案】NaOHH2SO4CO2CH4

【解析】

【详解】

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故填:

NaOH;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故填:

H2SO4;

③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

CO2;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

CH4。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

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答案】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反应后氧气由剩余,或装置的气密性差,装置外的气体进入装置中,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故填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2)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温度相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点睛】

通过红磷燃烧的方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